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胡适和鲁迅的区别在哪里?哪个人的思想适应当时的国情?
优质回答:
谈到胡适先生和鲁迅先生两人的区别,不免得要回头看他们的各自经历。
首先胡适先生,他是留学于美国受到了新人文主义的影响。他一生都在倡导着文学的改良。恩,从他前期所写的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我们可以看到他同陈独秀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陈独秀他所写的《文学革命论》。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革命远比改良来得彻底而又坚决。而胡适先生的思想是比较温和,而且他一直认为中国的五四时候的新文化运动,它不是一场文学革命,只是文艺复兴,是他和周作人的认为的 ——实际上是一场复兴明末文学的运动,就如同西方的文艺复兴是一样的。
胡适先生,他一生著作众多,《白话文学史》,《国语文学史》等等,他是最倡导X的。再后来,国家的政治动荡之际,他便出国了。 再来谈鲁迅先生,他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传统教育。之后又留学日本,最后回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并没有像胡适一样任大学校长。而且他的思想相对于胡适而言,是比较激进的彻底的。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现实的,激进的战斗精神。
鲁迅先生是一个很有使命感的作家。在革命的浪潮中,他并没有退缩。他毅然的站在了最前面。当革命文学最盛之际,他也转变自己的思想变成了左联的旗帜。 从这里便我们便可以看出,民国的知识分子的两类人,一类就是像鲁迅先生一样,而另一类就是像胡适先生一样的X主义者。在这里我们不能评判他们是谁对谁错。这只是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选择而已。若要说当时,哪一个人都选择更适合中国。那无疑是鲁迅先生。因为在这个满目苍痍的中国。他始终坚持了下来,一直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而战斗。
文/红雨说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就算是人人都学成了大儒,于当时的中国又有何益?
胡适先生是文化人,是学者,是儒生,他像中国古代那些知识分一样,温润,雅致,博学,宽容,大度,这种真正的君子很多,他们吟风弄月,感伤世事,他们看到了新文化运动,却没有看到生活在最底层的蝼蚁,以及伤痕累累的中国。或许看到了,但谨持书生的身份,不做过份之举。
他认为新文化是自己的使命!
鲁迅先生是野蛮人,是战士,是狂生。他从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圈中跳了出来。激进,偏执,愤怒,癫狂,他就像一个疯子一样,握着刀,流着泪,四处挥砍,却处处落空。他也看到了新文化运动,更看到了那些车夫,农民,妓女,小商小贩以及他们的自暴自弃,麻木不知。
他认为新文化运动救不了中国!
或许在胡适先生看来,做为书生,就应当去做书生的事情。那些民生,那些国策,应当是坐在总统府里的那些人物去思考的。文人的就应当有文人的区域,文人的样子。
或许在鲁迅先生看来,做为书生,也仍然要“位卑未敢忘忧国”,他想骂醒一些人,骂痛一些人,他认为可以尽力唤起国人骨血里的不屈和抗争,至于什么谦谦君子,那不是他的菜!
当时的国情,哪一个适合!
那个都不适合,最适合的应当是袁世凯(在没有人为其翻案的时候,我就认为袁世凯的策略是对的)
胡适先生的思想只体现在文化上,与国情无补,中国不会因为随和新文化运动而变得强大起来,更不会因为白话文而挺起腰板,对西方列强说不。鲁迅先生的思想也不可以,因为数千年来,官本位思维已经浸入到每个国人的血脉里。他就像那个骑士堂吉珂德,拔着长剑向风车吹去。
注定是一个悲剧!
他们只是书生,单纯的书生!骨子里都是一模一样的。
不过,我喜欢鲁迅
明知不可为却为之!这种勇气我肯定没有,因为我这种人一定也是被他怒骂讽刺的那类人之一。
致敬鲁迅先生!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鲁迅是有家国情怀的一种人,对社会的丑恶深恶痛决,胡适是一利己主义者,混社会随波逐流一种人。
当然是胡适会混了,出任过驻美大使,任过北大校长,鲁迅就是教书著书养家糊口,混得悲惨时还得到处逃亡。
提到鲁迅当年的骂战,我就想到现如今的崔永元。不管那个年代,总有这种有X的人摇旗呐喊,把那些牛鬼蛇神打出原型。
其他网友回答
区别在于前者温和,后者狂热极端,只有前者才适应当时的国策,毕竟中国人X只是少数,大多数只是因为环境所迫想要改变没有目标,而胡适的改良则是基于为了防止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民众安全而行的。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是一个X败类,欺文章有毒,不清楚余毒国人的崇洋媚外之风不灭,其喷子行为在当今还正在横行,其没有X气节、X大义之风助长着一些国人X气节、X大义的缺失,一个国家、X的强大必须是一个X气节强大,X大义盛行的国家和X,这是国家、X自强自立的根。一个国家、X不能做到绝大部分人都能拧成一股绳似的,那这个国家、X是很难做到自强自立,只有让那些”不同音“者没有市场,成老鼠过街,能人人喊打,这样这个国家、X要不自强自立都难。所以鲁迅是文章造成的异音不能给存在,不能存在。胡适先生对其了解不多,不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