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20X新一线城市最新排名中,谁上升了,谁下降了?
优质回答:
所谓的新一线城市,是由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评选出来的15个城市,每年都会公布一次榜单。20X新一线城市榜单已经公布,分别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以及佛山。
与去年榜单相比,变化如何?我们来对比去年的榜单就知道了,如下图。对比两份榜单就会发现,从城市变化来看,合肥、佛山取代了宁波、昆明首次入榜新一线城市行列,其它13个城市则连续榜上有名。从排位来看,相比2019年榜单,今年的杭州、重庆排名互换,天津、苏州排名互换,郑州长沙排名互换,青岛、沈阳排名互换。即杭州、苏州、郑州排名上升一位,重庆、天津、长沙排名下降一位。
这份榜单是依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的,具体如何打分小编就不知道了。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几线城市,更多的是一些房地产商、投资商和有关机构制定的市场战略而划分的,国家并没有对城市进行划线等级,也没有公布相关的划分标准,所以关于这份榜单,个人认为参考价值更大一点,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很多机构天天都在搞这些排名,什么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有什么用?难道你给个排名就能代表他真的有那么强吗?就真的是新一线了?
?除了北上广深,这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以外,其他的任何城市在我看来都是在蹭热度,这四个城市是广大人民X众都认可的,而且没有人会去质疑的,真真切切的就是我国的四大一线城市。
?而近些年一个新词“新一线”不知道从何时起频繁的进入人们的视野,今天一个排名,明天一个排名,我觉得除了北上广深,其余的城市都只能叫做二线城市。
?那么说到新一线也无非就这么几个城市在争,南京、成都、杭州、重庆、武汉等,那么到底谁才是北上广深之后第一新一线呢?我想谁都没有资格,原因就是不服总,谁要是能取得北上广深那样的肯定度,也没有人去质疑,那么他就是新一线第一,继北上广深后第五城。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财经周刊,每年一次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极大关注,虽然是民间媒体对我国300多个城市的综合评价,不具有官方色彩,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被社会大众和商业市场所接受和认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每年一次的新一线城市排名,竞争都非常激烈,因为能进入到新一线城市,就相当于对城市身份和实力的认可,方便对外招商引资和吸引资本的注意,从而有利于该提升综合竞争力。
我们对比2019年和20X两年的新一线城市名单,变化还是相当的大,有人高兴欢喜,就有人悲伤失落,那么具体到底有哪些变化呢?
1.榜单总数没有变化,还是15座城市,但名单有了新成员。
每年一次的新一线城市名单,固定为15座城市总数保持不变,但是名单有了陌生面孔,那就是2019年二线城市的合肥和佛山,在20X进入到新一线城市的行列,排在最后两位,当然,在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得有两座城市被挤下去,2019年排名最后两名的宁波和昆明,这被无情的挤出了新一线城市的名单,掉落到了二线城市中去。
2.有4座城市的排名有所上升。
2019年排名新一线城市第3位的重庆市,在20X的得分超过了杭州,仅次于成都排名第2位;2019年排名第7的天津也超越了苏州,成为20X第6名;河南郑州也顺利从2019年的第10名,上升到了第9名;辽宁沈阳超越山东青岛,从2019的13名上升到了20X的第12名。
3.有4座城市的排名下滑。
2019年排名第2位的杭州,20X被重庆挤到了第3;苏州也被天津从第6赶到了第7;长沙下降一名,和郑州位置互换,从第9下降到第10;青岛也从12位下降到13位。
4.一些城市的排名保持不变。
排名第1的成都还是第1,没有任何变化;武汉和西安分别保持第4和第5名不变;南京保持第8不变;东莞保持第11不变。
5.一些城市的得分提高了,也有一些城市的得分下降了,但有也有关系户。
得分上升的城市,从分数增加的多少排名:东莞增(+3.67分),郑州(+3.33分),长沙(+2.7分),南京(+2.61分),武汉(+2.16分),苏州(+0.59分)。
得分下降的城市,从分数减少的多少排名:西安(-4.1分),杭州 (-2.3分),青岛(-1.79分),重庆(-1.67分),天津(-1.58分),沈阳(-0.58分)。
唯一保持不变的是成都,几年来依旧保持第1的位置,得分还是100满分,真是非常神奇。
综述,很多人对于第一财经周刊的城市等级排名,并不是特别的满意和认可,就是因为成都每年都是在榜首,而且得分都是100分,也难怪,第一财经周刊的所在地就在成都,让人有点任人唯亲,和看人下菜的感觉,有瑕疵导致无法服众。
但是,抛开一些小的瑕疵和遗憾,有总体大的方面,这份排行榜名单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大家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而不是揪住一些小瑕疵,去全盘否定第一财经周刊在这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