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由张一山、潘粤明主演的谍战剧《局中人》?
优质回答:
说实话是真不咋地,不是说演技不行,主要还是剧情太烂,情节设计不行,谍战剧要是不设置点悬疑,那还叫谍战剧?
纵横对烧脑一类的谍战剧或者悬疑剧都比较喜欢,但是《局中人》真的是实力劝退,每设置一个悬疑的几分钟内必须有旁白给出,害怕观众看不懂。
比如说沈放是双重特工身份这块,你让观众慢慢去发现不好吗?用得着旁白去介绍吗?再说张一山和潘粤明是兄弟这块,我们自己去看不好吗?
另外,我以前对谍战剧总结过一句话,一遍就过审的谍战剧根本不值得去看!
如果要我推荐哪些谍战剧值得看,柳云龙的谍战系列是值得从头到尾再看一遍的,从2006年《暗算》到2017年《风筝》,还有一直在删改没有上映的《胜算》,都不错。
只有像《风筝》这样的反复删改才有看头,还有这个《胜算》,早在2015年就已经杀青,连续五年都没过审,你就不好奇这里面到底演的什么玩意?
再来说说《局中人》,必须承认该剧的阵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潘粤明现在的风头实在太盛,不管是口碑还是流量都属于巅峰状态,这个我就不介绍了,大家都清楚,找这样的人来主演,也能看出片方的用心良苦。
张一山也算是小鲜肉里面演技还算在线的,张一山从《家有儿女》中的童星出道后,本来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没落的童星是一抓一大把,偏偏《家有儿女》里出了张一山和杨紫这对儿女,也着实让人一惊。
当然,没有作品光有炒作是不行的,张一山能够翻身完全是凭借网剧《余罪》,在这部作品中,张一山的表演实在是太皮了,以这种方式回归,估计是亮瞎了很多人的眼。
但是有一说一,张一山的帅气不足,如果要对标的话,可以跟文章、夏雨对标一下,但是戏路不会有文章和夏雨宽,以后走的路也应该是渣男或者痞里痞气的路线,直接上正面人物驾驭不了。
我这不是批评张一山,我个人还是比较佩服张一山那种比较拼的劲儿,但是在这部剧中,导演就没能好好利用起来这一点。
请来这样一个痞子气的演员,结果硬要把他塑造成高大上的正面形象,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我是导演,张一山的戏份要么是在窑子,要么是在干坏事,要么是在巴结日本人,只有这样的“坏人”才能在汪伪X中站稳脚跟。
从历史背景上来说,硬伤也是很多的,以沈放(张一山饰)在汪伪X中的身份地位,抗战胜利后只是军统中一个专员?
简单普及点历史,汪伪X中最厉害的特务机构是汪伪特工总部76号,特务头子李士X和丁默邨都是狠人,当时曾经重创国民党军统和中统在沦陷区的特务机构。
如果说军统曾经有人渗透到76号特工总部还是头子级别的人物,上线不是戴笠也得是四大金刚级别的人物,结果是抗战胜利后,连上线都找不到,身份证明不了?
当然,我不能以历史背景的角度来挑这部剧的毛病,没有意义,咱还是来说剧情设定这块。
咱还是说说张一山的角色问题,虽然剧中有张一山逛舞厅的戏份,但是太过刻板,不够放得开,特务就是要那种坏坏的感觉。
这一点应该多学习一下《风筝》中的柳云龙的角色设定,中统为了测试六哥,派了一个漂亮女特务林桃前来执行任务,结果六哥直接把林桃给办了,彻底把该女特务睡服,后来还结婚生下孩子,林桃最后得知六哥身份后为了隐瞒六哥的身份,直接自杀并且毁容,看得我一个一百八十斤的胖子眼泪是哗哗的。
这种情节设计简直是“拉风+离奇+X+神剧”,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不就是谍战神剧吗?
这就是导演在情感上的拿捏,早就把观众带入进去,不管再怎么神,也是符合背景设定的。
逻辑闭环是一个被中统胁迫的女人不得已要去执行任务前去刺杀六哥,结果被六哥的男子气概所折服,最后沉沦,这是能够说得通的,不然叫什么电视剧?
