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魏将姜维和X投降蜀汉后为什么那么忠心?
优质回答: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一个乱世,乱世之中从一个阵营投靠到另一个阵营是很普遍的,比如说曹操手下五大谋士,有一人是从敌营投靠过来的,这就是是贾诩,再比如曹操手下五子良将,有三人是从敌营投降过来的,分别是徐晃、张辽和张郃。
一般来说,投靠都是从实力小的一方向实力强的一方来投靠,上面说的四个人都是如此,原因很简单,人往高处走,谁更厉害,谁更强大,一般就投靠谁,但是,强大的曹魏先后有两员将领分别投靠了蜀汉,这两员将领都成为蜀汉的社稷之臣,更为奇怪的是,这两人对蜀汉都是忠心耿耿,这是非常罕见和极为难得的。
第一个由曹魏投靠蜀汉的将领是X。
X是益州巴西郡宕渠人,也就是今天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X祖上是南方的板楯蛮族人,这一X是土家族的前身之一,后来X跟随当地的部落首领賨邑侯杜濩与七姓夷王朴胡一起投靠曹操,成为曹操手下一名X校尉,这一年是公元215年,曹操刚平定汉中拿下张鲁后不久的事。
X
四年后的公元219年,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发生战争,刘备利用斩杀夏侯渊的优势,同时依靠险要地形对曹操避而不战,曹操因为补给困难,选择将汉中百姓迁往关中,随后就结束汉中之战退兵了,而在战中,身为X校尉的X却趁机投靠了刘备。
虽然曹操在汉中之战失利,但是,曹操的势力明显强于刘备好多倍,刘备的地盘就一个益州,曹操占据了天下十三州中的九个州,谁都知道曹操实力强,还控制了皇帝代表了朝廷,留在曹操那不是更有前途吗?在当时看来,X背叛曹操投靠刘备的行为,不是弃明投暗吗?那么问题来了,X为什么要投靠刘备?
第一个原因是:X显然是板楯蛮族人,但他显然很怀念家乡,X的家乡在益州巴西郡宕渠,这里现在是刘备的地盘,如果一直在曹操那里,就得背井离乡,也许宕渠还有X的亲人和族人,也许X过于思念家乡,所以X要离开曹操投靠刘备。
X与马谡
再说了,之前X离开家乡投靠曹操,是因为部落首领的主意,X是身不由己,在曹操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还是思念家乡,古人的乡土观念很重的,尤其是外族人,所以X趁曹操与刘备发生汉中之战时,离开曹操主动投靠了刘备。
第二个原因就是:X在曹魏感觉没有前途。X是蛮族人,虽然当了个X校尉,可这不过是曹操临时安置蛮族人的临时职位,可能永远也不能转正,再加上X没有文化,不识字,在人才济济的曹魏X,得到重用的机会不多。
另外,X虽然跟随部落首领一起投靠曹操,但实际上这批人曹操是防备的,一是非我族类,二是賨邑侯杜濩与七姓夷王朴胡是地方实力派,处理得好会忠心,处理不好就有反叛的可能,是被曹操防备的部落,也不太可能受重用,所以X离开。
X成为汉中守护神
X投靠刘备后,很快得到升迁,投靠刘备的当年就被任命为牙门将军,从X校尉到将军,X连升三级,跳过了校尉、中郎将,直接升牙门将和裨将军,后来X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街亭之战中立功,他劝谏马谡不要上山扎营,同时率领少数军队牵制了张郃,保证了蜀汉没有被打得大溃败,成为第一次北伐中唯一一个受到升迁的将军,被任命为讨寇将军,封亭侯,统帅蜀汉的特种部队无当飞军。
