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优质回答:
这位秦武王被黑的很惨,一是因为他那个奇葩的名字,简直让人不忍直视;二是他哪种奇葩的死法,前无来者后无古人。
从这两个方面来说,秦武王嬴荡也称得上是“千古帝王”了。
前几年大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秦武王嬴荡就被描绘成为一个只会武力逞强的匹夫,但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嬴荡绝非等闲之人,如果不是不是死的早,秦国统一天下可能要提前很多年。
而且,这位嬴荡兄千里迢迢跑到洛阳去举鼎,可不是仅仅为了显示自己力大无穷这么简单。
先说后人给嬴荡“秦武王”的谥号,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绝对不简单。
想一下,历史上能被称为“武”的帝王都有哪些人,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恒、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宋武帝刘裕、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等等,哪一个不是在历史上留下大名。
嬴荡仅仅在位三、四年,就能获得“武”的谥号,这就已经印证他肯定是大有作为的秦王,如果给他更多的时间,恐怕秦始皇的父辈、祖辈就可以统一六国了,中国历史就将改写。
再看看一看在这仅有的三、四年时间里,嬴荡都干了些什么,到底够不够得上这个“武”字。
嬴荡不到二十岁就当了大王,秦惠文王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家底是不错,可是给他留下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外敌,楚国、越国、魏国等等一众国家都把秦国当成了最大对手,联合抗秦的局面隐约在形成。
因此嬴荡看似登上了大王的宝座,实则外部是X狼环顾,都盯着这块肥肉。
初出江湖的嬴荡,很快向世人展现了他的政治和外交手腕。
当时楚国对秦国的敌意最深,于是嬴荡乘着越国使者来庆祝他当大王的机会,与越国达成了攻守同盟,两国相互利用,分别在楚国的东西两方牵制楚国,让楚国分身乏术,不敢对秦国用兵。
同时嬴荡又派大臣樗里疾出使韩国,利用樗里疾是韩国人的身份,一阵花言巧语稳住了韩国;随后再派大臣联系魏国,达成秦魏联盟。
嬴荡这一阵操作猛如虎,很快就稳住了恶劣的外部环境,为自己、也为秦国争取到了稳定的环境。
稳住秦国周边的环境后,嬴荡就开始向外用兵了,展示他的军事手段,开始为秦国开疆拓土,最著名的就是宜阳之战了。
这一站,嬴荡任命甘茂攻打韩国宜阳这个地方,刚忽悠住韩国稳住局面,嬴荡就拿软柿子韩国开到了,这也说明嬴荡不是个很厚道之人。
甘茂打韩国用了五个月时间,最终把宜阳打了下来,一下子就斩杀韩兵达到六万之多,韩国无奈之下只能对秦国割地求和。
此战更为重要的在于其战略意义,秦国完全控制了崤关和函谷关,更把疆域扩展到了垂涎已久的中原地区。
通过宜阳之战,其他六国对秦国的局面由此前的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阶段,甚至可以说,宜阳之战是秦国统一六国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影响力的事件。
而这一事件,正是这位嬴荡兄完成的。
如果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嬴荡很有可能就能实现他名字中“荡平天下”的愿望了,可惜历史就是这么奇特,偏偏这个时候嬴荡死了
宜阳之战后,嬴荡亲自去了周王室一趟,说是参观一下“九鼎”,但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以秦王之尊去周王太庙,看别人家的镇国传X,还要把鼎搬走,政治意义显而易见,这不是取而代之又是什么。
显然,如果把嬴荡举鼎知识简单的认为是在逞匹夫之勇,这就是格局太低了。
只不过中间发生了嬴荡举鼎被砸死的意外,也让嬴荡统一天下的进程戛然而止,反而让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件成了世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可惜、可怜、可叹。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嬴荡在军事上还平定了巴蜀地区的少数X叛乱;在政治上改革管制,废除相国,设立左右丞相相互制约;在经济上兴修水利;在人事上用人不疑。
要不是嬴荡在位时间实在是太短,以他的远大志向和各种手段,秦国统一六国根本不需要等到秦始皇的时候。
其他网友回答
寡人嬴荡,也就是尔等口中的秦武王、秦武烈王,大秦孝公讳渠梁之孙、惠文王讳驷之子、昭襄王嬴稷之兄。幼年时与白起、魏冉破巴蜀二国。父王崩后,在位三年,继位之初,文有甘茂、张子,武有白起、魏冉、乌获、孟贲、任鄙,手下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谈笑间,通三川,拔宜阳,后于周王幾为姬延那老小子言语所激,后举鼎薨逝。然寡人不悔,秦予稷弟,寡人心安。得游巩洛,生死无憾!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谥号为“文”“武”的帝与王均为大作为者、能谥为秦武王就说明这一点、并非电视剧《月传》中描述的那样“勘定战乱之谓武”
其他网友回答
单单一点就可以——拔宜阳,置三川郡。打开了秦国东进的大门,为始皇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惠文王在位二十多年,手里有着秦孝公变法的遗产,但是无法打出函谷关一步,而数次被六国联军围堵在函谷关前,在此之下才同意司马错拿下蜀地。而与六国一直是僵持在函谷关的状态。
秦武王一上台,抛弃张仪。不以口舌,但凭秦剑。从历史角度讲,秦武王若不是举鼎绝膑而亡,大概率能够打得六国再无还手之力,不必到始皇一代就能一统天下。昔日庄王问鼎无不是展示自己的实力,而秦武王举鼎亦是向天下人展示,昔日六国卑秦,今日便向天下炫耀,自己有问鼎天下的决心,不可挡,不可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