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都城在哪儿(北魏都城简介)

北魏都城在哪

北魏时期一共有三个都城,分别是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洛阳。

1、盛乐

盛乐或称盛乐古城,是拓跋鲜卑代时的北都。具体地址由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定,经考古证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之北的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为盛乐城遗址。

拓跋鲜卑迁居盛乐,由游牧X崛起,建立代国和北魏,盛衰延续长达将近300年。自始祖拓跋力微以下,有十几位首领和皇后在盛乐去世。

盛乐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到隋朝筑起为突厥X居住的大利城,唐朝先后改置为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振X城。辽置振武县,金改镇。

盛乐古城穿越多个朝代,承载着各X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2、平城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X)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

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X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平城京(今奈良)。平城取自汉语”平成“,因其古代处于X与北方游牧X的交界地带,而以“平”命之。

3、洛阳

北魏洛阳城,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都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汉魏故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与扩建,至宣武帝时建成规模宏伟的北魏洛阳城。

东魏天平元年(534),迁都邺城,拆毁洛阳宫殿。元象元年(538)在东、西魏邙山之役中,北魏洛阳城化为废墟。魏洛阳城遗址在洛阳市区东15千米处。

1954年开始就已经对汉魏洛阳城进行勘察与发掘。基本查明了城垣、门阙、街道格局、护城河、金墉城、宫城区、永宁寺、灵台、太学遗址和刑徒墓地等。北魏洛阳城的规模堪称中古世界之最。

北魏16位皇帝

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元姑娘、元钊、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前废帝元恭、后废帝元朗、孝武帝元修。

北魏都城在哪个地方?

北魏都城在平城(大同市)。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386年,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珪恢复了代国,改国号为“魏”。到了393年七月,他宣布迁都平城,并在该地建立起了宫殿,设立宗庙和社稷坛等礼仪机构。一直以来,北魏的都城都是平城,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后,才改为了洛阳。

主要建筑

北魏在平城先后建天文、天华、中天军殿24座;建西宫、北宫、南宫、东宫、宁宫等宫15处;建东苑、西苑、北苑、鹿苑四处;建华林、永林、永兴等国3处;建鸿雁、天渊等池6处;建云母、金华等堂6处;建蓬台、白台等台7处。

建玄武、无武等楼3处;建凉风、临望、东明等观3处;还建有郊坛、方坛、五精帝坛三处;建太庙、太社、太稷帝社、孔子庙、虎圈、圆丘、方泽、明堂、灵台、辟雍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平城

北魏都城在哪

北魏时期一共有三个都城,分别是: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之北一带)、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洛阳。当时的洛阳是中国当时规模最大的都城,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都城。

北魏是什么时候

北魏的存在时期为公元386—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X,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 ,其疆域广阔,主要管控中国北方地区。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便定为国号为“魏”字,前面加上所处方位“北”字,便称“北魏”。

北魏X后,在X方式上,前期仍然保留着浓厚的X制残余,其落后的X方式,引起各族人民连续不断的反抗斗争。

北魏最初都城建在哪里?

北魏最初都城建在盛乐,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

拓跋鲜卑迁居盛乐,由游牧X崛起,建立代国和北魏,盛衰延续长达将近300年。自始祖拓跋力微以下,有十几位首领和皇后在盛乐去世。

盛乐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到隋朝筑起为突厥X居住的大利城,唐朝先后改置为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振X城。辽置振武县,金改镇。盛乐古城穿越多个朝代,承载着各X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扩展资料:

盛乐环山绕水是出塞入塞的要冲。南北一马平川,东山到黄河200里,南山至阴山一百多里,距地域战略重要且产盐的参合陂(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仅80里。因为盐是人畜的重要营养物质,自古由官方经营。

这里的植物多种多样,其中马莲、芨芨、沙棘、柠条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耐干旱,植株高,大雪埋压不了,是牲畜冬天最喜欢的食草。

北魏的首都是哪里,是现在的何处?拓拔焘时是有名女将军花木兰?

北魏首都历经三个: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洛阳。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但对于她的姓氏、籍贯、X、出生年代等,史学界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补充说明:

1、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自称代王,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X6月,改国号为“魏”。3X7月,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公元493年拓跋宏迁都洛阳。

2、花姓于正史出现是在唐代,据《姓氏考略》所载,花姓望出山东东平。而且《木兰辞》中也没有说她姓什么。

3、北魏主要实行的是世兵制,兵民分开,兵用于打仗,民从事耕桑。其兵源主要来自鲜卑族和其他少数X,X人只“服勤农桑,以供军国”,最多充当军中杂役。直到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汉人当兵才逐渐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