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做计划?
优质回答:
用思维导图做计划,确实是比较快捷高效的!
这些年思维导图比较流行,确实给大家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乐趣。 下面结合本人学习、应用思维导图的经历,从思维导图发展、方法,再到怎样用思维导图做计划。
本人自1996来开始应用思维导图工具,早期用手绘,02年开始用软件绘制为主。思维导图帮我2年完成了大学本科课程,3个月复习通过经济师、咨询师、MBA等的考试;同时用思维导图也帮我做3个月顺利完成2本有关思维导图应用的书籍的编写出版。
一、思维导图的发展: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一本《学习的革命》风靡全国,其中的一个新奇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也被少数有心人发现并实践到学习、工作过程中。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可视化思维方法,方便大家可以快速的提炼出个人的观点。在2000年后,随着思维导图mindmap、mindmanger、xmind可视化软件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思维导图,国内有远见的出版社引进了巴赞的《思维导图》书籍版权,甚至有兴趣爱好者远渡重洋到英国跟巴赞大师学习,获得思维导图亲传弟子的资质。近年各类思维导图的书籍、培训眼花缭乱,良莠不齐,确实有不少老师对思维导图的本土化传播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北师大的赵国庆老师,华东师大的刘濯源老师,人民大学附中杨艳君老师等等,都在社会上不遗余力的推广与应用思维导图,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影响作用。另外还有一些培训机构,把思维导图作为提升学生成绩的武器,在青少年培训过程中也导入了思维导图课程,过度夸大思维导图的作用,给思维导图的推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二、思维导图的方法: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实际上很简单,在没有电脑绘制的年代,基本是手绘,把想法观点圈起来,然X行演绎,把个人对观点的理解尽情的展开。思维导图可以对过去的内容进行归纳,对未来的内容进行发散思维。个人用X 的思维导图,总结了一套简单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思维导图应用魔方法。四步绘制轻松绘制思维导图——点线面体。“好看的皮囊有很多,有灵魂的导图太少。”市面上可以看到很多很养眼的、甚至很漂亮的思维导图,但是仔细看去,其内容大部分是绘画的艺术呈现,而思维内容的价值呈现效果可以忽略不计。成为不伦不类的思维导图,因为艺术绘画形式,用绘画本身呈现更直观一些,强把绘画与导图整合,冲淡你导图思维的内容价值。导图发明的初衷就是方便记忆、提高思维效率的,而不是拿来作为艺术品欣赏的。
三、计划类导图要点:
1、为什么要做计划:
在管理实践中,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还渗透到其他管理职能之中。X指出过: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
(1)、计划是生存发展的纲领;
(2)、计划是组织协调的前提;
(3)、计划是指挥实施的准则;
(4)、计划是控制活动的依据;
2、包括内容取决于 管理的幅度与深度。
基层管理人员: 侧重于 深度执行、初步规划的内容;
中高层管理人员:侧重于 深度策划、初步执行的内容。
就某个部门来说,报告的内容要覆盖:
(1)部门经营管理目标达成情况
(2)部门核心活动及其执行结果
(3)重大节点的细节性进行说明
(4)下一阶段活动的规划与展望
四、计划类导图绘制前,先把好结构化思维:
计划类导图绘制前,我们要做2个基本工作,首先是理清思维,其次是合适呈现。第二个步骤才是用思维导图呈现。如果没有对计划的内容进行逻辑梳理,呈现的导图也是杂乱无序的。
思维导图实际上就是大脑左右脑思维的呈现,左脑侧重于思维的内容、本质逻辑因素;右脑导图侧重于思维呈现的形式,如配图、配色、布局等视觉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左脑逻辑思维的内容的主导,思维导图如果仅仅是右脑的艺术呈现,那么这幅导图的实用价值就打折扣了,你还不如直接绘画去。无须用导图来折腾,画的不伦不类,不知所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思维魔方逻辑思维分层法”
思维魔方结构化逻辑,就是从四方面——点线面体,构建我们的思想内容。这里简单进行解释——思维魔方结构化思维(金字塔思维)
(1) “点”就是需要确定我们需要汇报的主题:
如做工作计划,需要给它下一个定语,明确计划的范围、对象,如果:2019年营销部工作计划;运营部2019年第一季度规划;2019年人力资源部培训计划(绩效考核计划)等等,凡是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都可以进行计划,进一步明确时间要求、责任分工、节点内容等。
(2)“线”就是回答“点”的内容需要从哪几方面展开。
A: 可以从时间角度——按月、按季、按周,都可以;
B: 可以按照空间描述,这里空间可以是物理的有形空间,如东北区、华南区等,还可以是组织部门的分工架构,如促销组;后勤组;运营组;售后组等。
C: 可以按照因果关系展开——问题、原因、措施;
D: 可以按照活动过程展开——融合时间、空间、活动进行顺序描述,如,什么时间、在哪里做什么事情;
(3)对“线”描述的内容的充分性、完整性、一致性,进行把握。
确保重点突出,没有重复,没有遗漏,逻辑性上“点”与“线”是一致的。此时,是对“线”标题内容进行横向、纵向的细节性补充,案例数据的增添补充。
(4)对“体”的整体把握,就是从文章的“点线面”是否围绕“体”的价值目标统一。
这时对整体进行结构与形式的统一,通过排版修饰美化,用数据、图表、案例呈现。
五、计划类导图的要点,通过思维导图分层次呈现:
计划类的导图绘制要点,要与工作对象、计划的目标匹配,这样计划导图,就有呈现方向了!一般来说,工作计划的是对未来工作时段的工作要点的规划,而工作计划的期间在于过去的总结,以及未来时段的目标要求。怎样完成未来任务目标,并总结过去的不足予以改正,这是工作计划的呈现的重点。下面分享几个场景的计划:
1、职场工作计划的过程管理:
这里有一个工具,“乌龟图”可以对工作计划整体性把握。左右输入的是计划的起点,右边输出的是工作计划的成品。四肢代表工作计划需要的“人机料法环测”因素。
2、确定我们工作计划的类别:
3、万能部门工作计划思维魔方:
4、案例:活动类——培训计划思维导图
4、案例:项目类——项目计划思维导图
另外,可以在头条搜索问题:美观的思维导图该怎么制作?
