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共同主张?
梁启超、康有为、严复都希望对当时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引进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特别向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学习,以挽救江河日下的国家。
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X,而要变法改革的.是国家摆脱困境.
他们大力提倡开发民智,普及教育,培养新民;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文’、’西艺’,更要重视学习’西政’,提出在全国建立相互衔接的三级学校教育制度等。维新派的教育X颇具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教育史的思想内容,起到了一种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它为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严复是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家?
严复又名严几道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严复(1854年1月8日-19X10月27日),乳名体干,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简介
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X学肄言》、《X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18X4月22日,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
严复的教育思想?
一 论教育救国
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严复认为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状况,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中国之弱,就是因为民智闭塞,学术空疏,缺乏竞争的总体实力,救国的唯一良方“开民智”,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他对当时变法维新的政治改革持低调估价,认为“民智不开,不变亡,即变亦亡”。以国人素质之低下,即使搞改革,也只能是除去一弊害又会表现为另一弊害,终究没有希望。所以,“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严复把教育视为强国之本是正确的,但如果不消除政治上的阻碍,教育也难以改革、发展。
二 论学习西学
严复早期对西方文明极为推崇。他在《论世变之亟》中对比中西之学的一系列差别,基本上都是颂扬西学而贬抑中国传统。例如中国X,西人尚贤;中国尊主,西人隆民;中国委天数,西人恃人力;中国夸多识,西人尊新知,等等。他的结论是要想富强“非讲西学不可”。严复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西之学各有其体用,就西学而言,是以X为体,以X为用。出于这个立场,他也不赞成争论“西政”和“西艺”哪个更重要。“艺政二者乃并出于科学,若左右手”。严复过于美化西学是片面的,但他强调要从整体上来看待和学习西学,X其X和科学的实质,而不是取其皮毛,这又是他高出一般人的见解。
三 论三育并重
严复是中国最早论述三育并重的教育家。他说:“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其中体育是国民素质的基础,近世中国民力孱弱,被外人讥为“病夫”,因此必须加强体格训练,以“鼓民力”。国民才智是国家“富强之源”,智育包括学问和事功两个方面,不能只在书斋里作学问,要“观物察变”,运用于实际,以“开民智”。德育在三育中最重要,但不能再因袭X的人伦纲常,要树立国家观念和社会公德,以“新民德”。
严复晚年思想日趋复旧,积极提倡尊孔读经,临终遗言中强调“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这也是多数改良派人士后来的共同倾向。
严复为什么反对新文化运动?
与他接受了进化论的影响有关系。进化论认为,生物的变化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生物的发展和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渐变和渐进的过程。所以它反对变化当X现骤变,或者剧烈的社会变动。
严复在接受这个理论以后,他特别推崇斯宾塞的观点,涉及到社会当中每个个体的时候,个体的变化也是渐进的。严复在《原强》中引用斯宾塞的话说:
民之可化,至于无穷,惟不可期之以骤。
民之可化,至于无穷,惟不可期之以骤。
以至于他在看社会变化的时候,在后期的《政治讲义》中,他认为社会在前进的过程当中,如果是剧烈变化的话,变化的过程、变化发展的前景就非常险恶。
其进弥骤,其途弥险。新者未得,旧者已亡。伥伥无归,或以灭绝。是故明者慎之。
其进弥骤,其途弥险。新者未得,旧者已亡。伥伥无归,或以灭绝。是故明者慎之。
而且严复进一步在分析国家变化的时候也用到了这个观点,并且把这个观点和新与旧的关系引申起来。新与旧的关系往往在我们心目中,认为新旧之间是对立,而不是调和的,是不可调和的。但事实上在进化论者看来,新旧是并存的,并且并存还要同进的,这个观点我们今天的人没有。
所以严复认为:
国之进也,新旧二党,皆其所不可无,而其论亦不楞以偏废。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且守且进,此其国所以骏发而又治安也。(严复《主客平议》)
国之进也,新旧二党,皆其所不可无,而其论亦不楞以偏废。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且守且进,此其国所以骏发而又治安也。(严复《主客平议》)
在严复看来,一个国家的变化当中,新与旧是不可无的,它是并存的,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叫做且守且进,这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坦途。这是严复整体的一个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在他一生始终是没有变化的,所以不存在早期激进晚期保守的问题。严复就是严复。
