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御驾亲征成功?
优质回答:
苍茫大地今天介绍一位英主柴荣即位不久就御驾亲征,大败北汉国主刘崇的高平战役。
周太祖显德元年正月十七,郭威驾崩,二十一日,晋王柴荣奉诏继承姑父、干爹郭威的皇位,史称周世宗。
北汉国主刘崇,是个儿皇帝石敬瑭式的X。他乘太祖郭威新逝,柴荣根基未稳,不惜向契丹纳贡,自称侄皇帝,借兵大举南下,试图灭了周X。契丹派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万骑直达晋阳。北汉国主亲率三万大军,以潞州为目标,从团柏向南疾进。
北汉兵抵后周国境线,屯梁侯驿。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闻讯,派穆令均率步骑兵二千人迎战,李筠在潞州西北太平驿筑垒坚守。穆令均有勇无谋,被北汉张元徽诱敌深入,包了饺子,令均被杀,被杀被俘千余人。李筠闻讯,尿了裤子,逃归上党,绕城布防,只求自保。
周世宗柴荣力排众议,在宰相王溥支持下御驾亲征。
三月初一,北汉进逼潞州。初三,柴荣令天雄节度使符彦卿从磁州固镇出发,抄北汉军后方,以郭崇为副帅;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兵出晋州,进军东北,拦截北汉军归路,以韩通为副帅;令宁江节度使樊爱能、何徽、白重赞、史彦超、符彦能率军先至泽州集结待命,向训为监军。
十一日,柴荣率军出都城大梁(开封),十六日抵怀州。世宗下令全军疾进。控鹤军都指挥使私下对通事舍人郑好谦说:敌势正盛,我军应持重X。柴荣大怒,调查情况下,把好谦、赵晁带枷镣押往怀州监狱。十八日,世宗过泽州。
刘崇不知柴荣亲征,部队过潞州,不攻李筠,向南直进,当晚屯高平县南。十九日,柴荣前锋与北汉军相遇,柴荣主动攻击,北汉军后撤。柴荣怕北汉军逃跑,催促各路追击。北汉刘崇中军屯巴公原,立阵,张元徽在东,契丹杨衮在右,军纪严明、军容整齐。此时,后周河阳节度使刘词所率后军未到,世宗柴荣的将士面对强敌,心生恐惧。柴荣意气奋发,令白重赞、李重进率左路军列阵西侧,樊爱能、何徽率右路军列阵东侧,向训、史彦超率精骑列阵中央,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禁卫军环卫世宗。世宗柴荣戴盔披甲,坐骑罩上防护服,亲自上阵督战。
刘崇见周军兵少,后悔带契丹兵来分一杯羹。他对将领们说:我北汉军就可大败周军,何必要契丹参战!今天我们要打出北汉的威风!君臣们得意洋洋,在他们眼里柴荣的脑袋就是金灿灿的猪头。杨衮亲往前线侦察后,劝刘崇不可贸进。刘崇置若罔闻,杨衮不悦。这时,东北风转成南风,司天监X奏请刘崇进兵。枢密直学士王得中牵住刘崇的马疆绳劝阻:X该杀,这等风势,哪里是老天助我啊!刘崇喝退王得中,指挥东边部队发动攻势,张元徽率千骑进攻周方樊爱能、何徽的右军。交战不久,大周樊、何逃跑,步卒千余人来不及逃跑,干脆缴械。世宗见军情紧急,亲往右军督战。禁卫军将领赵匡胤对其他将领说:皇上危险至斯,我等应去玩命!和张永德商定让张率兵从高处向下,以左翼冲杀北汉军,自己率兵以右翼冲杀北汉军。永德听令,两人率二千人投入死战。赵匡胤一马当先,直冲敌军前沿阵地,士卒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军溃散。后周内殿直马仁瑀也扬鞭跃马,拉弓搭箭,接连射死数十名敌人,后周士气大盛。殿前右番行首马全又率数百骑冲进敌阵。
刘崇得知柴荣亲临,就盛赞猛将张元徽,敦促进军。元徽阵前巡视,不料坐骑倒地(这个情节当年淝水之战中也有,历史常常重演。)元徽在地上未及爬起来,就被冲过来的周军所杀。元徽一死,北汉士气低落。南风渐盛,周兵以一当百,拼命厮杀,北汉军大败溃逃。契丹杨衮不敢救援,干脆率全军撤出高平战场。
樊、何二将率数千人马南逃,一路还抢劫财物,把运送军需的士兵民伕吓散,军用物资失散很多,世宗柴荣派侍臣、侍卫拿着诏令制止,但樊、何不听诏令,甚至杀掉部分使者。他们还散布谣言:官军大败,余部降契丹去了。他们甚至还阻止世宗后军统帅刘词进兵,刘词坚决北进。这时,刘崇剩残兵败将一万余人,隔涧水立阵,以防周军进击。傍晚,刘词赶至。柴荣令刘词和各路大军渡过涧水进击,北汉又大败,连枢密副使王延嗣也被杀。周兵追至高平城,北汉兵尸满山谷,北汉刘崇丢弃的物资堆积如山。
斯晚,柴荣抓到原来投降北汉的旧部步兵,一概宰杀。二十日,周军在高平休整,二十一日抵潞州。刘崇骑黄骝马,率百骑向晋阳狂逃,总算逃回老巢。
