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制度指的是?
2018年国家卫健委公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在这个文件中有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作为首条被提出。
《要点》中明确规定,首诊负责制度是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这项制度为的是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但《要点》中也提到,如果是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X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落实到新冠疫情中,国家也专门出台了相关规定指导各地落实首诊负责制。
20X6月,X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发热患者进行登记,在1小时内上报到所在地卫生健康部门,引导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到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治疗。
延伸阅读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检测病例遵循什么?
按照“网络直报,逐级审核上报,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化管理,依法报告,依法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
个体诊所防疫工作制度与流程?
诊断室工作制度
1、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脱岗。
2、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规定建立各类档案,要求管理规范化。
3、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坚持查对制度。
4、保持环境整洁,落实消毒措施。
5、开展便民服务,服务热情、耐心,树立良好医德。
治疗室工作制度
1、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凡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4、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天更换1次(器械消毒液),头皮针、静脉导管酒精浸泡液经常保持75%的浓度。
5、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清点,每日更换。
6、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
处置室工作制度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6、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9、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2次。
10、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11、特殊感染不得在处置室内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诊所负责人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诊所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发现传染病例要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X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X,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
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甲型Н1N1流感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必须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1.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转移源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传染病报告制度就是早期发现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措施是包括隔离和消毒,其中隔离又包括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X隔离、接触隔离、昆虫隔离、保护性隔离。消毒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3、保护易感人X,保护易感人X的主要措施是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个方面。非特异性主要是改善营养,锻炼身体提高生活水平,特异性的保护易感人X措施是采取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X的特异性的免疫水平
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1.各科室凡进行重大抢救活动及特殊病例治疗时应向护士长、护理部报告。
2.需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 (1)涉及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所致3人死亡及以上,或同时伤亡6人及以上的重大抢救。 (2)知名人士、外籍、境外人士的抢救,本院病危职工的抢救。 (3)涉及有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抢救。 (4)特殊、危急、重症病例的抢救。 (5)大型活动或其他特殊情况X现意外的患者。 (6)突发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患者。
3.应报告的内容: (1)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分类及联络方式。 (2)伤亡人员的姓名、性别和年龄,致伤、死亡的原因,伤情、病情及采取的抢救措施等。 (3)大型活动或特殊情况中发生意外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及采取的医疗措施。 (4)特殊病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采取的医疗措施及目前情况。
4.报告程序及时限: (1)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节假日、夜间向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及护理部报告。) (2)护士长根据情况向护理部及医院有关部门报告。在口头报告或电话报告的同时,护士长视情况填写“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表”,24小时内上交护理部。 (3)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在安排协调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向院领导报告。
卫生部门制定传染病规划?
一、 健全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 严格督促检查,管理
1、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有专职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工作。
2、传染病病例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或诊断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并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上报。
3、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根据疫情需要,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将各病区、诊室的“传染病报告卡”与临床科室上报结果和检验科、放射科上报结果进行比对后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落实工作,必须做到各负其责,抓好各个环节。
三、 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1、利用院内外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门诊、病房的宣传栏定期举办传染病防治知识专栏,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发放宣X,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等,提高人民X众的防病知识和能力。
2、 计划全年给医务人员培训传染病知识,以提高全员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加强传染病的报告意识。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提高X众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
3、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4、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乡村卫生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是什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报告范围: (一)传染病 1、鼠疫:发现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2、霍乱:发现1 例及以上霍乱病例。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 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 病人。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5、炭疽:发生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 周内,发生3 例 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 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6、甲肝/戊肝:1 周 内,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7、伤寒(副伤寒):1 周内,发生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内,发生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9、麻疹、风疹、流腮、水痘:1 周内,发生10 例及以上。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天内,发生3 例及以上X病例,或者有2 例及以上死亡。11、登革热:1 周内,发生5 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12、 流行性X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1 周 内,发生5 例及以上,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13、 流感:1 周内,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 例 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16、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 周 内,发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17、猩红热:1 周内,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18、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 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 感染。19、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2、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3、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三)其他中毒 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凡涉及以上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立即报领导,负责人务必在2小时内报告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