严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很多人说起严复,总是糊涂其前期为启蒙西学鼓与呼,晚年却又如此的“保守”。比如,虽然严复介绍了许多西方古典X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谈到西方的个性X与个人能动性是西洋社会日臻富强的原因,但在洞察中国长期X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国民性的既存现实后,严复明确指出,中国实现富强,首先需要的不是X主义,而是开明的权威政治,对中国来说,需要的不是华盛顿、卢梭,而是拿破仑、克伦威尔式的政治强人,“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
显然,不能否认的是,“保守”是个相对的说法,它必有一定的参照物。相比于之前的顽固派和洋务派,严复是“先进”的;相比于后来的激进改革和革命主张,严复则是“保守”的。
严复在思想上看似有经过一番截然相反的“叛变”。他介绍了大量西方思想,为“万马齐喑究可哀”的中国思想界带来清新的空气。这时他是宣传西学的主将,甚至还引发了很多抵制。例如1907年,主张保留国粹的章太炎在报纸上发文,对严复及其译著进行驳斥甚至人身攻击。而后期,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则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某些传统思想的复归。
西学进入后,国人很容易养成偏激的观念,全盘西化论叫嚷不绝。即使主张改良的康梁也尝言,“不变则亡,小变亦亡,全变则强”,这是激进主义在中国最典型的代表。
严复不否认只有变革才能摆脱危机,但他强调变革所应采取的方式、速度与幅度,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现实条件的制约,“然则今之文化,将尽去吾国之旧,以谋西人之新欤?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其为事之难如此。”这种“统新故,苞中外”的中西文化融合论,显示了一位兼具世界眼光与现实意识的启蒙思想家的远见卓识。
这正是严复与陈独秀式文化激进主义的分歧所在。后者的激烈反传统以法兰西启蒙运动为榜样,压倒了温和的苏格兰式启蒙传统。长期以来,严复因晚年变成“保守派”,在历史教科书中一笔略过或干脆不提。事实上,“保守”在中国长期被污名化,也因此,一个判断很有必要:从19世纪中叶“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直到今天,中国所犯的错误、所走的弯路,是“保守”之误,还是激进之误?
在寻求现代化之路过程中,严复是对中国学习西方的困难和矛盾认识得最深刻的思想家。作为近世最早到过西方并因此了解中西文明根本差异的思想家,他比同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更为现实地关注到,中国走向现代社会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可能遭遇的不幸。
他超越同时代人的地方,在于他能清醒认识到,“东西二化,绝然悬殊,人心风俗,不可卒变”,正是在这一客观认识基础上,严复终生都在力求寻找实现从X政治向X政治转变的中介点。相对于其早年的X主义观念,严复晚年的保守变革主张更具有现实价值,更需要被重视。严复(1854.1.8—1921.10.27)
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
严复是坚定的维新派。同为维新派,他与康梁的激进改革不同,其承袭苏格兰启蒙的渐进路线,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人类近代史中主要有苏格兰和法兰西两种启蒙,其根本差异在于,以卢梭为代表的法兰西启蒙,强调人的理性至上,主张对社会进行理性设计;苏格兰启蒙则更重视社会渐进演化,强调传统的决定X量。
康有为也是反对法式大革命的,但在戊戌维新时期,其自上而下、一反旧制的“变法”,其实仍属于制度设计路线,没有脱离法兰西启蒙范畴。而严复所提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则与苏格兰启蒙一脉相承。在康梁大搞维新新政之时,严复写出《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国民与社会层面的改革,“顾欲为立宪之国,必先有立宪之君,又必有立宪之民而后可。”戊戌新政的昙花一现,证明了严复的预见。
维新运动的失败并没有动摇严复的改良主张。1904年,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相见,孙中山表示康梁维新的路子已然走不通,中国必须进行激烈的排满革命,但严复坚持认为,改革需要先从国民和社会教育入手,不可暴力,须经君主立宪作为过渡再到X国家,这更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两人最终不欢而散。
共和革命后,严复依然不改初衷。袁世凯复辟时,严复名列其政治参谋团“筹安会”;新文化运动中,他极力主张尊孔读经。不同于梁启超等人的“与时俱进”,严复没有随历史潮流而改变立场,也正是这一点,使严复“保守派”之名胫走于历史。
严复名人轶事?
严复(1854年1月8日—19X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X,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考入福州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
1877年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留英期间,广泛地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及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堂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后升为总办(校长)。
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19X10月27日去世,终年68岁。
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候官严氏丛刑》、《严译名著丛刊》。
严复的资料?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X,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主张怎样的思想?