二十五日,世宗柴荣听从张永德谏议,收捕樊爱能、何徽及该部军使以上军官七十余人,一率宰杀。念何徽昔日有坚守晋州之功,杀了后给丧车一辆,把他棺材运回安葬。从此军纪X,二十六日封赏高平战役的功臣。
柴荣是最有能力统一天下的英主,可惜英年早逝,老部下赵匡胤和赵普等发动陈桥兵变,皇袍加身,大周变成了大宋,柴荣这位匡胤旧主成了奴才赵匡胤的最高级打工仔。历史老人很幽默,后来,赵匡胤又成了弟弟、阴谋家、色鬼赵光义的超级打工仔,到南宋赵构时代,被赵X光义夺去江山又离奇地从赵X家回到赵老大一脉!历史真是妙紧啊!
其他网友回答
在历史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中,常常有着”御驾亲征”的剧情。所“御驾亲征”,顾名思义便是皇帝亲自披挂上阵,前往前线参与战争。当然,鉴于君王身份的尊贵性,他们很少真的参与两军的交战,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起到鼓舞士气,表达朝廷对将士们支持的作用。
当然,凡是战争就会有胜有负,即使是皇帝御驾亲征,也常常出现”翻车”的情况。比如刘邦亲征所遭遇的”白登之围”,刘备亲征在夷陵惨败于东吴陆逊,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战败被俘等等。
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御驾亲征成功呢?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曾因轻敌而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这一败绩为日后汉朝对匈奴的屡次妥协和遣使和亲打下了基础,实在称得上是刘邦生涯的一大污点。
然而,在刘邦被困白登之前,他的御驾亲征是节节胜利的。
汉高祖六年(前201),刘邦将韩王信封到与匈奴接壤的北方,让他防备匈奴,然而,南下的匈奴骑兵十分强大,韩王信只好多次求和。这一举动被刘邦得知后,他认为韩王信与匈奴关系密切,有密谋背叛之心,于是派使臣前去责备。韩王信惶恐之下,竟然真的投降匈奴,并帮助匈奴攻打汉地。
刘邦见状勃然大怒,便在第二年的冬天亲自领兵征讨韩王信。汉军势如破竹,先是在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的铜鞮大破韩王信的部队,又击败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带来的一万骑兵援军,一直乘胜追击到离石、楼烦等地,如果把刘邦征讨韩王信作为独立事件,不算上汉军胜利后的冒进,刘邦的御驾亲征算是成功的。
隋炀帝杨广常被世人所唾骂,他在位期间修筑运河、大兴土木,严重的消耗了国力。此外,杨广还好大喜功,三次出兵高句丽,都没能取得什么效果。不过,他大业五年(609)时亲征西北的吐谷浑汗国,靠着战斗力和数量占优势的兵力连战连捷。
隋唐之后,便是五代十国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出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其中便有一位杰出帝王——柴荣。他本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但郭威的几个儿子都死于战争,所以郭威临死前就只剩下柴荣这个继承人。柴荣继位后,在郭威的基础上励精图治。
为了解决后晋石敬瑭割让北方幽云十六州的问题,柴荣在位期间多次亲自率军北伐辽国、北汉,试图收复失地。此外,他还击败西方的后蜀、三次伐南方的南唐,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可惜,柴荣在计划进一步攻取北方幽州的途中积劳成疾,年仅三十九岁就不幸病逝。
柴荣的基业,被他生前所倚重的将领赵匡胤所继承,他发动”陈桥兵变”,灭亡后周,建立了北宋。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在宰相赵普的建议下,秉承”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先后攻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大体完成了统一,作为武将出身的君王,在征伐过程中他也是多次亲自上阵。
