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得知李亨称帝 唐玄宗为什么立李亨为太子

网友提问:

唐玄宗怕儿子夺位,一天杀3个,为什么李亨X他却欣然接受?

优质回答:

啥叫欣然接受,他不接受也没有办法了好吧。到了李亨灵武称帝的时候,唐玄宗女人没了,军权没了,声望没了,政治影响力没了,只能“欣然接受”了。

一、悠悠唐明皇,功过任人说

唐玄宗也就是著名的唐明皇李隆基,在他继位期间,可以说是唐代兴衰的分水岭,在唐玄宗之前有唐太宗X的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到了李隆基之时平定太平公主叛乱称帝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唐代最为鼎盛的开元盛世。

但是随着四方平定,李隆基认为天下太平,自身威望和大唐疆域扩展到了极致,于是走上了享乐的生活,不但任用奸相李林甫、唐国忠,还犯了重用安禄山、史思明这种外族将领的错误。引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迅速从巅峰衰落。

二、杀子夺媳,千古骂名

历史上对于唐朝和汉朝有一句著名的评语就是:脏唐臭汉。形容汉朝皇室和唐朝皇室的X之事。

在唐朝最为诟病的除了唐太宗X杀了李建成、X吉,却纳其妻妾之外,最能引发骂名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看上了儿子媳妇,从而强行占有儿媳杨玉环了。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隆基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同年,武惠妃病死。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后宫虽大,但是没有一个满意的。有一次李隆基大宴X臣,他的儿子儿媳都来敬酒,结果李隆基一下子看上了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于是不顾礼节将美貌绝伦的杨玉环先安排离婚,后又安排出家为道士,然后再次纳为贵妃。

杨玉环因为X无双,又精通音律歌舞,很得玄宗欢心。不但把杨玉环的姐妹都大肆封赏: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其族兄杨国忠也平步青云,做上了唐朝宰相。

三、安史之乱,一梦黄粱

因为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一改李隆基年轻时期的励精图治,开始追求奢华的生活,什么“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什么“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什么“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就描述了这时期的唐玄宗。

等到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后,X的唐玄宗不但不反思,而且昏招迭出,封长清、高仙芝、哥舒翰等名将不是被杀就是X死,最后连东都洛阳都丢了,紧接着首都长安都马上不保。

唐玄宗竟然听从唐国忠的建议,带着杨贵妃等人打算逃亡蜀地避难,结果连连失败的唐玄宗早就没有了年轻时期的威望,士兵在马嵬坡发X变杀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至此唐明皇李隆基没了深爱的贵妃,也没了陪伴一生的权力,逃到蜀地之后也只剩X了。

四、灵武称帝,李亨借兵

太子李亨因为在唐玄宗南逃时期负责帅军断后,在有了兵权后,李亨不但没有跟着唐玄宗南下,反而逃向北方,在灵武李亨自己称帝,从河西、安西征调了万余名精兵,又调回了河北前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所部五万军队,掌握了大唐最后的精兵。同时,李亨还以让回纥抢劫长安为条件借了回纥十万精兵。

随后在郭子仪等人和回纥兵的帮助下,评定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又从成都回到了长安,但是此时唐玄宗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虽然被尊称为太上皇,但一点权力也没有了。随后跟随李隆基一辈子的高力士也被流放,大将军陈玄礼也被解职。

宝应元年农历四月五日(762年5月3日),郁郁寡欢的太上皇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葬于唐泰陵。 同年,久病已久的唐肃宗李亨也驾崩了。

不知道在地府这父子二人相见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全网阅读过亿的历史博主,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此一时,彼一时焉。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756年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太子李亨父子俩分道扬镳,李亨北上至灵武登基称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逃至成都的唐玄宗没有谴责,反而说了声“好”。要知道曾经恋权的他,为了防止儿子夺权“一日杀三子”,怎么这个时候就没了X了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自从潼关失守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就自暴自弃了。

  守卫潼关的三位主将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观点都非常一致,他们认为安禄山的叛军是战斗力强悍的边军,朝廷内地的府兵久不经战,正面对抗会很吃亏;如果选择坚守占据天险的潼关,叛军不仅打不进来,而且还会因为战线太长,陆续被天下赶来勤王的朝廷军队分割剿灭。

  可惜的是唐玄宗李隆基非常自负且昏聩,强逼三位主动出关正面对抗。换来的结果是,唐玄宗李隆基听信边令诚谗言,冤杀封常清、高仙芝,又强令哥舒翰出关中了叛军埋伏导致全军覆没。随即潼关失守,而天下勤王的军队在短期内无法抵达关中,首都长安岌岌可危,被攻破指日可待。

  唐玄宗李隆基执政中期就开始重用“出将入相”型宰相张说与李林甫,在军事上疯狂扩张,确实是获得了不小的战绩。这使得边镇的军事力量逐渐增强,节度使兵权也随之上涨,大唐的军事分布呈现出外重内轻的态势。且李林甫提倡以胡制胡,重用胡将,虽然因此涌现出高仙芝、哥舒翰能征善战的忠诚胡将,但也使得安禄山之流的胡人血统野心家乘势X,为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潼关失守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在宫殿内来回踱步,一直在思考着两个问题——“怎么办?”与“怎么会这样?”前一个问题暂时是无解的,因为短期内他根本找不到有效的兵力去对抗战斗力强悍的边军叛军;后一个问题更是让他心烦意燥,他逐渐意识到他犯的军事错误可不是一点两点。

  他愧对被自己亲手毁掉的三道长城——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让天下参与勤王的将士心寒。封常清用尽办法劝说唐玄宗李隆基都无法说动他同意坚守潼关的策略,反而遭到冤杀;高仙芝被冤杀的时候,全部潼关守军士兵都在大呼冤枉;哥舒翰被强逼出关的时候,扶墙恸哭,将士们也无不动容。唐玄宗李隆基的这些恶行,已经让天下人寒了心,尤其是武人,更是反感。

