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上古神话故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位大神?为什么呢?
优质回答:
回答:
上古神话中,我比较喜欢《精卫填海》的故事。
传说古代炎帝有一个最宠爱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她从小聪明懂事,美丽可爱,深受炎帝与所有人的喜爱。
有一天,女娃在海上游玩时,乘坐的小船被滔天巨浪席卷碾成了碎片,女娃也随之被旋涡吸入了大海的无底深渊。
可是,几天过后,女娃的灵魂却变成了一只神鸟,花脑袋,白嘴壳,红爪子。它在海面上翱翔时,会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呼它“精卫”。
这个“精卫”鸟儿每天栖身于布满拓木林的发鸠山上,它非常痛恨海魔夺去了自己的生命,为了不让其他人们再被大海吞噬,“精卫”神鸟从此就决定用石头和树枝能够将大海填平。海魔不理解精卫为什么这么恨它,只好任由它干。
就这样,精卫日复一日、成年累月地工作。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至今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那些做事意志坚定的人。
《精卫填海》的故事告诉我们精卫善良的品性和永不屈服的意志力。我们要学习“精卫”神鸟的顽强意志。
其他网友回答
炎帝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大神。是他传受了我们耕种技术,在大家的心里都称其为神农。他为了医治好人间的的瘟疫,冒着生命危险去历经磨难,尝尽百草剧毒才研制出了对抗瘟疫的药方来。人间的瘟疫才得以控制。中华的中医技术也是有很多得利于神农本草纲目中的记载!所以我觉得神农才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大神!其他的大神都不知道有没有这号人,所以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伟大!
其他网友回答
上古神话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个人蛮喜欢流传很广的大禹治水,因为这个传说大禹就在我们这里的绍兴人,所以非常有亲近感,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说白了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抗击洪水,但是这项工程他做了九年却一直不成功,最后鲧被放逐羽山而死。
后来等舜帝继位以后,便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大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
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有时间去X,可以说是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但是,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大禹治水”到底治的是哪里的水呢?
在历史资料中曾记载,“大禹治水”是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冀、青、徐、兖、扬、梁、豫、雍、荆,然后分区域进行治理。
但很多人对此觉得有疑问,似有夸大之处。他们认为其实夏代初期的疆域绝没有如此之大,那又如何划天下为九州呢?
并且根据传说,大禹吸取了父亲治水的教训,改堵截的办法为疏导,有阻挡洪水流向的地方,大禹就想办法给它开辟出一条水路来,让洪水可以顺流而下,不至于泛滥成灾。而凿开的这条水路便是在一个叫龙门的地方。
而这个龙门现在是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陡立,十分险要。由于这里是大禹凿开的,所以龙门又称禹门口。但按夏代的施工技术水平,绝对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程。
别急,还有传说,据说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那时的洪水其实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陆地上来。这是世界性的,所以许多X都有被洪水所淹的传说。
洪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
《孟子·滕文公》中也说:“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大家都知道中华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发源于西部,滚滚东流。不论水大水小,都不会是“横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
而据《史记》中的记载,大禹治水共疏导了九条河流,弱水疏导至沙漠地带,将黄河疏导过龙门山,最后流入大海,将汉水向南疏导注入长江,开通汶山疏导长江,疏导沇水进黄河,疏导淮水入大海,渭水进黄河,洛河进黄河。由此史料记载再加上今天的地理知识可知,大禹当年治理的水域分别为黄河、长江、淮河和注入沙漠之中的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