X看电视剧看的难道不就是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男主,将美貌的小姐姐压在身下?
但是你看沈放这种“正经人”,怎么混上高位的?
六哥为什么能够在军统中吃得开?
首先来说,个人能力没得说,剧情设定就是一个智商180的天才,能够看破一切妖魔鬼怪;
其次是敢于卖命,在抗战对日期间,是实实在在立过功劳的,这才奠定了军统六哥的身份;
最后是对兄弟的情感都是真的,剧中的赵简之、宋孝安、宫庶都是有情有义的人物,虽然他们是军统中的特务,但也是六哥的兄弟。
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六哥送他们上路的时候,自己的心也会痛。
反观《局中人》的情节设定,沈放开场就打死了自己的部下,其中一个部下嘴里还喊了一句科长,这样没有人情味的人,即使功劳再高,我相信观众也不会喜欢。
至于那些情节,实在没法看,中统的人竟然大摇大摆在南京街头把日本情报机关的老大打死,你打死我我都不信。
虽然现在说《局中人》好看的人很多,我估计是都没开始看呢,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底,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手术后卧床期间无事可做,急需烂剧打发时间,但是看到第10集后只能宣布弃剧,祝大家观剧愉快!
其他网友回答
这部剧是继征服后的又一谍战剧,现在已经对这部剧产生了浓厚的期待,因为共同的信仰而一起投身革命。
先说一下张一山吧,张一山相信很多人都是从家有儿女认识的,经过那么多年的洗礼,演技肯定没得说,在刚出场饰演的特工角色,做事干净利落,以及面对敌人的威逼也是表现的游刃有余,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以及面对敌人所产生一些细微的心理变化也是非常专业。
其次说一下潘粤明,印象最深刻也就是胡八一了,这部剧潘粤明简直是铁面无私,做事雷厉风行不讲情面,但是一些小细节会让你觉着他是个小可爱呢。
比如说肉嘟嘟的脸是不是形成一种反萌差。专门给个侧面的特写,是不是觉着脸上肉有点圆呢,配上这么个人物设定和特点,也是一个萌萌的潘粤明,俩种结合在一起是不是觉着更有意思。
最后说一下《局中人》,由于目前还没有播放完整,也不好做太多的评价,只能说看到更新的阶段,还是很不错的,整体剧情紧凑,人物设定和表现都达到了极致,加上两个专业演员的演技,这部剧总的来说是很不错的。
喜欢我的评论可以点点赞,你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可以评论区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萌小鸭,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电视剧《局中人》是由张一山、潘粤明、王瑞子、王一菲等主演的年代谍战剧,刚刚上映没两天,就吸引了不少的观众,有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潘粤明在《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的出色表现,收获了众多粉丝,所以他的新剧自然也不会缺乏流量,张一山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童星了,在《家有儿女》中饰演刘星而被众所周知,此后就在娱乐圈消声匿迹了,不过2016年拍摄了一部《余罪》可谓彻彻底底打了一个翻身仗,凭借超高的颜值和俏皮的演技获得了一众好评。
潘粤明加张一山,可谓是强强联手,《局中人》一开始就备受大家的期待,那么质量是否达到了大家的预期呢,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演员肯定没的说,都是实力派,演技一流,故事还是根据小说改编,自然也没有问题,那么就只剩下剧情了,我觉得可以打个80分,谍战剧之所以好看,就是在极致的环境下,展现人性的复杂和隐忍,所以需要导演会留白。
比如《潜伏》中结尾,余则成在机场飞赴台湾前与妻子无法相认遥遥对望的最后一面。
比如《暗算》中关于钱之X故事结尾部分。
而这部《局中人》却处处加旁白,生怕观众看不懂,当谍战剧不再隐晦,那还是一部优秀的谍战剧吗,什么东西都讲的太白了,太满了,不懂留白,不懂让观众感受,脑补一些情节,缺少了谍战剧的韵味。
有句话叫,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什么都不说可能才是最好的表现!
