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和()被称为小李杜(为什么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网友提问:

对于有“小李杜”之称,其中的李商隐抄袭大家怎么看?

优质回答:

李商隐应该不会想到,他会在一千年后成为抄袭者,去盗窃一个晚辈的作品。更不会想到被誉为“大唐三李”之一(另外二人是李白、李贺)的自己,会在千年之后被评价为“冷门诗人”。至于李商隐的微博……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全唐诗》、《唐诗三百首》收录的作品中,李商隐的数量在最前列。他作品词藻华丽,读起来使人流连其中。李商隐幼年丧父,造成他心理自卑。成年后又陷入“牛李党争”,他的恩师是牛党骨干,岳父却是李党元老,这种特殊的身份,使他遭遇两党的排挤,始终不能在X上有所作为。因为这种种经历,他的诗词意思隐晦,有种朦胧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成就是非常高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X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也是唐代律诗的精品,几乎每一联诗句都能作为千古名句。

说起文学史,“小李杜”作为晚唐文学的代表自然不能被忽略,可现在依然有人不知道他。唐诗宋词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是要重点学习的,几乎每一篇收录的作品都要求学生背诵。能说出李商隐是冷门的抄袭诗人,可见有多么无知!

我国一直以有辉煌的历史而自豪,可由于西方X文化的渗入,一部分人开始崇洋媚外,屡屡闹出笑话。比如X子说象棋起源于印度,因为中国没有大象,印度有。难道楚河汉界也是印度的?曹操曹冲也是印度人?更有甚者,在一个街头采访中,问起南京大X的事情,十几个青年只有一两个猜对了。嗯,是猜对了,他们的回答是:可能是日本吧?可能在他们心里,小鲜肉穿的什么颜色的袜子X都比这些更重要吧。

借用和李商隐齐名的杜牧的一句诗:商女不知X恨,隔江犹唱X。

其他网友回答

从李商隐“抄袭”之嫌来看李商隐的诗

第一次听说有对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抄袭之嫌的指责,《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客中写给夫人的诗,情景和意景并不复杂,读此诗的注就能明白。李商隐不说是晚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也是最负盛名之一的诗人。李商隐除了在诗歌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外,其骈文的文学功底也很深厚,文学价值极高,与另一位大家温庭筠并称“温李”。

说李商隐此诗有抄袭之嫌真不知从何说起,研究李商隐的诗,特别是研究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诗大有人在,近一点说,有清代的纪昀,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陈寅恪,台湾著名学者、作家高阳都对李商隐的诗作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也没有听说他们研究出李商隐的哪一首诗系抄袭而来。李商隐的诗歌已经成为典范,影响了自他之后的一代又一代,只有后人模仿他、追求他的风格。因此,我认为不管指责者出于何种心态,李商隐就是一坐山,X山!你搬不动!故不必理会!

“小李杜”之称是相对“李杜”而言,“李杜”是指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李商隐与杜牧能和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不是浪得虚名,个人认为李商隐的诗气势上不如李白放的“开”,不如李白来的“狂”。李商隐的诗善于用典,特别是他的《无题》诗,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下面就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来看他的用典: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X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诗中: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用了二个典故。

贾氏窥帘韩掾少,说的是西晋故事。西晋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时期,有个权臣叫贾充,位高权重,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生有二个女儿,大女儿贾南风,在司马衷为太子时嫁给了司马衷为太子妃,司马衷即帝位后为皇后,二女儿贾午,也就是李商隐诗中的主角。贾充的二个女儿都是其貌不扬的人物,贾南风更是矮胖丑陋。相比起来,贾午身材短小但相貌总算还过得去,以贾充的门第,打扮出来应该有点X力的。

韩寿,字德真,南阳人,其曾祖韩暨在三国时期做过魏(曹操)的司徒,家世门第也还不错,加上少年风流,,有“才如曹子健,貌似郑子都”之称。走在街上,不X女都暗暗瞩目,许为爱慕的梦中情人。

韩寿为图仕途有个出身,投在了贾充的门下,贾充见韩寿果然如传说的那般风彩过人,考察了韩寿的才学后任韩寿为司空掾一职,主管贾充府中所有的文案,贾充的许多奏折文牍都出自韩寿之手笔。“贾氏窥帘韩掾少”的出处就在于此。

贾充十分欣赏韩寿,每宴集宾客幕僚,必请韩寿作陪,韩寿开始还有几分拘束,后来就逐渐放开了,时常借酒鸣才,高谈雄辩,滔滔不绝,众宾客也为韩寿的才华而喝采。某日也是宾客满座,韩寿照例口若悬河高谈阔论。哪知在屏风后的锦帷里,若隐若现的出现有女子的身影,众人以为是贾府的婢女,因此都没有在意。

