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和曹操的兵力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有什么损失

网友提问:

汉末最强诸侯袁绍为何会在官渡之战惨败给曹操?

优质回答:

这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最得意的一战。

他以很少的兵对抗很多的兵,对抗了一百多天,终于获胜。胜得确也不易。

袁绍曾经有一次全军出动,逼近在官渡曹营,曹军出战交锋,结果战败,退回。

此后,袁军尽管挑战,曹军只是给他一个不理。袁军堆砌了一排土山,又建筑了很多没有屋顶的木制高楼(高橹),从土山与高橹之上对曹营俯射。曹军的兵士只能每人拿了盾牌当伞,才能在营中走动。

曹操想出了用一种特制的车子,加上杠杆,把石块抛掷到对方,打毁高橹。袁军又掘了若干地道,以垂直线指向曹营。曹操叫兵土掘了若干横的深壕(长堑),在壕中等候从地道钻来的袁军,射死他们,砍死他们。

曹操还派遣将士,不断地打击袁军从后方来的运粮车队,烧毁袁车的粮食。

袁绍的错误,

第一,有力量围住曹军,而不敢冒险令两翼渡过济水,完成合围。

第二,交给刘备的兵不多,未能达成袭占许县的任务。

第三,没有坚决命令青州袁谭与并州高幹同时出动,分攻曹操的兖州、徐州与洛阳一带

最后,哀绍感觉到运粮车辆不可再被曹军偷袭,就命令淳于琼,带万人从邺县向北走,迎粮。

不巧,这时候袁绍身边的一个文官许攸,因为家里有人犯法,他向主管人说情,说不通,一怒而投奔曹操,书中记载,曹操赤足迎许攸。到了曹营,就把袁绍派人领一万兵北上迎粮的事,报告了曹操。

曹操亲自出马,带了步兵骑兵五千,追到了乌巢,在半夜里一场恶战,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手起刀落,砍倒了淳于琼。

淳于琼一万人,被杀了一千多人,剩下的非逃即降,曹操叫士兵把敌人尸首上的鼻子与牛马的嘴唇,舌头割下来,交给投降的袁军,带回袁营,瓦解衰军的士气。

曹操在攻击淳于琼时烧了袁军在乌果镇的粮食与乌巢镇的老百姓房屋,让袁军看得见火光。吸引袁绍的注意力。以乱袁绍军心。

曹操亲自出马,去追击淳于琼后,袁绍很快也接到了情报,他将计就计。

一面派兵去支援淳于琼,一面叫张郃、高览两员大将去偷袭曹营。张郃向袁绍说道,曹操深明兵法,他的营地扎得很稳,不容易偷袭。他本人虽则率兵离营,去追击淳于琼。一定留下重兵与猛将,守住大营。

袁绍强令张郃,张郃只得勉强服从。张郃与高览率领了袁绍所交给他们的重兵,冲向曹营却久攻不下。

淳于琼全军覆没消息传来,曹操已率五千名步兵骑兵,已在回营的途中。

张郃与高览二人心慌,对曹操既害怕,又佩服;对袁绍既怨恨,又看不起,于是互相商量,双双放下武器,向曹操投降。

张邰与高览投降,淳于琼全军覆没。这两个消息传到袁营,袁绍与手下将士都吓破了胆。大家乱奔乱跑,完全没有秩序,曹操乘势来攻,把袁军杀得大败,崩溃。

由此袁绍一蹶不振,曹操逐渐坐大。

其他网友回答

在乱世三国当中,X雄四起,为了地盘和利益你争我夺,上演了无数的大小战役。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争天下的决定战役,一代枭雄曹操最终创造奇迹,打出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为其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先是联合刘备,灭掉了三国第一悍将吕布,随后,他进宫面见汉献帝,启奏“X“袁绍。于是,了官渡之战拉开了帷幕。

官渡之战前,曹操的实力远不不及袁绍,当时的袁绍有三大特点:一是地广民强,兵多将广,谋士如云。袁绍手下文有田丰、沮授、郭图、许攸、审配、逢纪等超级谋士,武将有颜良、文丑,高览、张郃,淳于琼等绝世名将。

曹操虽然属于弱势的一方,无论地盘还是兵力都远远不及袁绍。但曹操也有他的独特优势。一个曹操个人魅力和处理能力要比袁绍要强,曹操亦奸亦雄,为人狡猾,善于纳谏,果敢多谋,是一个极具霸气的雄主。而袁绍懦弱无能,为人两面三刀,处理犹豫不决,缺乏主心骨,不善于听从众谋士的建议。

比如说,曹操和刘备联合发动对袁术的“消灭战“时,袁绍竟然不顾亲兄弟之情,竟然采取袖手旁观的策略,错失反击曹操的最佳时机。著名才子孔融曾对容袁绍给出10字评价:袁本初不过冢中枯骨尔。

