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怎么灭亡的(南宋是如何灭亡的)

南宋怎么灭亡的

昨日,为了给背信弃义造成重大后果寻找史实,把宋徽宗的重利轻诺这段历史拉出来“X示众”。不料自己却陷进北宋X的过程难以自拔。千头万绪不但难以厘清,而且诸多线索也不知哪个当讲,哪个当先讲。为了与文章观点一致,重点只讲宋徽宗失信引发的直接后果,至于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也就不复赘述了。文章写成后,忽然有一个念头,北宋是这么消亡的,那么南宋又是怎么覆灭的呢?这下顾不得讽古喻今的初衷,赶紧查找资料,这一看不由惊叹,历史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有时相似到令人啧啧称奇。

最直接的相似点在于,两宋都是亡于北方的游牧X;都是由于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联合了强大的一方把第三方给消灭了,造成了自身单独面对强敌而最终被兼并的后果。联想到之后的明朝也是被北方的游牧X所灭,不由产生一个疑问,为何中原文明无法抵挡来自生产力落后的北方游牧X呢?

史学大腕黎东方教授在细说元朝一书中有段话很能说明问题。“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差不多全部是骑兵,而且每一个骑兵至少有两匹马,因此其运动速度绝非金的步兵可比。金的皇室与X本来也是以骑兵起家的,因为进入中原之后过分汉化,一代两代三代忘了原有的游牧生活,丧失了骑战的技能。”

黎教授恐怕还有没有说出来的是,几乎所有游牧X一旦坐稳了中原的帝位后,都从此贪图享乐,不愿从军打仗。金朝如此,元朝如此,即便是大清朝也摆脱不了相同的命运。莫说对付西方先进的坚船利炮,即便是太平天国的农民军,八旗子弟也是望风而逃。

再来看看南宋是如何重蹈覆辙的吧。蒙军攻打金国的时候,金国对付蒙军的主力基本上已经不是女真兵,而是汉兵了。而宋朝这边为了报当年的X之仇,是积极派兵参与了灭金之战的,这一点与当年北宋与金国联手灭辽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史书记载,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金国节节败退。金哀宗在1233年6月迁都蔡州, 9月,蒙古军就兵临蔡州城下。只不过强攻了两个月都没能把蔡州城拿下。到了11月,宋朝军队两万人赶到蔡州,会同蒙古军一起攻城。两国军队合作,同时掘开蔡州外面的河堤,蔡州外城被水冲毁,内层四面城墙也被宋军与蒙古军攻破,1234年正月十一日,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根据之前的约定,宋军与蒙古军各回原防地驻扎。按约定,以金朝的陈蔡为界。西北的地界划给蒙古,东南的地界,划给宋朝。但是由于没有书面依据,不同时期的说法不同,以致划分起了争议,蒙古与宋之间不到半年便因为争夺汴梁而发生战争,这个战一直打到宋亡为止。对于南宋灭亡,黎东方教授有一段精彩的评语:“当初倘若金宋的关系不在金宣宗之时恶化,宋朝不至于帮助蒙古灭金,金朝可能不会亡给蒙古,金朝不亡,宋朝也不会亡给蒙古。”

蒙古灭金后,忽必烈并没有马上对宋开刀。一方面来自蒙古内部的帝位之争让其无法集中力量伐宋,另一方面,忽必烈本人熟悉汉文化,因而起初只希望宋朝能称臣纳贡,并无即刻吞并宋朝的意思。这时候犯迷糊的又是宋朝君臣。因为分界的歧异产生两种前后不同的划界办法,本来该派使臣去把事情澄清一下,谁知宋军突然X占领汴梁洛阳,直接导致双方交战了数十年,把自己活活给拖死了。要知道游牧X战斗是不需要什么资源的,他们打到哪抢到哪。有时候连兵源都是抢来的。而宋朝动用一兵一卒都要为此耗费银两。长此以往,胜负的天枰倒向哪一边自然不言而喻。

中国历代王朝的兴替总是会出现一些X佞相。南宋出了一个“旷世奇才”贾似道,宋理宗以“师臣”相称,而百官都称其为“周公”。 这个贾似道在前线以右丞相的名义瞒着满朝文武对蒙古正式求和。获准以称臣纳贡为条件,等忽必烈退兵后,却对宋理宗X大胜。不久后,又对蒙军殿后军队予以追击,再次向皇帝报捷。也是这个贾似道,为防止宋朝朝野知道他曾经向忽必烈求和,竟然把忽必烈派来的信使郝经扣留在郑州,而且一扣就是15个年头。1275年,贾似道以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今安徽境内)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遭贬后在漳州被监押使臣郑虎臣所杀。

1276年,继位仅两年的六岁皇帝宋恭帝投降。宋恭帝投降以后,忽不烈把他与太皇太后谢氏,皇太后全氏以及一切宫眷与皇族,悉数带去大都。按理说宋朝已经灭亡了,由于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忠臣的拥戴,又把宋朝的寿命延长了三年,也就是1279年的崖山之战。战败后,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而死,许多忠臣紧随其后,10万军民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从1234年金国灭亡,至1276年宋恭帝投降,宋朝其实有许多机会至少可以延缓蒙军攻宋的时间。虽然元取代宋乃大势所趋,以宋之国力军力,抵挡不了元军的进攻。但只要处置得当,宋朝的机会也不是完全没有。

合X本,唏嘘感叹。忽然想起早年秋天写的一首诗,竟然与现在的意境是如此的合拍。不妨呈现给读者共享:

岁高觉眠浅,

入秋逢假长。

经史常在手,

萌犬抵膝旁。

忠贞扬胆气,

壮士郁断肠。

拍案惊宠物,

相视两茫茫。

二零一七年六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