躲在锦帷后X的不是别人,正是贾府二小姐贾午,正当妙龄的贾午,一片芳心早被韩寿勾摄而去!回到X,心中满是韩寿的身影,世上竟有如此美男子,若能与他结成夫妻也不枉了自己的一生。这贾午自从姐姐贾南风出嫁后,闺中无伴,很觉寂寞,加上少女更易怀春,又到了出阁嫁人的年龄,多少显赫门第的王孙公子的求婚都被贾充回绝,更使贾午暗中生出许多的失望和怨恨。此时见了如此这般能让自己魂牵梦绕的美男子韩寿,更是抑郁无聊,整天躺在床上,脉脉X化为长吁短叹,饮食不思竟害上了单相思病。

贾充夫妇还蒙在鼓里,以为女儿偶感风寒,每天请医调理,医生几番诊治,也知道贾午是少女怀春,爱上了某个人,得的是所谓的相思病。但此话对作为医生的来说,是万万不能出口的,祸从口出啊,相府千金的脸面X?连续的医治,服药依然无效,贾充的夫人,名叫郭槐,更是焦灼万分,一昧责怪丫鬟婢女服侍小姐不周,致使X重病,婢女丫鬟倒是比贾充夫妻要明白些根源,苦于说不出口,只能忍受责怪。其中有个贾午的心腹丫鬟,对小姐的心思和病根病因一清二楚,心里也有些计较,此时见小姐如此病重,日里精神恍惚,夜里梦中呓语,唤的都是韩郎,于是乎,这位丫鬟决心为小姐冒一回险了。

她悄悄来到贾充幕僚的住处,找到了韩寿,如实告知小姐的病情,韩寿也是聪明伶俐之人,相府小姐思念自己成病自然是既感动又惊喜,但不敢贸然X,只能表示对此爱莫能助,这丫鬟当场发怒,指责韩寿,君若不往相就,就枉对我家小姐一片爱慕之心,更是害死了我家小姐。韩寿听到丫鬟的指责,心动了,转弯抹角的问及小姐的相貌,那丫鬟口吐莲花说贾午是沉鱼落雁,举世无双的美女。韩寿正当少年好色之时,也就不顾什么利害,应允了私下约会贾午。

丫鬟回房细细告知了贾午,贾午为情所迷,叮嘱丫鬟马上安排,当夜就要见面,丫鬟也不怠慢,当即又与韩寿约定。一切准备停当,三更时分丫鬟到花园后墙处悄悄等待,韩寿越墙而来,引到贾午闺房。至此,两人恩爱X,互吐衷肠。让韩寿奇怪的是贾午的床帷之中有一股特别的幽香,那是一种从没有闻过的沁人心脾的香味。原来此香是由西域进贡皇室的一种奇香,晋武帝特赐给贾充,贾午从她父亲那要来的。韩寿对此香大加赞叹!贾午见韩寿喜欢,就赠给了韩寿一些。自然,两人的偷情幽会也就是常事了。

韩寿得香后也不敢拿出来让人知道,但此香有个特点,只要一着人体,香味经月不散,韩寿在贾充府中当差,同僚们都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异香扑鼻而来,又不见他身上有什么香囊,问他也是含糊其词不说什么,因此被大家觉得是桩奇事。此事传到了贾充的耳中,贾充心里明白,这是西域奇香。但此香除皇宫外只有大司马陈骞和自己有一点,还是皇帝特赐的。贾充视为珍宝,除了分一些给妻女外,其他的都秘藏了,又怎么可能到韩寿之手?再想到女儿贾午的病忽然痊愈,面色上看着还春色无限,难道这里有什么联系不成?于是贾充在半夜时分,诈称有贼人偷盗,传集家仆四下搜查,搜到园墙,发现了足迹,便报告了贾充,到天明贾充传集女儿贾午的侍婢丫鬟,秘密查问,一吓二骗,知道了全部实情。夫人郭槐还不十分相信,亲自询问女儿,贾午倒也有担当,和盘托出,表示除了韩寿谁也不嫁,郭槐心疼女儿,便极力劝说贾充将错就错,将女儿嫁给韩寿,身名两全!

史上传说,韩寿X,其实应该是贾午X,说韩寿X只是引伸后的喻意。

再看第二个典故:宓妃留枕魏王才。这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李商隐用的是汉末魏国曹植所写的《洛神赋》。相传洛水之神是女的,即宓妃。曹植开始写这赋用的是《感甄赋》的名,这个甄指的是其兄魏文帝曹丕的妃子甄氏,后来被改名为《洛神赋》。

汉末光和五年,上蔡令甄勉生女甄氏,据传甄勉之妻张氏X时梦见一个仙人,手执玉如意,立于其侧,临产又见仙人入房,以玉衣盖张氏之体。甄氏出生后,自小到大,性格非常的好。有一叫刘良的相士,看了甄氏的相后说,此女之贵,贵不可言。

