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条鞭法的意思 什么叫一条鞭法

什么是“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

1.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

2.把过去按丁、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需要注意的是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摊入;

3.“一概征银”,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X雇人充当。这是我国税收历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清初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实行“摊丁入亩”。

延伸阅读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一条鞭法”据《明史》记载: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除X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

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X雇人承应;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民收民解”制,改为“官收官解”制。

具体来讲就是:

1、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

针对当时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只有从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赋役均平。仅据部分清丈的结果,就增加了土地2.8亿亩,使不少地主隐瞒的土地缴了税。

2、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

实行一条鞭法以前是赋役分开。赋以田亩纳课,役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全部简并为一体。

将赋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X雇人代役。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得以稍安。

3、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我国古代田赋,唐以前基本上都是征实。唐代两税法虽以货币计算,但缴纳仍折实物。宋代征税,只是偶有折银。元代科差虽行色银,但积粮仍为谷粟实物。唯自明代一条鞭法实行以后,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银差,而且田赋除苏杭等少数地区仍征实物以供皇室食用之外,其余也均已一律改征折色,即折为色银。

与此同时,赋役征课也不再由里长、粮长办理,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解缴入库。从此,不按实物征课,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不由保甲人员X征解,免除了侵蚀分款之弊,使征收方法更臻完善。

历史意义:

积极意义

1、一条鞭法后,役银编审单位由里甲扩大为州县,对里别之间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有一定调节作用,使由赋役问题产生的阶级矛盾暂时得到缓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一条鞭法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X。另外,相对明初赋役制而言,一条鞭法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3、降低了课税成本,增加了朝廷赋税收入。实行一条鞭法以后,X直接把赋役清单发给各户,各户直接把赋役交给X,去除了里长和粮长的重役及痛苦和拘私舞弊、耗损公粮的弊端。

由于以银纳税比以实物纳税运输轻便,使得赋役的缴纳、运输等也非常方便,节约了税收征纳成本,既提高了课税的行政效率,又提高了课税的经济效率。

4、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简化了赋役制度,标志着赋税由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的转变。

消极意义

一条鞭法虽有其进步意义,但它是X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仍然是为X社会的基础服务的。它的实行是为了整理XX的财政。一条鞭法是一种改良主义的政策,是含有专业主义X和豪种地主斗争的性盔。但是这个“改良”和“斗争”也是极其微弱的,连对当时豪绅地主优免权也要“除外”。

1、南橘北枳

一条鞭法是江南地区百余年各种赋役制度改革的结果,其自身带有很强烈的江南地域色彩,将地域性色彩强烈的地方政策,一成不变地推行全国其他地区,必然因地域环境差别、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方官员维护本地区及本阶层利益而进行阻挠等因素引发矛盾,而这种矛盾直接会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2、额外增派

一条鞭法原以征银入官、取用于官,但一条鞭法施行后,并没有达到消除杂役之害的目的。一条鞭法的破坏,突出表现为额外增派,当地X在一条鞭法之外另行增加徭役赋税,扰民非常厉害。大体上在万历末天启初,一条鞭法已不遵守。

3、火耗问题

一条鞭法施行还滋生了另一个以后影响非常久远的问题,即火耗问题,因税法规定纳银,而银两熔铸过程就产生了所谓“火耗”。熔铸碎银的实际火耗为平均每两一至二分,即百分之一二,但实际征收的火耗往往高得多,每两达二至三钱,有时甚至更多。火耗成为地方聚敛的一个巧妙的手段,也成为纳税人沉重的负担。

4、银贵谷贱

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在交税的时候会将谷物等产出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是明清延续的一大弊政,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明朝颁布的”一条鞭法”是什么意思?

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了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一条鞭法是我过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X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区别?

一、背景不同

1、一条鞭法

随着明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日益资本化,土地兼并也逐渐加剧,同时朝廷开支逐步加大,财政十分困难。商品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明X为解脱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而改弦更张是一条鞭法产生的直接原因,而明代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和X徭役经济的衰落、X则为其产生准备了基本的但也是决定性的物质条件。

2、摊丁入亩

丁银制度即人头税制度,弊端不断显现。官员绅衿利用优免X隐漏人丁,奸猾之徒又托为客籍以为规避,而丁银项目仍然存在,结果便落在贫苦农民的身上。其中在实行户等编审制的地区,出现了利用户等进行放富差贫的现象,使阶级矛盾更趋激化。

二、内容不同

1、一条鞭法

主要内容就是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并且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同时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2、摊丁入亩

主要内容是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X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X迁徙,出卖劳动力; 各省地方X,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 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

三、时代不同

1、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

2、摊丁入亩是清代时期的政策,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雍正时期开始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