其他网友回答
潘粤明和张一山主演,刘誉导演的年代谍战戏《局中人》,刚刚播出了大结局。49集的非常年代背景下的人性缠斗,终于迎来结局,对追剧的人来说,是一个小X,浙江卫视,也因此收获了一个全国收视率实时第一。
不过,一面是热议、讨论和满足感(许多人留言说“不后悔追剧”),另外一面,它的豆瓣评分却停在了5.3分,在短评里也有很多差评。看了剧,又看了评分和短评以后,我有种感觉,在短视频时代,大家越来越没有耐心去理解一个长篇故事了。
比如下面这条很有代表性的短评,是观众在30集的时候发的:潘粤明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从第一集到目前30集,感觉他这个角色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查他的弟弟~不干别的吗?
《局中人》是导演刘誉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刘誉导演,之前已经创作和导演了许多影视作品,在写小说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影视剧改编的可能,自己写自己改,是比较顺畅的。比如第一章,是这么开始的:
1945年6月,南京城上空又开始飘荡这个季节常见的蒙蒙细雨,整个城市充满了萧瑟破败的气息。
天空被层层乌云笼罩着。法式梧桐下的南京街头上行人稀少,在雨中匆匆而过,偶尔有车辆行驶过去溅起地上的一滩泥水。
一件深灰色的风衣裹着一个消瘦的背影出现在细雨中,头上的礼帽和竖起的衣领挡住他大半张脸,只露出些许阴郁的眼神,宛若在这暗夜中随时会消失的幽灵。。
路过一个街角,沈放敏锐地看了看四周,朝着一边的的街巷内走去。继而像兜圈子一般在雨中的街巷内左右穿行,意图甩掉可能存在的跟踪者,最后转过一个街巷时候,他意料之中地瞧见巷口的隐蔽处躲着两个身影。
是很典型的影视文学的写法,很短的四段,把场景、气氛、人物、行动,乃至时代背景都给到了。
而且节奏非常紧凑。开篇的第一章只有1655个字,但在这一章结束的时候,已经死了两个人,放跑了一个人。
第一章的1655字,如果减掉文学描写,不到一千字,打印出来,也就两页多,按照一页剧本是一分钟剧情的标准来衡量,也就是两分钟。最后呈现为画面后,基本是对文字的一对一还原,算上画外音做的背景交代,果然只有两分钟。
是非常专业的做法了。就是说,导演在写小说的时候,它已经以画面的形式呈现过一遍了。
这个故事曾经在网上发布,积累了很多读者,也通过了重重的考验。这都说明了它的剧作基础是非常扎实的。
改编成电视剧之后,又邀请了潘粤明和张一山来主演,两个人的形象气质和角色非常吻合,表演也非常自如。潘粤明就是想象中的沈林的样子,张一山扮演沈放,也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沈放的样子。导演也说,两个人接演的都是他们从来没有演过的角色,因此有强烈的创作X,为了让自己的演出区别于之前演过的角色,做了大量努力。
比如张一山,导演是这样评价的:“作为一个年轻演员,张一山在表演上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爆发力,善于运用微表情。沈放这个人物剧中历尽艰辛和质疑,还要找到自己的理想方向,坚定的潜伏下去,这些都是靠强大的心理信念构建起来的。”
就是说,从剧作到表演,都不会有问题了。
但观众依然在痴痴地问,潘粤明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潘粤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并没有那么深奥。但需要时间去体会,需要消化自己体会的能力。
这个故事里的沈林和沈放,是身处两个阵营的兄弟俩,他们看起来有差异,一个年长一个年少,一静一动,一里一外,但事实上,他们是互为表里的两个人。
他们因为不同的政见和不同的际遇,加入了不同的阵营,并且在抗战期间分开,为各自的信仰、各自的阵营工作。在抗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们却再度相遇了,虽然是亲兄弟,有浓得化不开的血缘关系,也是在一个家庭里长大,但经过重重波折之后,他们需要重新认识彼此,重新信任对方。
整个故事,通过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逐渐带出了一个大时代。如果只有沈林,或者只有沈放,都不可能完成这个书写时代的任务。