甄氏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袁熙对这位妻子似乎不是太怜香惜玉的,使得甄氏婚后的生活相当苦闷。《古诗源》中录有甄氏的一首纯属闺怨的诗《塘上行》,抄录如下: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相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寝。

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

莫以麻臬贱,捐弃菅与蒯;

出亦复愁苦,人亦更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蓊;

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东汉献帝七年,袁绍拥冀、并、幽、青四州,与曹操展开官渡之战,被曹操打得惨败。战乱之中,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即后来写《七步诗》的曹子建,在洛河边洛河神祠偶遇藏身于内的袁绍儿媳、袁熙之妻甄氏,曹植惊于甄氏的X,赠甄氏白马一匹帮助她逃回邺城,甄氏回赠曹植随身佩戴的玉佩以谢解危之情。官渡之败,导致了袁绍的死亡,袁绍死后,其子袁谭、袁尚、袁熙因争权而内讧,自相残杀,最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曹操次子曹丕,当时十八岁,随父从军征战,攻入邺城后直入袁绍府第,见到一中年X和一少年X,中年X是袁绍之妻刘氏,少年X即袁熙之妻甄氏。曹丕为甄氏的美貌而动心,甄氏也不免为了身家性命,又见曹丕也是一翩翩少年,英姿潇洒仪表风流,不由得芳心大动而含情脉脉。等曹操进入袁府,见了甄氏也是心动不异。然而儿子曹丕对父亲曹操说到:儿子一生别无它求,只要此人在侧,此生足矣!望父王念儿壮年无人相伴之故成全。话说到此,曹操无法拒绝,便让人做媒,曹丕娶了甄氏为妻。

曹操、曹丕父子经常在外征战,曹植因年龄较小没有随父兄从征,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強记,十岁即能撰写诗赋。因此,是曹植经常陪着甄妃这位美艳而又多情的X,消磨了无数个风晨雨夕和花前月下。年龄小于甄妃的曹植表现出了天真无邪的情意,使甄妃陶醉在虚无漂渺的快乐之中,毫无顾忌的施展出了母性的光芒和姐姐般的爱,同时也沉醉在曹植的才华之中。曹植也给予了甄妃无限的柔情X,两人的浓情快速地升到了难分难舍的程度。

曹丕在曹操去世后,继魏王位,对曹植与甄妃的暧昧情意耿耿于怀。当篡夺汉室皇位称帝后,封曹植于临淄,为临淄王。曹植心中愤恨,常借酒说些悖常之语,临淄监国灌均趁机弹劾曹植。于是曹丕欲趁此机会置曹植于死地,幸亏太后卞氏相救得以免死。著名的《七步诗》就是曹植在曹丕的副迫刁难下作出的: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丕称帝后,内宠彼多,最爱的是郭氏。郭氏善媚,更善谋。曹丕能被立为太子继位,据说郭氏出力不少,曹丕称帝后,本想封郭氏为皇后,但因前面还有一个甄妃,郭氏仅封为贵嫔。曹丕对甄妃与曹植的关系难以释怀,因此甄氏尽管生了曹丕唯一的一个儿子曹壑,也仅仅封了一个妃位。郭氏为谋皇后之位,多方设谗谋间,曹丕听信郭氏,就把甄妃留置邺城。后以甄妃心怀怨望而赐死,甄妃之子交郭氏扶养。

甄氏死后,某次曹植进宫,曹丕将甄妃用过的一个盘金镶玉枕赐给曹植,曹植睹物思人,不免触伤情怀,回程中经过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中梦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对曹植说出了:我本有心相托等语。曹植一惊而醒,南柯一梦自是因情而来。逐就舟中写下《感甄赋》一篇,借洛河水神宓妃为甄妃的化身,抒发了蕴积已久的思恋之情。

赋中写经过洛水,遇见了美丽的洛水女神宓妃,相互产生爱慕,但因神人殊途,不能结合,不得不怅怅而别。他描写甄妃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质无加,铅华弗御,云望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面辅承权,环姿艳勉,仪静体闲,柔软绰态,媚于语言。”

曹植死时,甄妃的儿子曹壑已登帝位,为X帝,得知X的死状,为甄妃改葬。曹植的遗著大都被曹壑所得,《感甄赋》是曹壑重点要拿到手的,当然也在其中,原因就是牵涉到母亲与叔父之间复杂的感情,行迹太过明显。因此,《感甄赋》被曹壑改名为《洛神赋》。

我甚至怀疑,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洛神赋》,其内容已经不是曹植的原作,很大可能是被曹壑改写过了。

其他网友回答

只能说:说李商隐是抄袭的人无脑、无知,坐井观天还自以为是。真是想出名想过头了,虽然真的出名了、全网皆知了,但却是骂名,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