诸葛亮及魏延都去世后,X又接手吴懿的汉中太守之职,成为镇守汉中的守护神,要知道汉中是蜀汉北大门,是曹魏唯一能攻击蜀汉的必经之地,是蜀汉国防的重中之重,X镇守汉中长达14年 ,没有出过一次差错,没有犯过一次错误,还因为英明的指挥,挫败了曹魏大将军曹爽的侵犯汉中之战,也叫兴势之战,更为重要的是X对蜀汉忠心耿耿。
X以一个降将身份,为何对蜀汉忠心耿耿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忠于蜀汉,就是忠于家乡,X是为家乡而战。前面已经讲过X投靠蜀汉是因为思念家乡的原因,所以家乡对X来说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就不难理解X为何忠于蜀汉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X在蜀汉得到了重用。X在曹魏只是个X校尉,一投靠蜀汉就是牙门将和裨将军,不久又升为讨寇将军,还被封了侯,诸葛亮去世后,X成为安汉将军X汉中太守。
公元243年,X又被封为镇北大将军,仍然镇守汉中,这是典型的军政大权一把手的职务,成为蜀汉X三大边境军政大臣之一,地位非常高了,相当于蜀汉三大军区司令之一,除了蜀汉朝廷之外,就数X的汉中太守、镇北大将军最为重要了,比永安和南中都要重要,蜀汉对X重用,X对蜀汉忠心,这是典型的相互成就。
姜维
第二个由曹魏投靠蜀汉的将领是姜维。
姜维是魏国凉州天水郡冀县人,也就是今天甘肃省甘谷县人,他的父亲是魏国小官吏,因为战死沙场,姜维就接了父亲的班和职务,成为魏国天水郡参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和天水郡主簿尹赏、功曹梁绪、主记梁虔一起受到太守马遵的猜忌,马遵不愿意让姜维等人进城,前面进不了城,后面又是蜀汉大军到来,无路可走,于是姜维四人一起投靠了蜀汉。
所以姜维投靠蜀汉的原因很简单,受到太守的猜忌,无路可走之下投靠了蜀汉。
姜维投靠了诸葛亮之后,很快因为才能而得到了火箭般的升迁,投靠的当年,姜维就被封当阳亭侯,兼奉义将军,没过多久,又升为征西将军,同时还有兵权,统领蜀汉精锐五六千虎步军,诸葛亮去世之后 ,姜维又被任命为辅汉将军,蜀汉第一任辅汉将军是李严,第二任是张裔,这个职务并不低,李严当年可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人。
姜维忠心耿耿
随后,姜维是一路升迁,从辅汉将军到镇西大将军,再到卫将军,最后到大将军,姜维以一个降将身份,成为曾经母国的敌国蜀汉X的大将军,大将军可是最高军职,相当于三军总司令,这简单是一个传奇,也是三国所有降将中身份最高的人。
在蜀汉晚期人才凋零的时候,基本上是姜维一个人在力挽狂澜,苦苦支撑,姜维前后11次北伐,胜多负少,以蜀汉的弱势实力,不断地发动对曹魏X的进攻,以进攻为防守,成为蜀汉后期唯一顶梁柱,在面对曹魏大军逼近之际,同样是姜维一人在苦苦支撑,率领数万军队死死地挡住了魏将钟军的15万大军,如果不是邓艾偷渡阴平,蜀汉X根本不会灭亡,当时钟会已经有了退兵之意。
即使是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之际,姜维都没有放弃为蜀汉复国,连皇帝刘禅都放弃了,而作为曾经的降将,现在的蜀汉顶梁柱大将军姜维居然没有放弃,还有苦苦支撑,以自己最后的能力与忠心,为蜀汉复国大计献出了最后的力量,姜维的忠心天地可证、日月可鉴。
姜维成为蜀汉的顶梁柱
那么姜维为什么这么忠心呢?
