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空城计,诸葛亮草船借箭怎么画?
优质回答:
空城计和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得意之计,塑造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善于揣摩他人心理,料事如神的异人形象。
但说起来精彩画起来难,一是信息量过大,两个故事讲述的都是一个完整的谋略,细节交待不清,故事就会失去悬念;二是两个故事为后人广为传播,反而增加了其绘画难度,如果抓不住故事要点,就会贻笑大方。聋王今天也当一回诸葛孔明,抖胆指手画脚。
先说“草船借箭”,最宏大的场景应该是浓雾弥漫,曹军万箭齐发,可是又要描绘大雾,又要表现快如闪电的羽箭,绘画者在一张画中很难表现,很可能顾此失彼;草船上扎满箭矢,孔明和鲁肃在船仓中悠闲自在地喝小酒,这是传统的描绘方式,这种表现方式过于静态,弱化了故事精彩度。
我们再回忆一下故事最后的一个场景: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这是EQ非常高的孔明没忘记调戏一下曹操,命军士大声喊"谢丞相箭!"定格!我们就用这个画面——一轮红日高高挂起,薄雾殆尽,草船被箭射成刺猬状。孔明与鲁肃站在船头,孔明一手执羽扇,一手高举酒杯对着曹营方向,仿佛在喊:"谢丞相赐箭!"周围军士有的双手放在嘴边,有的高仰脖颈,有的兴奋地蹦跳,一起配合军师谢谢曹丞相。大家觉得这个场景有气回肠的感觉吗?
“空城计”也和“草船借箭”一样,双方距离过大,不好在一张画中全面表现。现在连环画主要用仰角,表现司马的疑惑。孔明和司马懿城上城下相对,司X师一脸狐疑的向上看,主要表现其大惑不解。这个的画面用烂了,难道没有更新颖的表达方式?
我们来看一下《三国演义》中的细节:孔明命军士"将军旗尽皆隐匿??高言大语者,斩之。"这个计谋的中心词是“疑中生疑”。我们变换一个由上向下的俯视角,城下魏军密密麻麻,有一举破城之势;城上孔明一脸淡定,焚香抚琴。关键点来了,城垛后横躺着蜀军的旗帜,旗边隐藏的蜀兵一脸惊恐,有人擦汗,有人捂嘴,有人紧张地攥着兵器。通过士兵表现,来渲染孔明的从容。
以上是聋王一点拙见。如何更好的用画笔表现妙计呢?如有高见,拿出来让大伙见识见识。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首先说草船借箭,这个画面个人觉得应该以意动为主,写实为辅。不该过多地描绘船只和箭射的外景,而应该着重描绘船舱内诸葛亮和鲁肃淡定闲饮的画面,以突出其意境。而船舱内诸葛亮应该描绘得淡定从容,胜券在握的悠闲影响,鲁肃则偏向不安和疑惑的神情。以两者的鲜明对比,体现出不一样的反差美,更能使人浮想联翩。
然后说下空城计。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一次重要的正面交锋,两人都可以是主角,可任选一人视觉角度进行描绘。
选司马懿的角度,则外侧应描绘出魏军的声势浩大,风尘仆仆,中心点落在司马懿的表情上。重点描绘司马懿疑虑不解和踌躇不定的神态,并陷入摇摆不定的沉思之中,以凸显其心态。
选诸葛亮角度,则重点描绘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而城下魏军和扫城士兵可虚画。另外还可以通过书童神情和动作的细微不安,和诸葛亮的淡定悠闲进行反衬,突出场面的紧张感。
另外如果你功夫较高的话,也可以从在诸葛亮和司马懿中间位置,一个第三人称侧视的角度去描绘。同时描绘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神情,烘托一种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感,更能吸引人的心绪。
其他网友回答
利用诸葛坐岸边城池中。城池前面要画一点开阔地,从西北方看东南方与远处大雾箭羽船。天空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