宣传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
严复留学英国之后,以极大的报国热枕投入对英国哲学思想的研究当中。他迫切希望从中总结经验,使得中国能够如英国一般,寻得一条道路让国家从传统向现代顺利过渡,进而实现独立自强。因此对于当时英国富强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斯宾赛大师,他很是推崇。甚至于迫切希望对他的著作进行翻译,乃至传播到国内。但是,像他在《天演论》中的一条按语告诉我们的那样,斯宾塞的著作“数十万言……其文繁衍奥博,不可猝译”,因此翻译工作一时陷入僵局。也是这个时候,他读到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为他所理解的斯宾塞的进化论哲学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如斯宾塞X所说的,西方思想中阐述最精准最革命的成分,包含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因此他认为急需翻译的是一些能把达尔文的主要原理以吸引人的方式概述出来、其文意又易于驾驭的小册子。
于是,他开始编辑《天演论》,尝试着用自己所学去表达他自己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它所包含的伦理的深深信仰。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一伦理完全适用于中国,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有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将会推动着这个国家走向未知的方向,因此他希望在迷雾中当个先行者。
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举措无疑是影响深远的,对于严复的许多青年读者来说,构成《天演论》中心思想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口号,那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知道打醒了多少中国人,他无疑是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盏明灯。
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在前期的数次革命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的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也翻译了诸多围绕进化论观点的国外学术著作,力求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影响深远。
他在《原强》一书中提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其一鼓民力, 希望国人有健康的体魄。其二开明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取士,培养实用性人才。其三是新明德,主张废除XX,实行君主立宪。此三者是他维新变法的主要思想纲领,具体办法便是通过教育来实现救亡图存。
在军队建设上,他带来新海军思想,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军管理制度和教学理论,为中国的现代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人才培养上,他主张废除八股取士,多办实用X校,并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
在教育发展上,他提出中国学校教育的三段计划,既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除此之外他还很重视妇女教育,对于女子大学的创办表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X礼教思想束缚的开始,是国家救亡图存的新气象。
倡导西学,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
他认为中国最重纲常伦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人为划分了诸多界限,而西方讲求人人生而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并且中国人讲究任人唯亲,西方人讲求能力;中国人讲君权, 西方人讲X……他认为中西之间有颇多观念是背道而驰,而在时代发展大势之下,西学明显更胜一筹。
因此他希望做到“体用一致”,而不是模棱两可,让一些有预谋者假借诸多陋习来抑制有用之西学的发展。
时代局限性
由于西方国家自身发展也呈现千差万别的状况,再加上当时国内隐患不断,迫切希望了解对手的严复自始至终不会确切地阐明他关于X的思想。毕竟西方国家也不是平等先进的,西欧和东欧就有很大差别,至今如此。而当时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也是打开中国殖民化的罪魁祸首, 自然而然受到他的重点关照。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严复曲解了特殊的X思想流派要达到的目的。英国全部的文化经历能给予严复思考,只是因为它诞生了他所钟爱的富强理论学家,恰好英国又完美的实现了过渡,把理论成功付诸实践罢了。
因此,在迫切的时间里面,严复本人压根就无力区分英国与英国之外的政体国情,斯宾赛与康德、马克斯之流的思想问题。当他开始坚信英国这些富强理论学家,并开始翻译他们的著作之时,新的斗争、新的思想已经开始席卷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而在大陆彼端的严复呢?远离了思想上风云变化的欧洲大陆,以满腔的热忱投入于大清朝的救亡图存。至此,竟只能止步于“天演论”以及对英国哲学思想的翻译工作,徘徊于庸俗进化论之间。
他的悲剧,是时代的局限性。当他有能力进一步了解西方浩瀚的哲学思想之时,国家却需要他挺身而出。一如郎咸平所说,这是老天爷给中国开了一个大玩笑。倘若他能右进一步,便能接触孕育军国主义的斯宾塞思想。前进一步,便能了解孕育现代法治化主义的康德思想。
甚至于左进一步,来个思想上的蜕变,他也不是不能接X育社会主义的黑格尔X思想。然而,在时代的特殊性下,这样的可能性得到腰斩,中国的新思想出现后继无人的窘境。很长时间内只能借鉴,缺乏相应的发展演变,甚至于他本人也在新旧交叠之中渐渐成为新X的反对面。
浮人语
严复翻译《天演论》,创办了创办了《国闻报》,将西方科学和X思想介绍至中国,启蒙了一代中国人,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是不是清华第一任校长?
严复出生于1854年,是中国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即后来的北京大学的译局总办和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不是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他提出要睁眼看世界,翻译了天演论,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