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为什么克蛇 蜈蚣能杀死蛇吗

网友提问:

农村里老人都说蜈蚣可以克制蛇,它能打过蛇吗?

优质回答:

在去年夏天曾经遇到过蜈蚣和蛇打架的事情,那天下午天气阴沉沉的,因为我们家种植了十几亩的果园,所以每年剪掉的果树枝都会留起来一些当做柴火烧锅做饭用,天气因为要下雨,妈妈就让我去屋子旁边堆放树枝的地方抱几梱回来以免下雨淋湿没柴火做饭。在我抱树枝的时候忽然听到树枝下面隐约有东西在动,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我X最下层的树枝,看到的画面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一只三十公分的蜈蚣正在和一天半米左右的蛇撕咬,不过很明显蛇不占上风,大约过了有半个小时左右蛇就不动了,然后蜈蚣就拖着那条蛇慢慢的爬到一个洞口边拖进洞去了。

其实在平常乡下也经常听到蜈蚣咬蛇这一类的事情发生,大多都是蜈蚣把蛇给咬死,其原因我想是因为蛇主要是通过缠绕撕咬来终结猎物,而蜈蚣却刚好能克制蛇的这两点,因为蜈蚣身体细长,蛇很难缠绕住蜈蚣,而且蜈蚣攻击蛇的时候大多都是先攻击蛇的头部,攻击蛇的眼睛,让其丧失掉攻击的能力,然后蜈蚣再通过注入蛇体内毒素,使蛇死亡。所以农村的老人才会说蜈蚣能够克制蛇。

其实“蜈蚣能够克制蛇”这句话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农村常见的一些蛇都是靠吃食一些害虫或者老鼠为生的田园蛇,一般都是没有毒性的,而蜈蚣都是有毒性的,所以在我们常见的蜈蚣和蛇的战斗中最终结果都是蜈蚣用毒杀死蛇,但是一旦蜈蚣碰到有剧毒的蛇类比如响尾蛇、竹叶青、五步蛇等蛇类,蜈蚣往往能被剧毒的蛇类一击毙命,没有什么可比性的。

所以蜈蚣能够克制蛇类这句话在一定的方面是有道理的,但是并不能一概而论,所谓万物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

在农村蜈蚣和蛇都很常见,但是我并没有看到过蛇和蜈蚣打过架,所以特意问过阅历比我丰富很多的爷爷,听爷爷说,蜈蚣并不是蛇的对手,所以说蜈蚣会克制蛇是无稽之谈。

听爷爷说,他见过一次蜈蚣和蛇的打斗,是在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我家有一处老宅子,常年没有人在那住,房子变得破烂不堪,平时我们会在那处老宅子的空地上种一些菜,用一个小木门把院子挡住以免院子里进了鸡鸭祸害种的蔬菜。因为我家人很少去老宅子,所以便有很多淘气的男孩子在老房子里玩,爷爷担心老房子年久失修容易倒塌把小孩子伤到,所以便和家人商量把老房子拆了。全家人也很赞同,房子拆了还能多一点地方种菜,所以爷爷和爸爸便找了几个人随便找了个日子去拆老房子。

老房子常年没人住,房顶早就开始漏雨,屋子里也很X,大家在X子时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是在把房子地基上的砖头去掉时便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原来是蜈蚣和蛇在打架。虽然蜈蚣和蛇大家都见的多了,但是两个动物打架还是第一次看到,X子的人们房子都不拆了便围观蜈蚣和蛇打架。

蜈蚣和蛇都是五毒中的动物,他们体内都有大量的毒素,我们人看到这两者后都会绕着走。两个有毒的东西碰到一起,那场面简直是太难看到。蜈蚣看起来是个老蜈蚣,又粗又长,一看就是身经百战,蛇就逊色了很多,是一条还没成年的小蛇,所以即使蛇比蜈蚣大了很多倍,蛇却不敢轻举妄动。老蜈蚣身经百战先发起攻击,小蛇刚开始一直在躲避,但是在蜈蚣不断的攻击下,蛇也开始了反击,本来大家都说有好戏看了,谁曾想蛇刚开始反击,蜈蚣就不行了,没一会的功夫蜈蚣便死在了蛇的攻击下。所以说蜈蚣能打工蛇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蜈蚣虽然是五毒之一,但是他的战斗力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强大。以前村子里养鸡都是散养,鸡也是吃野食长大,经常能看到野鸡吃蜈蚣的场景,连公鸡都打不过的蜈蚣,怎么能打过蛇呢?