因为姜维和诸葛亮是同样性格的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维也是如此;诸葛亮两袖清风、大公无私,姜维同样不置产业,身无长物;诸葛亮忠心耿耿,姜维同样忠心;诸葛亮一生为了理想北伐,姜维前后11次北伐,比诸葛亮还要多,因为姜维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北伐中原,建立功勋。
一个有理想的人是有信仰的,是正直忠义的,为了实现理想,姜维只有忠心耿耿,一心为蜀,同时,姜维忠心报国也要报答诸葛亮的重用之恩和蜀汉的提拔之义。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都从功利的角度解释了降将的忠心。有道理,但也有点片面。的确,降将似乎是没有回头路,降了蜀汉又降魏,似乎是很没面子。但是,在当时投降东家又投降西家的“三姓家奴”们一点儿也不少。贾诩,徐晃,张辽,甘宁,太史慈,黄忠等等那么多降将,甚至有像张郃这样不止投降过一次也能做到高官厚禄的人一大把。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投降虽然没啥面子,但也没那么惨。退一万步说,再惨,也惨不过像姜维那样,死于乱军之中。
但他在刘禅投降之后,依然“执迷不悟”地去想着复兴故国,做着“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的美梦,为什么?
人是趋利的,没错。但人也是有感情的。分析历史人物的时候,只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会过于片面,甚至走向唯阴谋论的危险境地。
为什么姜维投降后的忠心耿耿?这难道是个很难的问题吗?就用我们最淳朴最简单的角度去想,这个人,看着诸葛亮的一言一行,最终被感染,被感动,以至于自己也成为了和诸葛亮一样,成为一个为大汉陨首结草的人,很奇怪吗?
感情就是这么回事,有那么多一二X道理可讲的吗?
其他网友回答
东汉末年,X雄并起,各路诸侯为了成就自己的霸业到处招贤纳士。所以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人才流动是很频繁的。这里面就有魏国大将降了蜀国的,如题主所提到的姜维、X、夏侯霸等。
确实诚如题主所问,魏将姜维和X在投降蜀汉后都十分忠心,即使刘备、诸葛亮去世,他们依然为了保卫蜀国安危而忙碌一生。我认为之所以他们两个对于蜀汉X能够做到这样的忠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认为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虽然蜀汉X在三国中并不是最强大的,但蜀主刘备却是个知人善用且心存仁厚之人。另外,在X社会,人们对于权力的正统性有着执着的追求。刘备建立蜀汉X的时候,是打着“刘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的大旗,在天下人眼中是匡扶汉室的X,是名正言顺的X。
所以,姜维和X在投降蜀汉后,认为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归宿。有地盘、有兵有将,且是名正言顺的X,除了刘备再无其他,所以他们投降蜀汉后十分忠心。
二、蜀汉对他们俩十分信任;
虽然姜维和X是以前是魏国的将领,但是他们来到蜀汉后,并没有因为这样过往的经历而受到歧视,反而都受到了重用。
姜维,在魏国时仅仅是一名天水郡的参军,很不起眼。在投降蜀汉后,他的军事才能得到诸葛亮赏识,在诸葛亮去世后成为了率领蜀汉大军继续北伐事业的继承人。所以到了蜀汉后,他从一名参军做到了蜀军的三军统帅,最后官拜“大将军”。这样看来姜维深受蜀汉X的信任,所以他十分忠心。
X,在投降蜀汉前,也只是一名校尉,在随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时兵败投降了蜀汉。此后,他也是深受蜀汉X信任,多次升迁,最后做到了“镇北大将军”,掌管汉中。所以他也十分感激蜀汉X对他的信任,对于蜀汉十分忠心。
所以,可以看出,在投降蜀汉后,姜维和X的人生都走上了顺坡路,蜀汉X对他们给予的这份难得的信任,使得他们俩在投降后忠心报效蜀汉。
三、已是降将无法再次叛变:
在古代古人讲究“从一而终”,认为随意背叛原来主家的人品德败坏,是不值得信任的。如吕布,虽然是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但因为他先后背叛自己的主家,被世人称之为“三姓家奴”,最后在兵败被俘后,想投降曹操却不被接纳,在刘备的建议下,被曹操处死。
姜维和X,已经从魏国出走投降了蜀汉,如果再一次背叛蜀汉,那么能去的也只有“三足鼎立”中的最后一方势力“东吴”了。可是,东吴也是人才济济,对于一个多番背叛主家的人,肯定不会再相信和接纳了。