二是曹操手下的智囊团“精度”要比袁绍强。袁绍手下尽管有田丰、沮授、郭图、许攸、审配、逢纪等超级谋士,但谋士之间相互猜忌,私心都太重。并没有抱团取暖。因此,谋士虽然众多,但却毫无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而曹操麾下的武将也不甘落后,有曹仁和张辽这样的盖世猛将,而谋士也不甘落后,不但有厚度,而且有精度,其中郭嘉和荀彧这绝代双谋也是袁绍麾下众谋士无法相比的。

就拿可媲美诸葛亮的郭嘉来说吧,官渡之战前,针对曹军士气不足、曹操信心不足这个弱点,特别是害怕孙权、刘表、刘备等枭雄在背后捅他的暗刀子,偷袭他的老窝,致使他背腹受敌。郭嘉挺身而出,提出了鼓励曹操和曹军的“十胜十败”论,特别是指出了孙策不久将“被刺身亡”的精准寓言,极大地提振了曹操及曹军的信心。同时,郭嘉还指出,刘表图有其表,犹豫寡断,不足为虑。而刘备虽然英雄,但却寄人篱下实力不足,可以先派军以最快的速度击溃,消除这个后防安全隐患的存在。

因此,曹操听从了郭喜的建议,在和袁绍在打官渡之战前,决定先去攻打刘备。

总之,曹操这边上下同心,拥有无与伦比的“人和”,牢牢地拧成一股绳,具有强大的爆发力和战斗力。

而与之相反的是,袁绍尽管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但却失去了“人和”。与曹操英明明敢相比,袁绍却是刚腹自用、一意孤行。袁绍的首席谋士田丰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结果袁绍没有采纳,认为挟持汉献帝这个“累赘”是件很困苦的事,而被后知后觉的曹操捷足先登,汉献帝这个“准天子”从此成了曹操的“门下客”,使得曹操占据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

官渡之战前,田丰也尽职尽责地为袁绍出谋献策,出了个金点子:趁着曹操和刘备交战之际,派兵偷袭曹操后方,可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结果袁绍又拒绝了,理由是8个字:孩子生病,不宜远征。

眼看袁绍以家事而误了国事,不由长叹道:这么好的机会竟然不被采纳,实在太可惜了!

战机稍纵即逝,后来,等袁绍想派兵攻打曹操后方时,田丰再次站出来,进行了坚决反对,他向袁绍详细的分析了利弊,认为已经失去了时机,不宜再出兵。但袁绍不听,袁绍认为他出尔反尔,破坏军心,再加下其他谋臣的挑拔,袁绍一怒之下还将田丰关打进了死牢。

果然,袁绍的大军还没有出发,就传来了曹操打败了刘备,已回军官渡的消息,袁绍不得不取消偷袭的军事部署。

曹操征伐刘备之闪电战,不但消除了刘备这个后防的隐患,而且还得到了一员盖世无敌的虎将——关羽“暂时”归降了曹操。然后来,关羽为报曹操对其的恩情,更是斩杀袁绍手下的绝代双骄——虎将颜良和文丑。帮助曹操成功拔掉了两只进军路上的猛虎。

曹操回到官渡,听到田丰被关进大牢的消息后,高兴地说了4个字:袁绍必败。曹操的话后来果真应验。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正式打响,袁绍举兵十万,战马万匹,打算速战速决,准备和曹操决一死战。就敦促大军快速前进,结果一个人挺身而出,进行了劝阻——袁绍麾下另一位超级谋士沮授。

沮授当时对袁绍的建议是:不要大举进攻曹操。

理由有两点:一是我们的军队虽然人多但是勇猛程度不如曹操的军队,但曹军粮草没有我们的多。我们有粮食,最好的方式慢慢的防守,等不了多少天曹操的军队没有粮食,就会不战自败。

二是我们和曹操当时的边境线有三千多里长,这么漫长的边境线,曹操肯定无法照顾周全,我们只需要挑选部分精锐部队作为骑兵,趁曹操边境线空虚的时候轮番骚扰。只要让曹操疲于奔命,应顾不暇,就可以把曹操拖垮。

结果袁绍非但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而且继续发飙,以“妖言惑众”4个字为理,命人将沮授拖出去斩首,幸亏众将士X保沮授,才同意暂时把沮授和田丰关在一起。田丰和沮授这两个袁绍身边真正的忠臣都被关入大牢,为失败埋下了苦果。

沮授的建议可行吗?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后来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双方拼消耗,曹操差点要放弃,写信给荀彧问意见,荀彧的意见是6个字:坚守伺机而动。

