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评价(司马懿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佩服还是轻视?)

诸葛亮的评价

三国时期,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非常出名的人物,作战曹魏和蜀汉的顶尖人物,他们针锋相对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大家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基本是忠义无双,多智近妖,那么作为对手的司马懿,他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呢?

尽管司马懿和诸葛亮互相是老对手了,但是在三国志中其实并没有关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记载,倒是在《晋书》中有两条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分别是“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和“天下奇才也!”

乍一看,司马懿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是呈两个反面的,第一段的评价是说诸葛亮志大才疏,第二段的评价是夸诸葛亮很厉害,为何会出现这两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难道第一个评价时期,司马懿还没有和诸葛亮交过手?

下面我们从这两段评价的发生时间来分析一番。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两段评价,其实都是发生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期间,所以说司马懿和诸葛亮早就互相交过手了。

当时诸葛亮领兵十万,兵出斜谷进行北伐,屯驻在渭水之南,而司马懿则率军屯驻在诸葛亮对面,和诸葛亮隔水相持。期间诸葛亮数次主动进攻,都被魏军打退,魏军坚守城池,就是不出来和蜀军作战。司马懿这招“坚壁拒守,以逸待劳”十分有用,之前诸葛亮北伐,多次因为粮草不济,最终退兵,而这一次,司马懿不主动和诸葛亮交战,就是为了拖垮诸葛亮。可是司马懿这样想,他的手下却并不这样想不,大家被诸葛亮欺负了这么久,人家都打上门了,他们却不能出战,这让众人的面子往哪里放?

为了弹压众将,司马懿只能无奈XX帝,请求出战,而X帝其实和司马懿的思路差不多,都认为X不一定打的赢诸葛亮,还是坚守不出最好,拖垮诸葛亮就行了。于是X帝派出大臣辛毗,每次司马懿和诸将要出战时,辛毗都出来阻止他们。司马懿和辛毗两人唱双簧,一个要战,一个不准出兵,成功的稳住了魏军的军心。而诸葛亮见司马懿始终不出战,连他送女人衣物羞辱,都能够忍受得了,也只能选择分兵屯田,做长久驻扎的准备了。

在此次作战期间,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曾来信问前线军情,而在司马懿的回信中就有了他对诸葛亮的第一段评价。

《晋书》: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可以看到,司马懿在给弟弟的家书中,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是非常低的,所谓好谋少决,志大才疏,完全就是跟袁绍一般的人物。可是这这真的是司马懿真实的想法吗?如果司马懿真的觉得诸葛亮没啥能耐,又为何不主动出战呢?连被诸葛亮用女士衣服羞辱,司马懿都只能忍受,又凭什么说诸葛亮没啥能耐呢?而且除了司马懿,X帝曹睿,在面对请战书时,果断的派出的大臣劝阻,和司马懿唱双簧,不也是他对于诸葛亮的惧怕吗?面对东吴,可没见X帝这么怕过,都是直接开干,为啥到诸葛亮这里,就必须得是被蜀军压着打,坚守不出呢?

综合司马懿和曹睿的行为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他对诸葛亮的这段评价其实是严重失真的,如果诸葛亮真像他口中所说的这么无能,他就不会一直被压着打,不敢出战了!司马懿之所以这么说,其实很可能有两个目的,第一是给在场的属下以信心,诸葛亮没啥可怕的,我们一定可以打败他。第二是给家里的亲戚众人报平安,不希望家里人担心,说了点吹牛的话语。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第二段评价,其实就在此战的尾声。原本诸葛亮准备分兵屯田,要和司马懿打持久战的,结果他的身体撑不住了,最终病逝。而诸葛亮病逝,北伐大计暂时没人主持,便宣布了撤军,蜀军撤走后,司马懿缴获了蜀军的粮草、辎重、书籍,并到诸葛亮的营垒去查看,发出了“真乃天下奇才”的感叹。

《晋书》: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

第一次评价诸葛亮时,当时诸葛亮还活着,魏军被诸葛亮压的喘不过气来,所以司马懿通过贬低诸葛亮来给魏军队伍打气,而第二次评价时,诸葛亮已死,大家没必要再怕诸葛亮了,所以司马懿发出了诸葛亮是天下奇才的感叹,很明显这一次才是司马懿最真实的评价!当你跟一个人没有利益关系时,才可能做出最真实的评价!此时诸葛亮已死,司马懿和他之间的关系也告一段落,两人没有了利益关系,司马懿此时做出的评价才最真心。

结语

诸葛亮在世时,由于和司马懿处于互相敌对的阵营,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都带有一种政治目的,但是当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就再也没有了利益关系,所以此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其实才是最公正的。所以说,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司马懿还是比较钦佩诸葛亮的才能的,认为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来都来了,点个赞再走呗!本文由超级七品小芝麻官原创,欢迎交流!

诸葛亮的评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