所以,他们俩深知这一点,已经没有了退路,与其冒着大的风险去背叛,还不如在蜀汉X努力拼搏,建立一番事业。
问题小结: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姜维和X虽然以前是魏国的将领,但是因为他们投降蜀汉后深受蜀汉X的信任,自己也认为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再加上多次背叛原主家的人是不受世人待见的,所以他们俩投降蜀汉后一直忠心耿耿,再也没有想过叛乱。
其他网友回答
在魏人才济济,得不到重要,在蜀人才稀缺,有发展空间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207年,隆中茅屋里,47岁的刘备听诸葛亮陈说三分天下之计,那一年,诸葛亮27岁。
公元228年,冀县城外,48岁的诸葛亮受降走投无路的姜维,那一年,姜维也是27岁。
历史有时候就是如此的巧合,诸葛亮、姜维都是在27岁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实现“兴复汉室”的共同理想,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维在来到蜀汉后,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称他是“凉州上士”。诸葛亮病故后,更是继承诸葛亮遗志而多次发动北伐,虽然这一做法历来褒贬不一,但是他是蜀汉后期少数存有“克复中原”理想的人,他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向国家尽忠。?
姜维在刘禅投降后,他原本可以安分投降、安度余年。但是他诈降钟会,怂恿钟会叛乱,期望以此来为蜀汉复国。一国之君已经投降,而身为臣子的他还在做最后一搏,可见他对于蜀汉的忠心。可惜最后计谋失败,姜维也死在乱军之中。姜维身死,蜀汉彻底凉了。
在叹息姜维的忠义同时,不禁有一个疑问。姜维原本是一名魏将,在蜀汉是降将身份,为何对蜀汉如此忠心,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虽然姜维是一名曹魏降将,但是诸葛亮对于姜维很是赏识,也很器重,让他统领精锐的虎步军。数年间,就升迁他做了征西将军。诸葛亮对于姜维有知遇之恩,诸葛亮故去后,姜维通过向蜀汉尽忠的方式来报恩。这就像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而为蜀汉殚精竭虑、付出一生。
心存汉室
诸葛亮和刘备有着共同的人生理想,那就是“兴复汉室”。但随着,汉朝灭亡,三国鼎立已成定势,心中尚存汉室的人越来越少了。直到诸葛亮碰到了姜维,《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曾评价说,
>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
由此可见,姜维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心存汉室。刘备一直以汉室正统自居,在汉朝灭亡后,心存汉室的姜维留在蜀汉,也还能为汉室效力,这也是他向诸葛亮投降的一个原因。
这里插一句,姜维的父亲也是为了守卫大汉疆土付出生命,这样的行为可能在姜维的心中烙下尽忠大汉的烙印。
人生追求
姜维为人不贪恋物质,三国同时代蜀汉官员郤正对他的评价是,
>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X无声乐之娱。
那么姜维的追求更多的可能是精神层面的,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在人才济济的曹魏,姜维奋斗一生,最后可能和自己的老对手郭淮一样,做到车骑将军。但是在蜀汉,他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更大的成就。
实际上也是如此,姜维最后做到了蜀汉大将军,执掌蜀汉军事大权。但是,姜维在53岁,费祎去世后才实际掌权。在此之前,他也一直为蜀汉竭尽所能,与他的职位无太大关系。实现人生追求,并不是姜维为蜀汉贡献一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一点放在最后。
姜维同诸葛亮类似,也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为蜀汉贡献了一生,乃至献出生命都在所不惜。这和他是否是降将、是什么身份,并没有多大关系。三国时代降将多了去了,张辽、张郃、太史慈都是降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为了自己的君主,甘愿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