官渡之战中,曹操就是采纳反袁绍而归顺曹的大谋士许攸建议,偷袭袁军粮草,一把火烧了。没粮吃导致袁军崩溃失败。

袁绍兵败的消息传来,左右都恭喜说田丰,说他“平冤重用”的机会来了,而田丰却摇头说,他的死期到了。

果然,气急败坏的袁绍回邺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杀了田丰。

而对于强大的袁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失利,曹操麾下的超级谋士荀彧一语道破玄机:袁绍X律不严,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这些人彼此各不相容,这些人久必生内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袁绍在官渡之战前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他军队最多,补给充足,帐下文臣武将最盛,尤其是他有别人望尘莫及的骑兵。但他却败给了曹操,为什么?我认为只有一个原因,袁绍的发展只是粗放的发展。袁绍既没有战略支撑,也没有建立成熟的X架构,内部治理和外部作为都是随性而发,军队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同时袁绍没有天下之志,无法承担天下之重。曹操恰恰与之相反。所以就算袁绍取得官渡之战,他的弱点仍然在,除非在战场可以杀了曹操,否则笑到最后的仍然是曹操。

其他网友回答

官渡之战,占据优势的袁绍输给曹操,现在历史、军事、网络方面的分析已经很多,怕是几百万字都不止。我这里只简单归纳几点。

首先一点,袁绍的优势可能并没有那么明显。

论战前袁绍、曹操的整体实力,其实并不是那么悬殊。袁绍占据冀州、并州的全部,幽州、青州的大部或一部;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徐州、司州的全部和扬州的一部。论地盘来说,两家面积差不多。只是中原遭受兵灾更惨烈,所以曹操不如袁绍富庶。

在双方出动的兵力而言,袁绍基本确认为步兵十万,骑兵一万。曹操方面兵力说法很多,比如《三国志》记载的兵不满万,显然是曹操正面本队的兵力而非全部兵力。一般认为曹操投入的兵力为三万人左右。这样,袁绍具有的数量优势大约是3倍-4倍。这个优势很大,但在冷兵器时代还没有到碾压的程度。毕竟孙子兵法有十围五攻。而且兵力庞大,自然造成后勤方面的压力增长。曹操焚烧乌巢后袁绍全军崩溃也是其一。

其次,袁绍军队的单兵战斗力远不如曹操。

袁绍手下的将领数量很多,现在留下名来的无非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将义渠等人。这里面,颜良文丑被评价为有勇无谋,张郃高览论水平也就是五子良将的平均水平。加上袁绍本人统军才能不如曹操,我们看到官渡之战中,曹军表现出更胜袁军的基本战斗力。比如曹操亲率五千人突袭,就夺取了淳于琼带万余人防守的乌巢;比如于禁带着二千人沿延津河扫荡,就击破袁绍二十余处营寨,歼灭、俘虏袁绍军各数千人。这些战例实际说明曹军数量虽少,更加精锐,甚至可以认为曹军对袁军能够以一敌二。那么,十余万袁绍军战斗力也不过相当于五六万曹军,优势折半。不仅如此,这还使得袁军在遭遇战、突袭战中更容易遭到溃败。

第三,袁曹双方的人力结构优劣明显。

袁绍和曹操都拥有庞大的谋臣、武将班子,但是显然,曹操对他部下的驾驭和使用是远胜袁绍的。曹操内部虽然也有争论,有斗争(比如陈X对郭嘉的吃喝嫖赌非常气愤),但曹操能够把控大局,使得部下人尽其用,共同对敌。而袁绍部下,虽然同样人才济济,但这些人才相互倾轧,技术争论可以上升到政治斗争,政治斗争也能反过来影响技术争论。这样的结果是1+1=0.5,人才的能力和军队的优势都无从发挥。从整个战争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袁绍内部充满了斗争,处处是举棋不定,处处是相互牵制。如果出征前就把许攸和郭图全部斩首,似乎反而还更好一些。

由上可知,袁绍拥有的实际优势并不如纸面上强大,而其内部斗争导致这些优势难以发挥,于是对局势判断失误,最终失败也就不奇怪了。至于其具体过程中犯的诸多错误,不过是这几个主要原因导致的结果而已。

当然,即使如此,袁绍优势还是很大的。曹操的胜利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成分。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战役这三大战役奠定了三国势力消长的基础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今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几个要点

官渡之战是史上少数几个以少胜多的战争例子。曹操以少数的兵力对抗河北的袁绍在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坐拥北方势力的基础

历史上评论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袁绍在于袁绍有以下几个失误

1.袁绍的优柔寡断

在曹操整合了华北的势力之后决定忽略袁绍而先攻打刘备袁绍本来可以趁着曹操出兵攻打刘备之时出兵夹击。后来却因为他的优柔寡断而选择按兵不动最后失去了这个机会

2.袁绍的不听劝谏

和优柔寡断相对的袁绍却也展现出他刚愎自用的一面,当一开始袁绍要出兵攻打曹操时,田丰便力劝袁绍不可出兵 投入曹操的阵营 将袁绍把粮草屯在乌巢的事情全部说出。可是袁绍自以为握有兵力的优势定可战胜曹操反而把持反对意见的田丰关在狱里。甚至在两军对战的过程当中,手下谋士沮授每每向袁绍献计又不被袁绍采纳。袁绍此番的后果导致了人心的背离之后许攸背叛了袁绍,曹操便派兵火烧乌巢使得袁绍失去了补给士气大落。曹操便挟带着这样的优势,一举击败袁绍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