其他网友回答
万事有计划,方能有条不紊。完善全面可执行的计划是我们工作生活顺利的好帮手,而制定计划这门功夫却不容易,同样是“明天要完成展销会布展”这个工作,不同的人计划不同,最后的效果就会不同。
一些人看来,“展销会布展”的工作,就是把位置选好、宣传物料准备好、易拉宝摆好……这种人,被称为职场中的执行者,可以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但只能在60分及格线徘徊。还有一些人,在接到“展销会布展”的任务时,会思考公司参展的目的是什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何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等问题,虽然同样是一件事,但做出来的效果大为不同,这就是“计划性思维”的差距。
计划性思维是一种养成的习惯,也是一种可以学习到的技术,它像是一道数学公式,推导起来非常复杂,但一旦你掌握了这个公式,它就会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使用这个公式来进行思维。
计划性思维第一点:(目的)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一件事,都是服务于两个目的,一是这件事能带来什么好处,二是这件事能够避免哪些痛苦,或有交叉,但总体上有一个核心目的。在我们制定计划之前,第一个要确认的,就是做这件事是为了获益还是规避风险,还是两者兼有。
计划性思维第二点:(目标)这件事要做到什么地步?
与目的相关的是目标,当我们确定此事的目的之后,需要明确这件事要做成啥样,这需要有明确的指标来制定。这是计划中的结果思维,在制作计划的时候,要明确最终获得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由几个指标构成,以公司展销会为例,我们的指标一是获得多少数量新客户的联系方式,指标二是老客户购进多少新品,指标三是新客户开发占多少比例,这比“希望展销会上好好的宣传公司”要有更明确的结果。
除此之外,结果思维的另一个要点是时间节点,我们的三个指标分别必须在什么时间段内完成,既展销会结束后多久我们需要达成指标。
从公司角度而言,以上就是公司需要的结果思维,而对我们个人而言,还有进一步的思考,毕竟指标是死的,现实不可控,我们得考虑,在这个指标的要求下,我们最终能完成到什么程度,正如我们在制定X指标的时候,也会分为及格指标、超额指标等。我们的结果思维也要考虑这些因素,分为三个档次: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新老客户X额超过50%),希望能达成什么结果(超过指标20%),最差的结果是什么(指标及格线)。
记住这三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设定计划目标。
计划性思维第X:(方法)怎么做好这件事?
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工作方法,但做好一件事的思路大体相同:用什么方法去做、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分别有什么技巧和工具。对于“做好”的理解,即是“多快好省”四个方面,做好一件事的计划性思维,就是在这四点上去突破。
计划性思维第四点:(人员)让谁来这件事?
如果计划中,需要团队协作,我们还需要思考应该安排谁来完成这件事。思考的维度有X:这项工作需要什么技能——团队中谁有这个技能——协调团队中每个人的工作量进行分工,补充一点的是例外情况,如果团队中没有相应人选,有没有替代方案。
计划性思维第五点:(进程)这件事在什么时间做?
安排好基本的计划和人员之后,大致上我们已经有一个粗略的计划方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细化这个计划,使它完整周密有细节。
第一步是确定工作周期,跟一个笑话一样,把大象装进冰箱要分几步?第一步打开冰箱,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关上冰箱。听起来是笑话,实际上却是我们在制作计划进程的正确思路——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几个步骤。以这个思路来分配,我们就可以把计划分为几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设定截止日期以及成果要求。
计划性思维第六点:(地点)在哪做这件事?
有些类型的工作可能不止在办公室内办公,还需要出差或者在其它办公场所,确定时间之后确定地点,是一个要注意的细节。
计划性思维第七点:(投入)需要花多少钱来做这件事?
完成以上六点之后,我们的计划基本就完成了,接下来做的部分,则是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调整。想建万里长城,那就得有动员全国人力物力的权力。一个计划想执行到位,必须要考虑人力物力的可行性。这一步需要和计划性思维第五点,也就是计划的进程阶段结合思考,确保每一个阶段所需的资源得到配置。
计划性思维第八点:(完善)如何保证计划顺利执行?
以上7点考虑完成之后,最后一步就是风险预估阶段,即考虑计划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替代方案。一般来说,执行计划中可预估的问题大都不太好控制,你想到的往往没有发生,发生了的往往是千奇百怪的问题,所有的预备方案,牢记三个要素:时间进度、人员安排和资金预算,一句话叫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计划执行中也是如此,不过稍微换个说法,把钱看作一种资源,这个资源包括了时间、人力和金钱,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这X来解决。
计划性思维导图整理成手账就如上图所示,看起来非常复杂,其实跟我们开头所说一样,这就是一个数学公式,前几次使用的时候感觉陌生,需要对照图表,多使用几次之后,这种思维模式会成为你的思维习惯,往往在几分钟内就完成了前六步的思考。
内容选自未铭图书策划新书《时间管理手账》,京东有售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未铭图书”,分享更多有意思的图书内容
蔗糖派,一家很有特色的读书会。了解选题策划背景,原创作者分享创作意图,带你了解更多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