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避免静电?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范围比较大,如穿着衣服上的静电,家用电器上携带的静电,还有其它东西上产生的静电等。如若是穿着衣服上的静电一般采取X静电释放设备,通过手接触的方式进行释放静电。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静电是如何产生的?“摩擦”生电
冬天,特别在开始供暖的北方,惹人讨厌的静电再次傍上大多数人。
要知道如何避免受到静电的小骚扰,首先需要明白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从小就听说“摩擦生电”,“摩擦”到底是如何生电的?
我们知道,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荷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通常,由于质子正电荷与电子负电荷数量相等,保持电平衡,显示为不带电状态。
电子质量很小,却具有相当可观的能量,是一个“不安分分子”。
位于外层轨道的电子经常会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其他物质上。
这时,电平衡就被打破,物质就会有不带电变成了带点,失去电子的原子就会带有一个正电荷,得到电子的原子就会带有一个负电荷。
物质所携带的这些电荷并没有形成电流,是相对静止的,因此被称为静电电荷。
有几种机制都可以产生静电,但最常见还是我们通常说的“摩擦生电”。
所谓摩擦就是不同材料之间发生接触-脱离。
接触时,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电子转移。
迅速脱离接触后,两种材料就会分别带有数量相等性质相反的电荷。
因而,任何移动的物质只要不断发生接触-脱离,都会产生静电。
人体也不例外,体表的皮肤、毛发和穿戴的衣服,都是易于产生静电的材料。
人们的活动几乎都可以产生静电。
静电,产生容易,蓄积需要一定条件:冬天为什么容易产生静电
不同材料产生静电的能力不同。
其中,人的毛发和皮肤容易产生正电荷,日常用的塑料和化纤材料衣服容易产生负电荷。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容易出现“毛张飞”现象的原因了。
但是,仅能产生静电电荷还不够,人体要能携带静电还需要可以蓄积电荷的条件。
首先,绝缘性好的材料容易蓄积电荷。
这一点不难理解吧。
甚至,在绝缘性能好的材料上,不同电荷都可以“和平共处”。
比如混纺毛衣,常由产生正电荷的动物毛和产生负电荷的化纤纺织构成,纤维间不断摩擦(接触-分离)产生电荷,并由于绝缘性好而不断蓄积电荷。
这就是在黑暗中穿脱混纺衣服常会火花四溅的原因。
人体蓄积电荷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不容易向地球(接地)和空气放电。
鞋底和地面材料的绝缘性是防止人体接地的决定性因素。
现在我们经常穿的塑料鞋底和铺设的绝缘性地面材料,如混纺毛毯、乙烯基瓷砖,都特别能助力人体静电的产生和蓄积。
向空气放电则取决于空气的湿度。一般来说,空气相对湿度(RH)大于60%,人体不容易积蓄静电,RH小于40%容易积蓄静电。
比如,下图所示,不同湿度环境下,相同行为产生静电就差异巨大:
冬季空气湿度低,有暖气的室内环境空气湿度更低。
这就是为什么冬季人体更容易产生和携带静电的原因。
容易产生人体静电的行为
最容易产生静电的行为有两种:
一是走路。穿着塑料底的鞋子,拖步(鞋底不离地面)走在容易产生静电的地面上,最容易产生和集聚大量静电电荷。
另一种是,穿着容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服,从一些塑料材质面料的沙发或椅子上站起,也可以产生高负荷的静电。
冬天,司机在停车、欠身、扶车门把手的系列动作最容易遭遇静电电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如何避免静电?
认识到静电产生和蓄积的原因和条件,采取针对性措施,自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静电。
主要措施包括:
1 增加环境空气湿度。一般认为,只要环境RH高于65%,人体静电就会随时释放,不易蓄积。
这也是夏天几乎没有静电的根本原因。
2 使用防静电鞋和地板。在需要防静电的场合穿着防静电鞋,铺设防静电地板,是预防人体静电的有效措施。
3 及时放电。在进入需要防静电的场所,或进行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操作前,要及时、有效、充分放电,是必做的功课。
在专业化场所都会安置专门的充分接地的人体静电释放器,只需要充分接触,就会很好地放电。
没有专用设备,人们常采取自助放电方法,比如,双手扶墙、或者扶地。但是,现在很多墙面和地面都使用了一些绝缘材料,很多时候这样做并不能达到有效放电的目的。
目前一般认为,人体放电最有效方法是,用手尽量紧握人体携带的金属导体(与人体等电位),比如钥匙、指甲钳等,快速接触金属门把手等可靠接地的导体,就可以安全充分、没有特殊感觉地释放人体静电,防止危害的产生。
其他网友回答
来源:科普中国
其他网友回答
两手贴墙三十秒重复三次OK
其他网友回答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容易产生静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预防:1.尽量穿棉质的衣服,棉质的衣服一般不会产生静电。如果穿其他质地的衣服,最好用金纺净泡洗涤后再穿,就会减少静电产生。2.容易产生静电的人,在室内可以用加湿器,让室内空气保持X,减少静电产生。3.勤洗手,涂护手霜保持手部X,减少静电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