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果三顾茅庐不是刘备而是曹操,则诸葛亮会跟曹操出山吗?为什么?
优质回答:
丝语观点:首先肯定没有这种可能!因为真正了解诸葛亮的人不会向曹操推荐!
★点击右上角【关注】,遇见更多文章和精彩。
★温馨提示:完整阅读本文约需用时3分钟,欢迎您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分享、点赞和鼓励!
读书品史明事理,借古鉴今知兴替。让丝语和您一起走进历史,走近X、国家以及世界的过去和曾经,去读去品去明,去了解、去揭秘那一场场或惊心动魄或平庸肮脏的“兴替”……
本文看点:我们知道很多事情是需要“缘”的,历史同样需要机缘巧合,因此,诸葛亮不存在被“推荐”给曹操的机缘,也就没有曹操“顾”诸葛亮的“巧合”!
一、了解诸葛亮的人不会随意向人推荐,更不会把诸葛亮推荐给曹操。
《三国演义》中,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先后由水镜先生司马徽、徐庶徐元直在刘备面前提起过三次,其中水镜先生司马徽提到过2次,徐庶徐元直1次,可以说每次被提起都是庄重其事。
第一次,刘备襄阳遭到蔡瑁等设计谋害,跃马檀溪脱难巧遇水镜先生司马徽,被识破窘境,水镜先生与刘备交谈过程中首次提及诸葛亮:“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第二次,徐庶徐元直母遭曹贼扣押假书被迫往投,辞别之前向刘备推荐:“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第三次,刘备刘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水镜先生司马徽“特来相探”,徽曰:“(孔明)可比兴周800年之姜子牙、旺汉400年之张子房也。”
正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徐庶徐元直的三论三荐最后促成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这是刘备的人格力量和魅力使然。如果没有其可薄云天的德与义,就不会有水镜先生司马徽、徐庶徐元直的三论三荐,就不会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而曹操恰恰不具备这一切,因此,即使他等一千年也等不到有了解诸葛亮的人为他推荐诸葛亮。
二、退一步讲,即使有人向曹操推荐诸葛亮,曹操也不会前往茅庐去“顾”,想要他亲自去三“顾”诸葛亮就更不可能了。
刘备和曹操最大的区别在于,刘备讲究个以德服人,以仁义吸引人;曹操擅长的就是用欺骗的手段“招揽”人才,用“抢”的方式“掠夺”自己想要的人才,所以,即便有人一不小心向曹操推荐了诸葛亮,曹操有99%的可能会去欺骗、去抢掠诸葛亮,这样即使被弄到曹营,诸葛亮也不会真心为他“服务”,不会为他打江山卖力;曹操只有1%的可能会很勉强地去“请”诸葛亮,绝不可能像刘备那样真心实意地三顾茅庐,诸葛亮当然更不可能出山为曹操出谋划策了。
总之,曹操天下奸雄,他“招揽”人才的方式及手段像他的为人一样“强势”,不是欺骗,就是抢掠,即使茅庐三顾,也是违心、勉强,当然也就注定诸葛亮不会因曹操“请”而出山,想要孔明为他打江山卖力,更不可能!
您说是么?欢迎多多参与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不能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三顾茅庐不是刘备,而是曹操的话,诸葛亮会跟曹操出山吗?