其他网友回答

打小就听村里的老人说,同为五毒的蛇和蜈蚣,蜈蚣却能克蛇,说蛇不是蜈蚣的对手,对于此特别好奇,体型偏小的蜈蚣怎么能撼动比自己大好几倍的蛇?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当今才有,早在明末清初的学者、诗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有记载:

百足,《尔雅》作《蝍蛆》,能伏蛇,每自口入蛇腹,山行筒置蝍蛆,蛇不能近。

这么看来,蜈蚣克蛇的说法,早有论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实际生活中蜈蚣真有这么大本事?就这两个问题咱们简单讨论一下:

蜈蚣克蛇的由来

民间流传,蜈蚣虽小,但在和蛇搏斗过程中,练就专门克制蛇的本事,蜈蚣会在蛇攻击自己时X机会攻击蛇的眼睛,达到一击即毙的效果,所以,第一种蜈蚣克制蛇的由来源自“民间传说”。

为了搞清楚蜈蚣克蛇的由来,有人专门对蜈蚣和蛇两种不对等的爬行动物进行了了解和实验:

①了解蜈蚣:蜈蚣是陆生节肢动物,比较常见的有红头、青头、黑头,个头由大到小排列,其中红头最为常见,除了这些常见的蜈蚣,还有几种巨型蜈蚣,例如世界目前发现最长的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长达62cm,如果论战斗力,把这些巨型蜈蚣算进来,碰上体型将近的蛇,蛇是一点胜算都没有,所以蜈蚣克蛇,并不是毫无根据。

②相应的实验:有人把10-14CM长的蜈蚣和一条70CM长的竹叶青放在一起观察,发现蜈蚣更具攻击性,它会率先向蛇发起进攻,虽然最终亡于蛇口,但蜈蚣对蛇也造成了重伤,没多久蛇就步了蜈蚣后尘,从这点来看,体型将近是蛇1/7的蜈蚣,是一点都不怕蛇。

综合上面几点来看,不管是从传说也好,还是对蜈蚣的了解,都不难发现,蜈蚣克蛇是有一定依据的,至少说的过去。

实际,蜈蚣克蛇在现实中,有些夸大

一个体型相差数十倍的两种爬行动物,蜈蚣从体型上处于劣势,如此劣势的情况下掰倒了蛇,很容易被人记住,就算仅仅有那么一次偶然,蜈蚣也会成为克制蛇的存在,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大。

现实中,蜈蚣和蛇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两者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如果两者真斗起来了,多半是蛇想把蜈蚣给吞了,而且成功率还不低。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农村和蛇有关相生相克的小动物

1、鼠:有道是“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三月三,蛇出洞”打这以后,猖獗的老鼠就得提心吊胆,指不定就成了蛇肚子里的肉。但一到了秋天天气转凉,蛇开始冬眠后,蛇就成了老鼠的盘中餐,所以有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说法,以此看来,相生相克并不是完全唯一的。

2、猪:“老母猪嗦粉条”,在猪X中,老母猪也克制蛇,而且非常爱吃蛇,所以有了“老母猪嗦粉条”的说说法,形容吃蛇像嗦粉,除了老母猪,野猪也能让蛇掉层皮。

3、大鹅:据说蛇怕鹅屎,老人说,鹅屎能腐蚀蛇的皮肤,当然这不对,之所以蛇怕鹅,也是建立在鹅好战能战的“赫赫威名”上,看不惯就怼的鹅个性,蛇见了都绕道。

农人解说知道的就这么多,如果你也知道有关蛇和蜈蚣的一些流传,欢迎留言区分享,对于蛇的一些相生相克,也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其他网友回答

太极两仪环环相扣,也相互制约,动物界也存在很多天敌的现象,按照农村老话说叫做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有的是真的因为习性相互想成的存在天敌现象,而也有很多是流传很久,口口相传X而成,也有的是民间神话传说而来,有的说法根本就很难成立,也没有人见过,但却能够很好的流传下来,这也是有其中的原因的,其中就包括蜈蚣是蛇的天敌这一说法。

