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乡愿(孔子说乡愿)

孔子乡愿原文?

孔子乡愿的原文如下

“乡愿,德之贼也” 出自《论语·阳货》。在原文中“愿” 写作“原”。

“乡原,德之贼也” 意思是“貌似忠厚的伪善者,是道德的大祸患” 。

乡原,乡里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指不分是非,同于流俗,言行不一,伪善欺世,处处讨好,谁也不得罪的以“谨厚老实”为人称道的“老好人”。乡,乡里。原,音yuàn,同“愿”,外表忠厚的样子。

乡愿的用语简短?

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现在多指其人没有明确立场只求安於现况、安身保命、而不敢得罪其他人,可能昧於事实,而损害道德良心。

乡愿之人实乃伪善的意思?

乡愿出自《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孔子把乡愿视作道德败坏的人,在孔子看来乡愿者是伪善者,虽然外表上拥有忠厚谨慎的样子,但其实内心毫无道德原则,只会媚俗趋时。孔子因此否定了被所有乡邻喜爱或是憎恶的人,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在这些人中为善人所喜,但为恶人所厌恶的人。

乡愿的字面意思是乡里面那些忠厚谨慎的人,表面上看来没有贬义以及批评的意味。但是结合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很看重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言行举止的匹配,若一个人无法外在忠厚谨慎,可实际上不过是迎合世俗,那么其在道德上就处于孔子所批判的人,他就处在内外一致的君子的对立面。

乡愿的典故?

答:乡愿的典故出自论语: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出处自《论语》阳货篇,就只一句话,没有上下文。

乡愿的意思并不是字面的意思,而是指孔夫子讨厌的一种人,这种人俗话叫墙头草,哪边对自己有利就偏向哪边。孔子把这种人叫做是道德的贼,对这种人的做法感到气愤。

谭嗣同仁学中的乡愿是什么意思?

乡,民间。

愿,谨厚。

所谓乡愿,就是老好人。

【仁学】书名,谭嗣同著。共二卷,五万多字。撰写于1896年(光绪X)至1897年之间。

戊戌X后,梁启超在日本将其中一部分发表于1899年的《清议报》上,后来正式刊印成书。

乡愿德之贼也怎么解释?

《论语阳货篇》中。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注:1.乡愿,乡党多数人认为是忠厚之人。这种人貌似好人,实为与流俗合污以取媚于世的伪善者。愿,忠厚之义。

2.贼:毁坏,败坏。

孔子说: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

在这章经文中,孔子斥责乡愿,明确地指出这种人是欺世盗名,看起来好象有德,而实际上是道德的败坏者,极具欺骗性。所以,孔子说出了这样的话,对这种人进行斥责。

什么是乡愿君子?

乡愿一词出自论语。孔子说,乡愿是道德的败坏者。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乡愿君子的含义如下。

这个人表面上所言所行象一个君子的表现。实际上是一个没有是非观念,做事一味讨好别人,不得罪别人,甚止随波逐流。这样的人被称乡愿君子。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是君子。

孟子乡愿原文?

乡愿及乡愿文化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孟子·尽心下》:“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 徐干《中论·考伪》:“乡愿亦无杀人之罪也,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

【意义】 孔子所谓乡愿大概是指伪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孟子认为乡愿是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人。 【乡愿文化】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人文文化的种类,比如说有君子文化、士文化、帮派文化、礼乐文化,俗文化、乡愿文化(潜规则文化)等等。

◆乡愿文化是现代文明的死敌,法治社会的死敌。

◆李大钊 《乡愿与大盗》:“ 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纪录。”

◆清王宜山《围炉夜话》:“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乡愿是什么意思?

《论语·阳货》记载了孔子这样一句话:“乡愿,德之贼也。”“贼”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德之贼”是道德败坏的意思。孔子说话一向温文尔雅,像这样强烈的否定,语气如此激愤,在《论语》中是不多见的。那么,这“乡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孟子对“乡愿”作过解释:“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原来“乡愿”是指具有某种不良人品的人。这种人外表忠诚谨慎,实际上一脑子坏思想,是个欺世盗名的家伙。孔子斥责这样的人,是与他强调做人要注重“仁”和“礼”的统一是一致的。

“仁”本是一个人内在的真性格,真情感;而“礼”却是外在的约束,是人为制定的规范。规范体现的是社会的利益与需要,而这未必符合个人的利益与需要。两者能够自觉地统一于某个人身上,那当然是最好的,这样的人品德高尚,孔子称之为“中行”。而当两者相矛盾的时候,孔子倾向于保持真性格、真情感;反对披上礼的外衣,装得很得体、很正确的模样,企图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以便容易达到自己那实际上是违背礼的自私的目的。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那意思是说要是没机会结交那些具备中行品格的人做朋友,肯定会结交狂与狷这两种人了。这两种人虽未能很好接受礼的熏陶,但狂的人有进取心,狷的人坏事是不会去做的。

换句话说就是:狂与狷尽管其人品修养所达到的境界还不够高,但毕竟流露的是真情感,出自真性格,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在世间的万事万物中,人最难认识和评价。人有个性。个性就是每个人的思想、感情的内涵及其表达方式的独特性。

可以说在生活中,没有两个人的个性是完全相同的。人们往往以个性来掩盖思想和情感上的弱点与错误,遂使像乡愿这样的“阉然媚世”者混迹于其中,令别人看不清其真面目。孔子对乡愿之类人的否定以及对狂和狷的大体肯定,可谓眼光独到,观点鲜明。由此亦可看出孔子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养成,并把它和贯彻“仁”这一宗旨联系在一起。

乡愿这个词含义丰富,孔子所谓乡愿大概是指伪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孟子所言大约是说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就是乡愿。这种人随波逐流,趋炎媚俗,更多的是指道德败坏的小人。

前面几段是对“乡愿”历史的介绍,最后一段是你要的名词解释,希望可以帮到你~

祝你好运~~

乡愿和犬儒什么意思?

1.乡愿: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2.犬儒:原指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X,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后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

从上面对这两个称谓的解释来看,乡愿和犬儒都含有贬义,都是负面的称谓,只是乡愿是指善于伪装的伪善者,而犬儒有自命清高的嫌疑,实则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