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谎言悖论?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人埃匹门尼德(Epimenides)说了一句著名的话: 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 他究竟是说了一句真话还是假话?如果他说的是真话,由于他也是克里特岛人之一,他也说谎,因此他说的是假话;如果他说的是假话,则有的克里特岛人不说谎,他也可能是这些不说谎的克里特岛人之一,因此他说的可能是真话。这被叫做“说谎者悖论”。
说谎者悖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这个说谎者悖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没有分清逻辑语义意义上的“真、假”和普通语义意义上的“真、假”。只要我们分清这两种不同语义的“真、假”,所谓的“说谎者悖论”也就自然而然地消解了。
苏格拉底悖论的意思?
苏格拉底悖论是一个著名悖论,该悖论的内容与自己相驳。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我都不知道。”
在说谎者悖论中,一个撒谎者说的是全部撒谎者,一句话说的是这句话本身,一个勋章上表达的是关于全部勋章的论断。所有这些句子谈论的都是关于句子本身的事,都出现了自相关。它们是不是因为自相关才引起了麻烦?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避免自相关,是不是就能够消除矛盾了?
不幸的是,这样做不行。古希腊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知道就是能够避免自相关也不足以消除矛盾,他们以当时最著名的两个哲学家的名字设计了一段对话,构成了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
柏拉图:苏格拉底下面要说的话是真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说的是假话。
这段对话可以简化成两个句子:
“句子A:句子B是真的。”
“句子B:句子A是假的。”
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实际上是说谎者悖论的翻版,不信你试试看,不管你让哪一句话是真的,另一句都会与之矛盾。在两句话中,每一句谈的都不是它本身,都不出现自相关。但是只要把它们放到一起,仍然出现了说谎者悖论。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假若句子A是真的,那么句子B必然是真的;但是,如果句子B是真的,句子A就必须是假的。
假若句子A是假的,那么句子B必然是假的;但如果句子B是假的,句子A就必须是真的。
这样一来,只要这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就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真实性,让我们没法说出它们谁真谁假、谁假谁真!
十大悖论及答案?
1、时间悖论
张三穿越到未来,得知自己将发生不幸;为了避免不幸的发生,张三回到现实做出了避免导致不幸发生的行为;结果就是张三在未来没有发生不幸。
既然避免了在未来发生不幸,那么张三怎么会在穿越后得知自己将发生不幸?
张三喝了杯有毒的咖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咖啡中的毒起了作用;张三向过去的自己发了条消息告诉过去的自己不要喝那杯咖啡;结果就是过去的张三没喝那杯咖啡。
既然没有喝那杯咖啡,那么张三怎么会发出那条消息?
2、缸中之脑
缸中之脑假想: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这个人可能就是你),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3、伊壁鸠鲁悖论
如果是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
如果是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
如果是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坏的;
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恶”呢?
这即是“伊壁鸠鲁悖论”,由伊壁鸠鲁提出。这个悖论是“神议论”问题的经典表述,至今仍然是宗教哲学与神学中的一个难题。
几种反驳的观点认为:
1)恶是上帝计划中的一部分,是其实现善的手段;
2)否认恶的存在,即认为恶并没有实体性的存在,只是善的缺乏;
3)恶都是相对的恶,对于神而言,恶是不存在的。
4、电车难题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X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这即是“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提出。在伦理哲学中,电车难题是批判功利主义的主要理论,而功利主义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5、忒修斯悖论
忒修斯悖论,也叫忒修斯之船或特修斯之船,是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假定物体的构成要素被替换后,它还是原来的物体吗?
忒修斯悖论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是这样描述的:
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6、飞矢不动悖论
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人们通常把这些悖论称为“芝诺悖论”。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X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X去的箭是不动的?”
芝诺提出,由于箭在其飞行过程中的任何瞬间都有一个暂时的位置,所以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
7、外祖母悖论
假设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之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杀死;
因为你年轻的祖父母被你杀死了,所以就不会有你的父亲;没有了你的父亲,你就不会出生;你没出生,就没有人会把你的祖父母杀死;若是没有人把你的祖父母杀死,那么,你就会存在;既然你存在,那么就有了最开始的假设,即回到过去,在父亲出生之前杀死祖父母。
这一矛盾被称为“外祖母悖论”,也叫“祖父悖论”。
8、上帝悖论
几个世纪前,罗马教廷出了一本书,书中用当时最流行的数学推论导出“上帝是万能的”。一位智者针锋相对地问:“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
如果教廷回答说能的,那上帝不能搬动他创造的那块石头,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廷回答说不能,那么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所以上帝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由此那位智者导出“上帝不是万能的”。
9. 理发师悖论
在一个城市里,唯一的理发师立下了一个规定:只帮那些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那么,理发师应该为自己理发吗?
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不理发的人”,根据他自己定的规则,他可以帮自己理发;如果理发师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不属于“自己不理发的人”,根据他自己定的规则,他不该给自己理发。
不管怎样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都是自相矛盾的。这即是“理发师悖论”,也叫“罗素悖论”,由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
10. 说谎者悖论
“说谎者悖论”的内容是:如果某人说自己正在说谎,那么Ta说的话是真还是假?
举个例子:“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
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就不符合“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则这句话就是假的;
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就符合“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则这句话就是真的。
因此,“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