赵匡胤去世后,其弟赵光义继位,他在哥哥的基础上持续进取,先是X吴越、南唐等国纳土归降,又亲自北上太原,消灭了北汉。不过,赵光义在北伐辽国时两次遭遇失败,甚至在战场上不慎中箭。自此,北宋对辽的战争少有胜绩,态度也转为X。
北宋后期,北方辽国的X契丹族进一步加大了对其它X的压迫和剥削,女真族人X,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起兵反辽。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大金X,随后,他又带着金军连续攻克辽国多地,并于天辅六年(1122)灭亡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辽国。
明朝建立后,成祖朱棣多次御驾亲征。他在永乐八年(1410)至X(1424)间五次北伐蒙古,既巩固了明朝的北部边防,也为迁都北京扫除了大部分威胁。此后,明朝的皇帝便时常有御驾亲征的举动,如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不过,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或许只有明武宗朱厚照的”应州大捷”了。
到了清朝建立后,清太宗皇太极御驾亲征,取得了”松锦决战”的大胜,他的孙子康熙帝则是三次亲征噶尔丹,奠定了西域和平稳定发展的格局,巩固了清X对西北的X。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着许多亲征成功的帝王,毕竟除去开国君主,帝王们敢于亲征往往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所以发生意外的状况并不算很多。
其他网友回答
两千多年的X社会,皇帝御驾亲征并不多见。因为这是举全国之力,赢起输不起。一旦天子之师败了,会面临X危机。
但出于不目的,历史上皇帝御驾亲征也有那么几位:
一,炫耀武力,游山玩水型:
1,明武宗朱厚照,争强好勇,但出宫受限,好不容易得报,有藩王谋反,随率大军平叛,半路听说反王己被擒,很是懊恼,班师途中,一路游乐,总X一个机会。
2,前秦皇帝符坚,率百万大军进击东晋,秦军连绵一两千里,一路上说说笑笑,倒象是赶庙会。结果淝水一战,被东晋八万精兵打得落花流水,倒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
二,被动式的御驾亲征:
1,明英宗朱祁镇受太监王振裹挟,率五十万天子之师进攻瓦喇,王振让大军绕个大圈从自己的家乡路过,目的是炫耀自己,一按仗,英宗就做了俘虏,从此失去了皇位。
2,宋、辽檀渊之战,宋真宗虽是御驾亲征,但心中是胆怯的。一直不敢向前,紧急中寇准猛抽真宗坐骑才过了河,看到天子黄色伞盖,宋军士气大振,取得了胜利。
三,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型:
1,后周柴荣、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都是武将出身。都亲率天子之师,平定四方,以巩固稳定的社稷。
2,值得一提的是千古一帝一一清康熙大帝。文治武功,他多次率军亲征。尤其是与葛尔丹的决战取得成功,北部边患得到彻底解决。奠定了大清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版图,是值得人们铭记的。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爱好御驾亲征的皇帝不少,但是成功的不多,比如汉高帝刘邦,一生酷爱领兵作战;比如明成祖朱棣,远征大漠是他最大的爱好;比如宋武帝刘裕,酷爱北伐;比如康熙帝,亲征葛尔丹;比如宋真宗。
汉高帝刘邦打起仗来其实是很厉害的,从沛县起兵到攻破关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失败,之所以在历史上显得比较菜,主要是遇到了军事达人项羽和兵仙韩信,两人在军事上衬托了刘邦的无能,但在大汉帝国建立以后,无论是燕王臧荼谋反,韩王信谋反,陈豨谋反,魏王彭越谋反还是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都是亲自领兵作战,这些经历过楚汉争霸的一方枭雄没有一个是刘邦的对手,可见他的军事能力还是相当可以的,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能够如此大规模的亲征且获得胜利,只有汉高帝一人。