潘粤明这个角色,不只是为了难为他弟弟而存在,而是要通过对他的剖析,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变化和时代中人的内心动态。
一方面,他深处谍战网的高层,逐渐领会到了时代大势的不可挡和自己所在的阵营的X无能。另一方面他通过和弟弟的博弈以及了解,觉察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意识到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的存在。在这个过程里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终决定弃暗投明。
在两人相遇时,沈放正处于险境,是沈林X打死加藤毅一,才把沈放解救了出来,这是血缘亲情的本能,也是血缘关系的最后一点资本。加藤毅死了,紧接着,局势转变了,沈放和沈林之间,血缘关系的资本也快要耗尽了。
接下来,他们要在黎明到来前,重新积累信任资本。通过血缘建立起来的信任,是天然的,是不需要理由的,而此后他们却需要理由,需要努力,才能重建信任。
其实,沈林和沈放,年龄不同,性格有差异,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非常骄傲,非常孤独,也非常忠诚。在他们的父亲沈柏年看来,他们“两个儿子天生反骨,唱反调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厉害”,尤其是在面对父亲对母亲的暴力时,兄弟俩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沈林比较隐忍和沉潜,而沈放比较张扬和X。也是因为这一点点性格的差异,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沈放受不了父亲对母亲的暴力,更不愿意接受父母安排的婚约,从婚礼前夜跑了,并且改名换姓,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沈林却选择留在家里,做那个隐忍的长子,协调家里的关系,让这个家维持下去。
但血缘亲情,却断断续续,若隐若现,始终都在,沈放之所以和家人再度产生联系,还愿意认这一家人,是因X是他唯一的牵挂,他曾说,前尘往事他都不想再回忆,之所以愿意叫沈林哥哥是因为,他是那个家里唯一愿意让他回忆的人了。
为了体现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在拍摄的时候,剧组连打光和色调都考虑到了。导演刘誉说:“沈林所在的单位,调子做得更暗,墙更黑,沈放所在的单位,有热血青年的活力,相对来说明亮一点,但是人际关系又很复杂。这两种调子,也体现了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沈放更外放,更张扬,沈林更压抑,更抑郁,色调也是有考虑的,整个场景造型的设定和人物的气质情绪我们都进行了考量,力图能有更好的呈现。”
这个故事其实是以人来写时代,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来透析时代。但是短视频时代的观众,很难沉下心来了解这样的深层意蕴。
短视频时代,人们习惯了直给,习惯了直接呈现,习惯了在最短时间里,搞清楚一件事。所以,很多长篇剧,说穿了,是短故事的结合,类似游戏的过关闯将,是所谓“蜈蚣体”。如果稍微曲折一点,线索埋伏得长一点,在人性方面略作剖析,大家就不习惯了。
而且,短视频时代,还给人们赋予一个习惯,就是要不断及时反馈,不断给出奖赏。就是说,不能铺陈太久,至少五分钟一个小X,要马上电闪雷鸣,马上死人,马上真相大白,马上报仇雪恨。主人公受苦受难、受到冤屈,绝对不能超过五分钟,五分钟后,就必须要天降贵人,救苦救难,晴天霹雳,让真相大白。
《局中人》的最大设定,就决定了这不太可能。
它的故事,没有放在抗日战争期间,而是放在了抗战结束后,人们一边清理抗战后的各种遗留问题,一边要解决内乱。如果故事单纯放在抗日战争期间,每五分钟出现一个反转,每十分钟收拾一个日本特工,也不算过火,大家一定大呼过瘾,就像很多神剧或者半神剧所做的那样。
但故事放在了抗战后国共两党两个阵营的博弈中,不论是故事本身,还是故事中人,都做不到彻底、决绝,而是要在隐忍中前进,在博弈中推进。
