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我们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优质回答:
【风雨阑珊】回答
人生一世,心态非常重要。在孔子看来,君子正是因为有平和的心态,有安定从容的心境,在他们的身上由内到外,言谈举止,才能流露出一种安详舒泰的气质。而小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内心常处在自卑和焦躁之中,虽然外面表现的很骄傲,很坚强,但其实是故意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是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的骄矜之气,所以在他们的气质上,就少了一份淡定和从容。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为何能“泰”?因为君子有无私和宽容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一个人不仅仅是为自己着想,不为自己而活,已经忘记了自己,达到无我的心境时,又怎会生骄矜之心呢?君子有所为但无所求,一切“尽人事以听天命”,但求无愧于心,一切随缘,根本就不把结果放在心上,如此的豁达,还怎么会骄傲呢?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是君子和小人的对比。君子宽宏大量,胸襟开阔,光明磊落,虽然舒泰自如,但是绝不骄傲。小人虽然表面骄傲,但是内心是自卑的,所以心境就不泰然了。
小人为什么“骄”?因为小人心中惦记的总是个人的利益得失,常常处于焦躁不安中,外表就少了一份气定神闲。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充满骄气的人,小人得志,看似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其实那张面孔下又何止一个“骄”字能形容的了的呢?骄气只不过是最明显的一点罢了。小人大多如此,偶然做成一点事,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人的骄傲只不过是他们自卑心理的影像罢了,他们在外表现的自负和高傲,不过是在掩饰内心的空虚和不自信。小人最怕的就是别人不认同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才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毫不在乎的态度,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正因为心态不同,君子和小人所流露出来的外在气质和气度也就不同,他们的为人处世方式也不一样,人们的评价也当然就不一样了。
如果做为一个领导,那良好的心态就更加重要,工作中要学会安静坦然,处变不惊,做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有定力,有理想,这样才能泰然自若而无骄矜之气。这样的领导,才会得到下属的尊重和认可,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篇》,原文:
13. 26 子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这句话出在子路篇里,就是教育子路以及孔子其他弟子们的 。即然是教育弟子们,孔子需要结合背景而来说君子,孔子每说到君子的时候,都是结合当时的背景而言的。
子路篇开篇就是子路问政,紧接着其他人也是问政,并且该篇大部分都是问政,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应该是与从政有关的事。这就是当时的背景。
在子路篇里共有两句说君子的语句,另一句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两句话应该结合在一起来看,则意思就更加明确。
在《论语.为政篇》里也有两句是说君子的语句,一句是君子不器;另一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那为什么这两句话出现在为政篇里?而上两句话确出现在子路篇里呢?
因为在为政篇里所说的君子含有君王的意思,而该篇的两句君子不含有君王的意思,只是一般的从政人员而已。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是,从政当官的君子,虽然与其他人不一样,但是能和其他人和睦相处。小人虽然和其他人一样,但是不能与其他人和睦相处。换句话说小人虽然和君子相同都当官了,但是小人不能和其他人和睦相处。这里有点小人得志的含义。
这样我们再来理解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就能贴近孔子的思想了。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君子当官了或者说是当官的君子,要泰然面对这个官职,不要骄傲自满。小人当官了就是小人得志,小人得志就骄傲自满,骄气横行。
我们在学习孔子的《论语》时,一点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看君子,否则一会儿君子这么的,一会君子又那么的,到底君子应该怎么做?就会一塌糊涂。比如在述而篇里,孔子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里说的君子是暗指孔子自己而言的,孔子述而不作无牵无挂。所以这里的坦荡荡就是无牵无挂的意思。比如在阳货篇里,孔子说的君子有勇而不义为乱,小人有勇而不义为盗。这里所说的君子是暗指阳货而言的。比如在卫灵公篇里,孔子说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是卫国的君王,虽然自己不咋样又好色,但是卫灵公很会用人,用几个有才的大臣把卫国治理的很好。所以孔子这里所说的君子,是暗指卫灵公手下那几个大臣而言。
故此,不能以背景去理解君子,就不能正确的理解孔子的君子文化。
(欢迎关注,探讨,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君子谦虚,小人傲慢!
其他网友回答
君子庄重,小人骄横
其他网友回答
满壶水不响,但是重,半壶水响叮当,可是轻,君子泰然自若,不骄不躁,小人焦躁难安,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