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个战争狂人,年轻的时候被朱元璋放到了北平防备蒙古,跟随徐达与蒙古人打了无数次仗,没怎么输过。靖难之役的时候顺河而下X南京城,这份魄力古往今来没几人。称帝以后七次远征大漠,全部取得胜利,这种战绩在古代中国皇帝的身上可是不存在的,就连唐太宗X都没有这么辉煌的履历。
宋武帝刘裕其实算不得上御驾亲征成功的案例,但他打破了中国历史上由南向北攻从无胜利的神话,收复了两京长安城和洛阳,将边界线推向了最北边,建立了南方割据X中版图最大的国度,只此一件事便值得大书特书。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古代的帝王中,不乏英雄人物。他们亲自统领千军万马,直面战阵,真的是威风八面。可是战场是险地,局势一旦出现不利,主将将随时面临着危险。所以,皇帝一般都不会御驾亲征,除非发生两种情况:第一是这一仗关乎国家存亡,非帝王亲临无法压住阵脚;第二是这一仗必胜,皇帝出马和摘桃子没什么两样。即使如此,御驾亲征的成功率还是不高,成功者凤毛麟角。下面我们不妨按照时间顺序,盘点一下古代的帝王中,曾经御驾亲征并取得成功的人。
第一位:南北朝时的第二名将,后燕的建立者慕容垂。
慕容垂本来就是百战名将,前燕皇族。后来在自己的国内被排挤,被迫投降前秦天王苻坚。淝水之战后,苻坚大败亏输,慕容垂趁势而起,建立了后燕X。这之后,其子慕容麟多次和当时还在成长中的拓跋珪(后来北魏的建立者,北朝的开创者)接触,深知此人早晚作乱,于是多次劝慕容垂杀掉拓跋珪。但是慕容垂认为拓跋珪还有用,没有杀他。结果拓跋珪做大,慕容垂只能让太子带兵去X,结果在参合陂一战失败,八万后燕将士覆没。
为了报这一箭之仇,慕容垂御驾亲征,征发其精锐龙城骑兵,凿开太行山道路,奇袭北魏后来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太原)。北魏主将拓跋虔(拓跋珪的弟弟)仓促应战,结果被阵斩,其残部全部投降。此战是慕容垂的收官一战,赢得干净利落,不负名将之名。回军途中,慕容垂路过参合陂,悲从中来,一X,不久后就去世了。
第二位:南北朝末年,北周皇帝宇文邕
宇文邕是隋朝建立之前,最后一位强力的鲜卑族皇帝。他生于忧患,常年在权臣宇文护的阴影下生活。宇文护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屠龙刀”,杀死过宇文觉、宇文毓两个皇帝。但是宇文邕虽然志在天下,但却善于韬光养晦。最后宇文护放松了警惕,被宇文邕亲手杀死于后宫之中。
宇文邕亲政之后,通过灭佛这种极端的手段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实力迅速增强。而邻国北齐,则是一片混乱,齐后主高玮沉湎酒色,乱杀大臣,已经将原本出于优势地位的北齐搞得千疮百孔。宇文邕于是在公元575-577年之间,多次御驾亲征,连续对北齐用兵。虽然也曾有过失利,但是总体顺利。最后宇文邕终于攻陷了北齐的都城邺城,灭亡了北齐,统一了黄河北部。
第三位:五代末年,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虽然号称五代第一明君,但是经历实在坎坷。他本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原本是轮不到他坐天下的。可是原本郭威服务的后汉X出了一个X刘承佑,居然仅凭猜忌就把郭威在都城的家眷全部杀死。后来郭威建立后周,已经没有亲生儿子可以托付江山,所以才选择了柴荣为继承人。
柴荣刚一继位,人心不稳,甚至连X老油条、号称“骑墙孔子”的冯道都看不起他,在金殿上公开顶撞。此时,北汉的皇帝刘崇联合契丹前来攻击,柴荣仓促之下,只能御驾亲征。当周、汉两军在高平相遇时,后周的军队丝毫看不到优势,大将樊爱能还带头逃跑。眼看全军X,柴荣亲自带领数百名骑兵,直接向刘崇发起冲击。他的身后,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也带兵掩护。刘崇没想到柴荣如此玩儿命,被打得措手不及,只能后退。周军X机会掩杀,遂大败北汉军队。经此一战,柴荣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为日后的X打下了基础。
第四位:宋朝初年,宋真宗赵恒