  他愧对开元盛世的中流砥柱宰相姚崇、宋璟,他们这些改革派几十年努力才换来的开元盛世,在后期被他亲手败坏。这不单是体现在军事上,在内政上也是X不堪,当初那个善于纳谏,亲贤臣远小人的明君已经走向了反面。

  他更愧对列祖列宗与天下人,因为他知道这20万叛军一时半会可能消灭不了,甚至可能要持续很多年,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尤其是即将陷落的长安,预示着皇权的没落,甚至可能会导致X。

  他让所有人都失望了,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如此大的落差,使得他在踱步的过程中逐渐崩溃。渐渐地恐惧占据了主导,保住小命成了他唯一的念头——赶紧跑路!

  在跑路过程中,以前那个杀伐果断的国君变得小心谨慎起来,每一步都是想着怎么保命要紧。出长安之前,先是散发财物,说是叛军有东西抢不至于杀百姓,其实是引导叛军抢劫拖延时间;先令杨国忠烧桥,又让高力士灭火,说是桥没了会耽误百姓逃命,其实是拿百姓作为挡箭牌延缓叛军追击的脚步;面对老人郭从谨的批评,也不敢反驳,还得小心地安慰着,生怕激怒百姓或者士兵;甚至马嵬兵变发生,也赶紧弃车保帅,让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人归西。

  甚至逃跑的目的地是成都而不是荆州,也是看重巴蜀与关中之间有秦岭天险阻隔,能更好地阻挡叛军。这个时候的唐玄宗李隆基,只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老人,哪里还有什么斗志?满脑子只想着怎么保命,平叛什么的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个时候有太子李亨帮他举起平叛大旗,他还巴不得有人来替他收拾烂摊子呢,甚至说了句:“好事情啊,我早就想禅让皇位给太子了,现在终于可以安心了。”

  唐肃宗李亨是众望所归,在郭子仪、李光弼、李泌等人的帮助下,通过平叛积累下威望,最终跟父亲唐玄宗李隆基拉开了距离。自此这个儿子也在谋划着怎么为自己与那三个可怜的兄弟报仇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悲惨晚年生活也要来了。

  我是东海寻人,爱好历史,喜欢的可以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李亨继承皇位,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第一、安史之乱爆发后,整个唐帝国陷入混乱之中,而此时此刻唐玄宗李隆基一心想逃往蜀地避祸,试想如果中央X迁移蜀地,中原之地想要恢复X几乎不可能;唐帝国必然陷入四分五裂,离灭亡就不远了。当时朝庭大臣坚决反对迁都,但玄宗一意孤行,所以就折中让太子李亨留下主持大局以抵抗安史判军;

第二、玄宗西逃途中,任命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平卢、河东节度使,负责平判。在北至灵武即位,史称肃宗。此时李亨己经完全掌握了军事大权,得到了核心武将的支持,所以唐玄宗不得不予以承认。

第三、马嵬坡事变,军事将领及大臣均以杨贵妃乃红颜祸水,导致玄宗沉醉声色犬马、无心治国,乃致爆发安史之乱。在当时大臣及各军事将领都相继支持太子李亨继位大统,平判安史之乱,以恢复中原X。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哪个皇帝对X的人能够“欣然接受”,哪怕是自己的儿子。唐玄宗能够一天杀三个儿子,如果觉得有必要,多杀一个李亨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没有杀李亨的原因很简单,他杀不了了,儿子的实力超过了X。

玄武门之变

唐朝皇位的更替,常常伴随着血雨腥风:X杀了哥哥李建成,弟弟X吉,X着父亲李渊让位;武则天掌权时,大儿子暴毙,二儿子被自己逼死,三儿子登基之后被赶下台,最后自己如愿以偿地当了女皇;唐中宗李显通过X,逼着母亲武则天让位。唐朝的X夺权在一段时间内,似乎变得司空见惯。

李隆基自己也是此中高手,成功地搞过两次X,第一次唐隆X,大肆杀戮自己的伯母(韦皇后)、堂姐妹(安乐公主)、堂弟(李重茂),扶持自己的父亲李旦登基,自己做了太子。第二次,由于感受到姑姑(太平公主)的威胁,又一次发动先天X,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最后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李隆基深知权力斗争的残酷,一旦失败,结局只有死亡。他通过X获得皇位,那么始终在提防别人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对付自己,所以对有可能对自己形成威胁的人,一直抱有防备心理。这样就不难理解,有人诬陷说太子谋反,他也不仔细调查,很快草率地将太子李瑛连同其他两个皇子李瑶、李琚一起赐死。

太平公主 剧照

可见,李隆基对权力的渴望和留恋,胜过一切,他的心中本就没有亲情。设立太子之位,那是国家需要这个职位,李隆基不到病入膏肓之前,哪里会有移交权力的心思。李亨当这样的太子也是步履维艰,有时候会陷入自己父皇猜忌之中,处境极度危险。

安史之乱的爆发,老皇帝手里掌握的力量,被叛军大量摧毁,他的权力基础开始变得不像以前那么稳固。潼关失守后,老皇帝带着一小部分人逃出长安。这时候,太子李亨的机会来了,他鼓动一部分随军将士哗变,斩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将这些哗变将士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彻底将老皇帝变成了光杆司令。

一辈子搞过两次X,一直在提防别人搞X的唐玄宗,终于也品尝了在X中失去权力的滋味。这时候如果不“欣然接受”儿子李亨对他的安排,他的下场恐怕会相当凄惨。

李隆基 剧照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