对于蜈蚣克制蛇这一说法,在民间一些地区可谓是说的有鼻子有眼,说这蜈蚣虽然体型比蛇小了很多,但也是无毒之一,也是身手敏捷刺客型的角色,蜈蚣见到蛇之后,并不会退缩,反而会寻找机会一跃,爬至蛇的头上,用自己有毒的大颚,刺伤蛇的双眼,据说蜈蚣这招是摸透了蛇的套路之后采用一击即中,所以说蛇很怕蜈蚣,而且还有一些地区会对于这类事情进行更多的描述,像封神榜里面的二郎神,打怪时候遇到了蛇精,立马就变化成为了蜈蚣,这些都是认为蛇是怕蜈蚣的,而且蜈蚣也是很够干掉蛇,其实这些都是假象,现实之中这种情况是出现不了的。

现实之中蛇不但不怕蜈蚣,而且很多蛇还把蜈蚣当做美食来吃,像很多蛇都是可以进行捕捉蜈蚣的,更要很多蛇小的的时候还会依靠蜈蚣来为生,所以说蜈蚣不是蛇的天敌,而且也是打不过蛇的,在蛇的面前,蜈蚣就是个渣渣,虽然蜈蚣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五毒之中,蜈蚣的毒是最弱的,在蛇的面前更是不堪一击,分分钟就会败下阵来,蜈蚣的天敌是相当多的,很多大型爬行动物、鸟类都会欺负这看似张牙舞爪的蜈蚣,在这些天敌面前,蜈蚣才是弱势X体,是没有什么招架之力的。

蜈蚣这种百足之虫,毒性甚小,为了躲避天敌和生活习性,也是喜爱在阴暗X的环境之中生活,蜈蚣和蛇本身就是不对等的pk,体型差距太大,毒性也没人家厉害,被完虐是很正常的事情,民间的一些说法很多都是从神话故事或者传说之中而来,也或者过去真的有那么一种体型相当庞大的蜈蚣,也是可以轻轻松松干掉蛇,只不过现在的蜈蚣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对于蛇和蜈蚣谁厉害,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与其说蛇怕蜈蚣,不如说蛇不能奈何蜈蚣,当然蜈蚣因此会肆无忌惮而已!

蜈蚣是节肢动物昆虫,有40多对足,体长从数厘米到50厘米,全世界约有2000多个品种,行动迅速,且有毒螯,有的是红头,有的是黄色的头部,小村姑以前在农村的土坯墙缝内,经常发现,自己捉过最长的有22厘米(不含触角和尾巴)!用的是两根树枝做筷子夹住的。同时也捉了几条小的,被村东头的老爷爷拿回去泡久了,听说喝了对老寒腿有好处,没有机会尝试过。

蛇是无足的脊椎动物,属于爬行纲,特点是全身有鳞片,行动迅速,肌肉呈线状,贯穿全身,因此缠绕收缩的能力极强,缺点就是对于短小扁平的食物,毫无办法。

蜈蚣是食肉动物,蛇肉腥臊,富含蛋白质,鳞甲比较弱,蜈蚣的螯牙可以轻易刺穿,注入毒液,导致蛇类麻痹,这下子蛇就很惨了,只能够待宰。蜈蚣身体扁平,贴近地面爬行,蛇的嘴张大了,也无法咬住蜈蚣,蛇没有门齿,咬不住啊,同时,蛇也无法靠缠绕来整死蜈蚣,蛇昂起头后,向下压的力量不足以一下子弄死蜈蚣,只能够逃跑,当然,体型巨大的蛇,比如体长超过两米的蛇类,蜈蚣是毫无办法的,它们逃跑的速度,蜈蚣是赶不上的。

蛇是一种敏感的生物,蜈蚣在鳞片上爬行,蛇的感觉很恐布,又无法一招致死,只能够逃跑。蜈蚣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围殴,这样子,中小型蛇只得狂奔。

凶猛迅捷如蛇,也有烦恼啊!这与体型无关,一技在手,一物降一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