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
古诗中的名将第三期.mp3 来自八点引读 00:00 09:18
爱上晚八点,爱上深阅读。
这里是八点引读。
我是引读教师张蕾。
同学们,大家好!上次我们说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飞将指的就是李广。
李广带兵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他平时行军走路,不讲究行列整齐,也不强调一天要走多少路程。
遇到好的水草,就地宿营。
不点名,不排队,不打更,也不放哨。
只派出侦察兵到远处瞭望,注意附近的动静,让战士安静休息。
他不重视什么文件报表,一律从简。
部队的气氛特别活跃。
车骑将军程不识,也是一位名将,他的带兵风格和李广恰恰相反,十分注意军风纪律,严格管理制度,样样有条不紊,谨慎小心,他请示报告,一丝不苟。
匈奴人也怕他,不敢沾惹。
程将军曾说:
“李广治军太随便了,敌人如果突然X,很有可能出问题。
不过,军士愿意跟他,很X,很痛快,能出死力。
我呢,风纪虽说繁琐,但没有漏洞可钻,敌人是不敢碰的。”
两人比较,匈奴人更怕李广。
因为他总是来去无定,出其不意,难以捉摸。
士兵当然更爱李广,对程不识的那一套很害怕。
李广也有吃败仗的时候。
公元前130年,匈奴骑兵劫掠上谷郡。
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分四路出兵。
卫青冲到匈奴的根据地龙城,小有战果,其余三路都打了败仗,就是我们之前讲卫青的成名之战。
李广被匈奴X,当了俘虏,盛在一张网兜里,两匹马左右拉着网绳,李广躺在网中间,他软软地,不作声,装死相。
走了十多里,胡兵松懈了,李广乘机一跃而起,呼地耸身上马,一手抓过胡兵的弓箭,一X过马鞭,顺带掀翻胡兵,扬手鞭落,南向飞奔,很快就回到队伍里去了。
这也是李广被称为“飞将”的原因。
《汉书?传?李广苏建传》记载:
“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
匈奴是真的怕李广,才称为“飞将军”,多少年不敢扰犯边关。
飞将就是李广。
李广的这次失败,本该要杀头的,后来汉武帝决定,让李广用过去的功劳抵罪,李广从将军又变成老百姓了。
第二年,匈奴更加猖狂,武帝只好再次起用李广。
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都很紧张,不敢出战。
时光飞快,一晃十年过去了,李广到了花甲之年,跟儿子李敢一起,经历过许多次生死危难,却没有当过高官。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遣五十万大军,北出沙漠,想来一次大扫荡。
这时,李广还是郎中令,皇帝的卫队长官。
他要求上前线,武帝看他头发胡子都白了不答应,可是李广经过多次请求,汉武帝没有办法,任命他为前将军,受大将军卫青的指挥。
这次,卫青大获全胜,而李广却迷了路,他没赶上参战。
卫青要李广回营交待失去战机的原因,李广答复说:“我的部下都没有责任,是我指挥不好。”
他为自己的失败而痛苦。
他召集将士,老泪纵横,向大家倾诉:
“我终生和匈奴拼命,大小七十多次战斗,出生入死。
这次有幸,跟大将军一起,正面进攻单于。
可是,大将军却要我迁回出击,不许当面迎敌。
仗打完了,我却迷了路,没看到一个敌人,真是天意啊!
我六十多岁的老头子,难道还要去公堂对质么?”
其实,卫青多次拒绝李广打先锋的要求,是受了皇帝的嘱咐,武帝说:“李广老了,命运也不佳,不要让他正面当敌,免得冒险出事。”
至于迷失道路,本来是偶然的事,李广却认为是天意。
李广想想过去,廉洁奉公,一切赏赐分给部下,衣食住行和战士一样。
沙漠里找到水,先让战士喝,一个不喝足,他自己不沾水。
战士不吃饱,他自己不吃饭。
每次打仗,他凭一手神箭,敌人闻风丧胆。
可是仗打完了,检查反省,又总是有些小漏子,评功受封没有份。
四十多年,始终是个二千石的官。
部下多少人封侯受爵,自己竟不沾边!
如今还落得个法庭对证,不是天意是什么?
人可以死,人格不可侮辱,窝囊地活着,有什么意思?
李广想到这里,再也不愿想下去了,他竟X佩剑,自刎而死。
一代名将就这么轻易地离开了人间。
凡是听到消息的人,都掩泪痛哭,为他伤心,为他不平。
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老将行》中写到: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数奇”就是命不好。
王维说李广没有被封是因为命运的原因。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写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的也是这个典故。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忆王昌龄的这首《出塞》: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们不禁为卫青击节叫好,为李广扼腕叹息。
但两位都是名将,流芳千古!
王昌龄作此诗时,唐王朝也正遭受匈奴的危害,却苦无良将镇守边关。
王昌龄多么希望能有像当年卫青、李广这样的大英雄出现,力挽狂澜,震慑匈奴,让匈奴丧胆畏惧,保大唐边境黎民百姓的一方平安啊!
这首边塞诗豪气四射,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激情,他激昂壮阔,也充满了满腔的期待与希望, “龙城飞将”,戍边保国的英雄啊,战功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