这个要实现,存在很大的困难。就是关键曹操啥时候三顾茅庐?如果在刘备三顾茅庐前后,那即就是诸葛亮不讲任何条件,自觉自愿想跟曹操走,曹操要不要接收、会不会费这么大事,前往隆中?都值得怀疑。因为这时候的曹操,人才不缺,甚至有点外溢。像荀彧、荀攸、程昱、刘晔、郭嘉、贾诩、满宠、司马懿。如果时间提前,在曹操急需、盼望人才时,比如,建安五年(200)年前后,曹操对弃袁投曹的许攸,顾不得穿鞋,赤脚出迎,一时传为美谈。
那时候,曹操虽然荀彧、郭嘉等主要谋士,已经到手,但曹操实用性很强,并非看中许攸有多大本事,而是许攸掌握袁绍绝密,X子,这才是曹操摆出一副礼贤下士、殷勤招待的原因。而曹操的宣传部门,大肆宣扬,只看现象的读者诸君,以讹传讹,把这理解反的到处传播,形成曹操爱惜人才的表象。
说这是表象,是有充分依据的,不是随意。举两例子 : 一是许攸不久之后,曹操攻克邺郡,许攸被暴脾气许褚干掉,曹操轻描淡写的说了下,意思意思,就把这事放下,能说是爱惜许攸吗?二是益州张松,不远千里上门,想把益州送给曹操,为试探曹操,故意说了些冒犯的话,曹操就露出一副凶神恶煞相,要杀了张松,吓得张松只好逃离曹操,把这礼物转送刘备。设想一下 : 如果曹操这时很好处理,刘备没有益州,而刘璋早在赤壁之战前,已经响应曹操号召,“遣兵给军”,流露归顺意愿,可以说,根本不用费大力气,就能平定。
再进一步,荆州投降,益州归顺,赤壁之战还能败吗?刘备纵有天大本事,能躲到那里去?恐怕只有乖乖投靠一条路。所以说,到刘备三顾茅庐时,曹操、诸葛亮双方都没有靠近的可能。那按照提问,只能提前。 提前到啥时候?是个问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曹操人才泛滥时,别说让曹操三顾,一顾都不会,要诸葛亮求上门,同样是不可能。那只有曹操人才饥渴时,也就是曹操在兖州时候。但那时大约是初平年(190-193),但这有一个最烧手的事,就是诸葛亮只不过9-12岁,曹操恐怕不感兴趣。如果诸葛亮过于聪明,还可能惹祸上身。
比如,众所周知,曹操最疼爱、最聪明的儿子曹冲(196-208),有一位小朋友周不疑(192年—208年),字元直(或作“文直”)零陵重安人(今湖南衡阳县)刘表的别驾刘先外甥,至小聪明异常,才思敏达。曹冲死后,曹操不顾曹丕劝谏,派人刺杀了周不疑。想想,少年诸葛亮,懵懂还好说,聪明过人还能躲过X?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会不会三顾茅庐且不说,诸葛亮是不可能去的,诸葛亮跟着曹操的地位能和跟着刘备一样?能建不世之功?能让后人这么印象深刻?天妒英才,郭嘉郭奉孝死的太早。东吴周瑜死太早,看看三国演义中把周瑜写成什么了,虽然是演义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三顾茅庐的不是刘备而是曹操,诸葛亮不会出山。诸葛亮居住的隆中并不在曹操势力范围内,曹操不敢轻易涉险;曹操手下人才济济,不缺诸葛亮一人;诸葛亮在曹操手下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曹操不会为了一个地方名士,深入敌人管辖范围。
诸葛亮居住的隆中地处荆州地区,是刘表的辖区。一旦自己冒险前往没见到诸葛亮,还暴露的行踪,那么第二次再去的时候就会被有心人擒住。
再有就是按照情节要三次才能见到诸葛亮。曹操可不像刘备一样清闲,到处收揽民心、招贤纳士的。曹操疆域广阔,每天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挟天子在手,就要把天子的工作全部揽过来,再加上自己需要处理的问题。
曹操手下人才济济
曹操帐下有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等人,他们每个人的才智都不比诸葛亮差。而且曹操本人的军事谋略和治国之策都不逊色于诸葛亮。诸葛亮即使接受了招募,在史书中无非就是曹操手下多了一位谋士。这样诸葛亮也不会给三国时期的历史带来浓重的一笔了。
诸葛亮不会接受招募
三顾茅庐诸葛亮才肯出来相面。说明诸葛亮心理已经有了想要效忠的人X,未来效忠的人必定是小股势力,而且能给他很大权利或者是言听计从的人,符合这个条件的人只有刘备一人。诸葛亮也只有在刘备手下才能证明自己,诸葛亮确实是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诸葛亮也用历史向大家证明了他的才能。用演义里的一句话说更贴切“主公又多大的胆量,我孔明就有多大的计谋。”
其他诸侯都不是特别合适,荆州的刘表年事已高,而且也曾风光一时;汉中的张鲁望风而降,不值得效忠;益州的刘璋X无能,手握X之国确无力守护;东吴孙权又偏安一隅。
而曹操也不符合要求,因为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霸业已经有了雏形。诸葛亮出山辅佐曹操并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才能,只能是一介谋士。正史的发展就证明了,有没有诸葛亮曹魏都能统一了。
总结:诸葛亮需要的是一个证明自己的舞台,在曹操的手下很难证明自己,所以诸葛亮不会接受曹操的招募。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