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是指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史记·孔子世家》说 :“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游、子夏之徒,不能措一辞,不能改一字。”即指此。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用语准确,选词严谨,常根据事件的性质、情形和结果以及作者对该事件的态度,选用不同的词语。
《春秋》的记事极简短,一般一件事只有一两句话。可是这极简短的记叙,往往微言大义,有着很丰富、很深刻的含意,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且也给读者以深刻地影响。
例如,《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虽然只四六个字,却记录了这样一件大事:鲁隐公元年,郑国君之弟共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这个地方打败共叔段,使他“出奔”。
《左传》对《春秋》这句经文隐含的褒贬用意解释道:“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春秋》中这句话,从表面上看,似乎的纯客观的记录,不流露作者的思想倾向,实际上是有褒有贬的。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文笔曲折、微言大义,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文字称为“春秋笔法”。
帮我解释一下何为春秋笔法?
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故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指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春秋:指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整理而成,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X)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笔法: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春秋笔法十大经典例子?
春秋笔法的十大典故:
1、北宋欧阳脩对春秋笔法的理解,自然会应用到他在史学与文学上的创作表现。
2、“春秋笔法”的大量使用,也是杜诗获得诗史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3、本文透过欧阳对《春秋》笔法的理解过程,讨论他将此一理解出来的论点,带入创作表现上的问题。
4、正如离婚不再会引起躁动一样,以披露公职人员花哨打扮来暗示同性恋的春秋笔法也正在超然于诽谤范畴以外。
5、春秋笔法中所包含的知识分子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历史的精神也随着史与文的分离从正史著作中转移到文学领域。
6、本文以文本为根据,从老贤礼形象塑造、春秋笔法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桃花扇》是一部具有反清爱国思想的作品。
7、感谢你们的幽默和悟性,使我们的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总能博得会心一笑;
8.当然了能不能流传千古,还要看太史公司马迁的春秋笔法,假如司马迁把这个故事一笔带而过,估计自己连个名字都不会留下。
9.突厥,隋书》里说它的远祖是人狼野合而生,这是春秋笔法尊王攘夷的惯有手段,估计突的远祖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狼孩。
10.于是X们在遇到与能力者相关的X时,往往会用春秋笔法消消减减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假设。
什么是”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
拼音:chūn qiū bǐ fǎ
春秋笔法延伸解释:
春秋 : ①年岁;光阴:苦度春秋|他在讲台上耕耘了四十个春秋。
②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
③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
④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X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⑤古代史书的通称。
笔法 :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
春秋笔法到底是什么写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就是作者在记述历史时,用笔曲折而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和主张。左丘明把春秋笔法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孔子撰《春秋》时,在语言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上,自见“微言大义”,后人就称这种手法为“春秋笔法”。所谓“不露山水”,实指不显露那些不宜明说或不愿直说本意的语句,宜与名家画山水一样,“妙在含糊,方见作乎”,或旁敲侧击,或含义模糊,或闪烁其词,或含蓄委婉,或意在言外,或从旁烘托,或虚掩伪饰,或上下暗示,总之不露本意。当然也有涉及本意的,则往往从轻从宽,或隐隐约约,未见庐山真面日,或扑粉涂脂,顿使恶语变美言。
春秋笔法是什么意思?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为孔子首创。 也就是说,作者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和主张。 春秋笔法造句
1、报纸上的这篇短文,颇有春秋笔法。
2、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3、鲁迅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的文风,就是春秋笔法的再现。
4、“春秋笔法”的大量使用,也是杜诗获得“诗史”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5、中国的史书讲究春秋笔法,为尊者讳。
春秋笔法的含义及例子?
含义:
“春秋笔法”是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n qiū bǐ fǎ,意思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造句:
1、报纸上的这篇短文,颇有春秋笔法。
2、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3、鲁迅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的文风,就是春秋笔法的再现。
4、“春秋笔法”的大量使用,也是杜诗获得“诗史”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5、中国的史书讲究春秋笔法,为尊者讳。
例子:
春秋笔法是指在宣传材料的选择上注意褒贬。孔子修《春秋》所采用的方法是“笔”和“削”。
“笔”是在原来《春秋》的记录上加添,“削”是对原来的《春秋》的记录删减。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孔子做司寇时,判词若有可以与人商量的地方,就不独自决定。至于作《春秋》,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高足弟子子夏等也不能建议一字一句。孔子说:“后代了解我凭的是这部《春秋》,而X我也凭的是这部《春秋》”。
扩展资料: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