所以我们在《局中人》里,看到了很多人性的认识和再认识。
沈放需要重新认识的,不只是沈林,还有沈柏年和姚碧君。沈林一直问沈放,虽然父亲不对,但他给过沈柏年机会吗?沈放也正是在这样持续的发问下,最终开始重新认识父亲。尽管这个认识来得太晚,父亲得了骨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但认识总算开始了。
他也开始重新认识姚碧君。他一面装得放浪形骸,和舞女曼丽过从甚密,甚至当众宣布曼丽才是他的女朋友,但在放下心结,和姚碧君接触之后,他了解了姚碧君,也接受了姚碧君。在故事的最后,他们也以最高昂的方式,表达了对彼此的忠诚和爱情。
对沈放来说,事情是这样,对沈林来说,事情也是这样,尽管他看起来沉稳而内敛,但他对这个世界,也在重新认识。他最终通过对沈放的再发现和再认识,也重新认识了现实,认识了政治,并且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都不是短视频能完成的叙事,也不是短视频观众能够接受的故事方式。
电视剧有不同的写法,角色也有不同的任务。有的在开篇几集里就要抛出包袱,迅速带入故事,有的却要用前几集来交代背景,构架角色,展示角色的处境。但是短视频时代的观众,已经习惯了在很短的时间里去获取一个故事的信息,并且做出判断。
结果就是经常会做出误判,并且问出“潘粤明扮演的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或者在看过一两集之后,就勇敢地给出分数。
过于仓促地给出的评判,有时候难免偏颇。例如在第一集的开篇,用字幕+旁白的方式,讲述了时代背景,也讲述了人物履历,这是一部剧的常规做法,也是为了适应剧的播出X后来加入的,但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分纯属多余,是叙事能力不足的表现。这确实过于苛刻了。
我们为什么要看长故事呢?为什么要看那些有悠长的叙事脉络和意蕴的故事呢?因为长故事和我们人生的长度,和人生结构的完整度,是有呼应关系的。我们需要在一个长故事里,去体会人生的体量,去体会人生特有的史诗感,去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智识和情感的逻辑。而这是短视频无法完成的。
沉浸在短故事里,并且习惯用短故事的方式去要求一切故事,日久天长会使自己的审美能力降维,并且错过一些需要去深度思考和用时间去了解的作品,错过那种悠长的史诗之感。这种感觉,必须是要一个有体量的故事才能堆积出来的。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要急于做出评判,急于给出结论。仓促间带着情绪给出的结论,会让我们错过许多本不该错过的事物。
其他网友回答
谍战剧《局中人》已经在卫视上映,粉丝们对该剧的评价也褒贬不一。靠着《余罪》和《白夜追凶》两部网剧,张一山和潘粤明人积累了不少粉,所以,开播之初,对该剧还是充满期待的,希望能碰到像《伪装者》一样优秀的作品。但不得不说,看了两集后,略微有些失望。
首先,张一山的表演有些用力过猛,表演的痕迹太重了。我看到的不是X的优秀特工在潜伏,好像是余罪里的街头痞子在潜伏,耍狠装酷,歇斯底里,没有特工身上那种沉稳与内敛之气。用了整整第一集来铺垫剧情,介绍主角,反而没有第一集领盒饭的朱雨辰出彩,可能是他这张充满青春气息的脸,跟这个角色有点格格不入吧。
其次,剧情拖沓慵懒,对白迷幻突兀,尤其是双男主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好的谍战剧,关键都在一个藏字,是险象环生下的小心翼翼与如履薄冰,但这开局主角光环过于强烈。X不带遮掩X特务,随意进出处长办公室盗取情报,处处都在显摆沈放的英勇和无敌,有点太放飞自我了。
还有,作为谍战剧,开篇不够抓人。小说足够精彩,很大程度归功于故事的多头并序推进,有从多线索中拨开云雾,抽丝剥茧之感。但电视剧开篇太过简单粗暴,强塞给观众太多信息,人物形象塑造的不够饱满,剧情介绍的有些仓促,同时出现分属不同阵营的多个其他人物,尽管目前看比较尊重原著情节,推进神速,但总有囫囵吞枣的感觉。
都说谍战剧是雷区,对剧本、演员、节奏的把握要求都非常高,这句话果然没有错。我们且往下看,看会不会有惊喜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