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宫冬天怎么取暖(故宫是如何取暖的)

网友提问:

故宫过去冬天时皇帝怎么取暖?

优质回答:

在古代的时候曾经有过四次寒冷时期,而清朝就处于第四个寒冷时期,尤其是在古代的京城,不但是寒冷时长长达150多天,而且温度还很低,最低的时候能够到达零下二十多度。

那么在这样寒冷的情况之下,住在紫禁城中的皇帝又是如何取暖的呢?

先进科技:地炕

古代不像是现在有着新鲜科技,不但是有着空调还有防寒工具,那么皇帝取暖靠什么?其实让后人所惊讶的就是,古代皇宫之中早已经有了地暖,那时候被称之为地炕。而在明朝晚期时的记载就能看到,古时候太监内侍在晚上的时候开始燃烧地炕,以供暖气。

而到了清朝的时候也是一样,延续了明朝时期的这种地炕方式,那么地炕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紫禁城的一些主要宫殿下面都修建了很多的火道,然后点燃了的木炭就丢在地炕的道口,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就能通过火道来传递温度,并且让宫殿中的地面发热,这样一来室内的温度也就随之升高了。

传统方式:火炉

自然取暖最好的方式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烤火了,所以火炉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取暖方式,在紫禁城之中也是一样,像是一些没人的宫殿之中都会在火盆取暖,而在现代的很多文物之中也能看到当时所用的一种火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熏笼。

当然皇宫之中的火盆还是和民间的有所区别,为了能够体现皇家的尊贵,所以熏笼一般都被制作的非常精美,有的火盆还会加上金属制作而成的网盖,这也是为了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减少火星外溅的可能。

但是火盆再漂亮也不见得实用,原因就是因为紫禁城太大了,每一个宫殿不知道要放多少火盆才能让人进来之后感觉如沐春风。还有就是火盆毕竟是个危险的玩意儿,很容易引起火灾,古时候的消防措施不如现在,所以很火盆依旧不是最好的选择。同时燃烧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容易中毒,这也是一个弊端。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的常见取暖方式,比如增添衣物,多穿一些;又或者是吃一些温暖的食物,比如说火锅;可千万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何况还是一国之君的生活,自然很多也是值得后人叹为观止的方法和工具,总而言之皇帝并不缺少取暖的方法,甚至比现代人还舒服也说不定。

其他网友回答

白居易的通俗叙事诗《卖炭翁》告诉我们,古代宫廷皇室取暖靠木炭。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木炭,原打算换点钱解决“身上衣裳口中食”。虽然身上衣服单薄,却希望天气寒冷好有人来买木炭。夜里一场大雪后,卖炭翁清早赶着牛车满载木炭,从凝冻的路上来到皇城外。时逢‘’牛困人饥日已高‘’时,来到城门外的泥泞路上等着买主。‘’翩翩两骑来是谁‘’?原来是宫中的‘’黄衣使者白衫儿‘’被差遣出来征购木炭。‘’手把文书口称敕‘’,宫中差人向卖炭翁宣读了宫中征购木炭的文书,然后强行命令卖炭翁将牛车牵进城门。‘’一车炭,千余斤‘’,皇家来人拿走‘’惜不得‘’。系在牛头上的‘’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是全部‘’一车炭,千余斤‘’所卖得的钱。

木炭取暖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吗?

参观过故宫建筑X就会发现,古代宫廷居室通常空间较大。据史料载,唐朝时期的皇家宫殿—–西安(长安)的大明宫总面积甚至超过北京故宫建筑X,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皇宫建筑X。而且由于当时还没有玻璃,所以窗户和镂空门都是用纸糊。于是木炭在燃烧时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在宽敞而通透的空间里,与大面积的新鲜空气混合,从而使一氧化碳的浓度大大降低,因此居室里的人不会因缺氧而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