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出自什么时期? 唇亡齿寒出自什么战役

唇亡齿寒出自什么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唇亡齿寒的故事是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X。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延伸阅读

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解释

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谁说的唇亡齿寒全句

是左丘明,原句为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示 例 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春秋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左传》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X)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共269午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①[辅]面颊。 ②[车]牙床骨。

唇亡齿寒故事全文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晋献公在位的时候,想扩张自己的势力,因此,他把目光投向了邻近的虢国,他想以虢国经常骚扰晋国的边境为理由,派强兵入侵虢国。但是在虢国和晋国之间,还夹着一个虞国,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晋献公自己有些拿不出主意,想找一位能为自己提出合理建议的人。而荀息便是他要找的这个人,他告诉晋献公:“虞国的国君头脑简单,我们只要赠送他一些价值昂贵的礼物,比如好马和美玉,他一定会让我们从虞国过路的。”晋献公觉得有道理,但是还是有点舍不得自己珍藏了好久的东西,荀息似乎看出了晋献公心中的犹豫不决,又告诉他:“当我们占领虢国后,虞国对我们还有威胁吗?大王的宝马和美玉也只是暂时存放在虞国那,到时候就又会回到大王手中的。”晋献公听取了建议,将宝马和美玉送到虞国。

果不其然,虞国的君王看到晋国送来如此珍贵的礼物,心里高兴极了,什么也没多想,不就是借个路过一下嘛,立马答应了晋献公的求助。宫之奇,虞国的能将,感觉出了不对劲,劝说虞王:“大王,这怕不是借道那么简单,我们和虢国都是小国,彼此之间相互帮助,才能留存下来,如果虢国灭亡了,我们也会处在危机当中呀。有话说的没有错:‘唇亡齿寒’,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嘴唇,那么他的牙齿还会有什么用呢!我们不能让晋国从我们国家过去虢国呀。”虞公不以为然:“晋国这么大的国家,现在给我们送来这么好的礼物,想促进两国的关系,这么好的机会,让别人从我们国家过一下,算得了什么大事?”

宫之奇无可奈何,预感到虞国很快也会灭亡,带着一家人离开了。最后宫之奇果然没有猜错,晋国将虢国收入自己的国土后,立马将自己的目标转向了曾经借道的虞国。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唇亡则齿寒这个句子出自什么书中

出自史记卧薪尝胆——故事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原指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唇亡齿寒——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原指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 但虞君未 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息与共!

唇亡齿寒出自春秋还是战国

唇亡齿寒出自春秋时期

唇亡齿寒和假途灭虢这两个典故都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个辅呢指的是面颊骨,车呢指的是牙床,这俩连着,缺一不可。意思就是晋国要借咱们的道,去打虞国,可是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你把道路借给了晋国,等他灭了虞国,那咱们虢国也就跟着灭亡呀。果不其然,这虢国畏惧这个晋国势大,借道给了晋国,晋国灭了虞国,结果回军的路上来了个顺手牵羊,就手儿,也把虢国给乎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