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此人的历史形象太过矛盾,前明后昏、前硬后软,让人摸不着头脑。他在位初年,正赶上宋朝因为两次北伐失利,折损了大部分精兵良将,让契丹(辽国)部队趁机做大。宋辽两军连年作战,各有胜负,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在此期间,赵恒曾经想过御驾亲征,但是没有最终成行。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大举伐宋,在经过一些挫折之后,从河北附近攻入宋境。宋朝紧急启用大将李继隆,在澶州稳住了阵脚。其间,辽国大将萧挞凛被宋朝的床子弩钉死在了战场上,宋辽两军都到了强弩之末。
此时,宋朝宰相寇准力主真宗皇帝御驾亲征,真宗此时突然软了,竟然想要南逃。后来在寇准的劝说和“威逼”之下,才勉强踏上了亲征之路。到达澶州之后,真宗又因为害怕,不敢去北城直面宋辽战阵,最后是宋朝大将高琼以类似于劫持的方式,终于让皇帝登上了北城城楼。见到皇帝,宋军士气大增,山呼万岁。
但是在这之后,宋辽两国就立刻开始了议和。最后宋朝以每年给辽国岁币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的代价,签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从此之后,宋辽两国一百多年没有战时,百姓安居乐业。虽然这是一次比较窝囊,但是鉴于皇帝原本就打算去议和,所以最后的目的达到了,也算是一次成功的亲征。
第五位:明朝中期,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是历史上著名的X。他在位期间,宠信大太监刘瑾,弄得X乌烟瘴气。他玩心甚重,专门设立了豹房为自己提供娱乐。他还希望出京游玩,动不动就不和大臣商量,私自出宫,玩儿够了才回来。而且,此人非常喜好武功,十分盼望打仗。
公元1517年,朱厚照再次出京游玩,晃来晃去就到了居庸关。此时,蒙古号称“小王子”的达延汗带兵五万,正好去攻击山西重镇宣府。朱厚照立刻宣布亲征,并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改名朱寿,以示郑重。此次战役,朱厚照的表现还是非常好的,指挥有方,迅速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前来增援。九月二十一日,朱厚照亲自领兵作战,在应州与蒙古军一场厮杀,不但身先士卒,还阵斩敌将一名,X对方撤兵。此后的十年间,蒙古骑兵再也不敢逼近宣府。
此战后来被称为“应州大捷”。据明史《明史》记载,这场战役双方鏖战多日,投入兵力超过十万人,却仅仅死了68个人。这显然是被修史者掺了水的,真正的应州大战绝不至于是这种伤亡数字。只能怪朱厚照自己人缘不好,成了史官刻意抹黑的对象。
第六位:清朝初年,清圣祖康熙皇帝
康熙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他少年继位,小小年纪就擒住了权臣鳌拜,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年纪稍长,云南附近的三藩(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叛乱,一度占领了半壁江山,最后也被平定。之后,康熙又收复了宝岛台湾,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之后,X的准噶尔X噶尔丹统一了自己的部族,称博硕克图汗,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国土面积比清朝小不了多少。不久之后,噶尔丹入侵内蒙古乌朱穆秦地区,兵锋直指北京。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御驾亲征。从1690年到1696年的七年间,康熙三征噶尔丹,每次都能取得胜利。最终在昭莫多之战中,噶尔丹彻底被打垮,陷入了众叛亲离的状态,不久之后就传出了他的死讯。
虽然康熙亲征噶尔丹取得了胜利,但是却没有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这个汗国又存在了几十年,最终在乾隆时期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