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汉末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皆非庸主,为何他们的X都是数代而亡?
优质回答:
因为历史上没有这个定律,即英雄的后代还是英雄。你不可能祈求三人的后代和他们一样牛掰呀。这样的说法一般出现在东西方的神话中,其实也就是血统论了,但是,这个理论除了有些英雄色彩之外,其他的根本不值一提。
三国乱世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个时期之一。这段历史因为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描述,历史夹杂着演义,虽说失真了许多,但却更加有趣味性了。
三国对立的局面其实是在曹X之后才正式出现。曹操的儿子曹丕废黜了汉献帝,通过禅让仪式,建立了魏朝,之后刘备也称帝,建立蜀汉,江东的孙权虽然没有称帝,但实际上也一直是独立的割据势力。可以说,蜀、魏、吴三个国家的建立者都是历史风流人物,个顶个的厉害,但是很显然,英雄的基因并没有一直流传下去。
曹操的儿子曹丕也是雄才大略的人物,除了军事上有些短板之外,还是算得上一代明君的,但之后的曹睿、曹芳等人就差劲多了,曹睿则在托孤辅政上出现重大失误,直接导致司马家族势力壮大,最终取代了曹氏。刘备的后代就更不用说了,人们说扶不起的阿斗,说的便是刘禅此君了,虽然近年来有不少人为其X,又说此君乃千古圣君,但任用宦官误国的圣君,咱还真看不上眼。至于孙权,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谥号为“大帝”的君主。他的前半生是明主,后半生则X不堪,在继承人上摇摆不定,导致吴国后来党争不断,耗尽了吴国的国力。
蜀魏吴三国的兴衰直接阐述了中国X王朝的在继承问题上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如果先代皇帝选择的继承人合适,比如说曹操的继承人曹丕,那么国家必定会强大和有所发展;但是,如果选择的继承人没有才能或者说软弱不堪,那么就很容易发展成权臣掌握国家X,导致国家衰落甚至邦国覆灭,比如说刘备的继承人刘禅,后期宠信宦官黄浩,导致君臣二心,最后蜀国覆灭,他自己也成了末代之君,再比如曹睿,把他八岁的养子曹芳扶上皇帝宝座,又怕小儿子没法胜任,找了两个辅政大臣,一个是大将军曹爽,一个是太尉司马懿,结果X果断落到了司马氏手中。孙权就更不用说了,立了十五岁的儿子孙亮为皇帝,结果小皇帝还是太年轻,没过一年,就被孙琳废了,其后的历代君主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妥妥的败家子。
王朝权力交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蜀魏吴三国在子辈或者孙辈皇帝身上,都出现了权力交接失误,导致国家动荡,X颠覆。而且,三国时期正处乱世,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疆域被三个国家划分,三家自尊为正统,一家诋毁另一家,这也导致三个国家权力流动很快,又因为战争多发,权臣就更容易掌握国家X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三个国家是不一样的。
一、先说曹操为开基之祖的魏国。
后世的X好像说过:曹操为将则有余,为君则有不足。这句话基本上是中肯的。第一,曹操的出身先天不足。虽然曹家自称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但谁都知道曹操的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因此他的政敌往往用这点来攻击他,他的这个身份在当时是很被人看不起的,特别是对一些自认为清流的人,他们内心里是瞧不起曹魏X的。因此曹魏X基本还是以曹姓、夏侯为核心,这也不是逼不得已。第二,世家大族在北方有很强的影响力。曹操的父亲虽也官居太尉,但他是在东汉后期买来的官,当的时间也不长,虽然曹家势力也比较大,也有钱,但算不上一流的世家大族。因此,曹操本人以及曹家与什么名士啊、豪族啊关系都不太融洽。大的例子就是曹操杀边让、杀孔融、整杨彪等等。但世家大族始终是北方的最强力量。曹操虽然灭掉了最强的袁家,但后来的河内司马家显然挑过了世家大族的担子,成为曹家的掘墓人。与其说曹操是因为司马懿鹰视狼顾而忌惮他,不如说是司马家身后的世家势力让曹操很不爽。第三、为了对抗世家大族的势力,曹操被迫严刑峻法、重用一些有才无德的人(其实这些人未必无德,只是出身不太高罢了)。这就曹操的名声上是个抹黑,而且总体老百姓以及手下官吏都不可能一直喜欢严刑峻法,曹家的X众基础必然薄弱。第四、曹操多疑的性格,错过了时机,造成天下不能统一。因此曹家是内外都有大敌。譬如说曹操攻灭张鲁时,就错过了趁机拿下刚进西蜀刘备势力的最好机会。第五、曹魏虽然在争夺天下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很大政治优势,但这也成为了它的一个负担。到曹丕废汉自立,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了。后来司马氏可依样画葫芦,就没什么人觉得不可以。第六、曹魏过于依靠曹氏宗亲,对有道德的世家压制太烈,也直接导致司马代曹时,世家大族即便不帮司马,也不会有谁替曹魏说话。(但即便这样,还钻出个王凌来,可见这些世家大族里还真有些人是有道德感的)
二、刘备的蜀国
第一、刘备的根基太薄。这点很清楚,刘备起兵,将不过关张、文臣开始只有简雍,在三家里是最薄弱的。后来到处收集,等诸葛亮北伐时,已经说:先帝聚集的豪杰已经死了大半了。这是人才方面的薄弱。第二、蜀国的国力也很薄弱。西蜀虽然总体还算富庶,但肯定比不上占据中原的曹魏和占据江东和荆州的孙吴,而且诸葛、姜维连年北伐,更消耗了蜀国的国力。第三、蜀国的内部荆州人、益州人以及刘备身边老将集团彼此间斗争比较激烈,李严的失势,使得益州人暂时败在荆州人手下,但益州人终究是西蜀正经的主人,这也给蜀臣向刘禅劝降埋下了伏笔。第四、诸葛亮也严刑峻法治国,虽然一时效果较好,但终究不是大家所喜欢的,孔明在的时候,因为他基本公平,大家也还服气,他死后,这种风气显然就有变化了。作为孔明的继承人,姜维长期带兵在外,恐怕也有多避朝斗的原因。第五、钟会拖住姜维,邓艾奇袭入蜀。这里面有侥幸成分,但长远来看,也是必然的,但邓艾的胆略,确实加速了蜀国灭亡。
三、孙权的吴国
第一、吴国内部显然也有着剧烈的斗争,即便是孙权还活着的时候,这种斗争的倾向也很明显。大家知道吴国的第一任丞相是谁吗?孙邵,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个很奇怪的事情。吴国内部,既有孙坚、孙策时期的老将、骨干将领集团,也有东吴本地集团,这本地集团里面还有吴(吴郡)、越(会稽)两派,因此他内部的斗争是颇为复杂的。第二、280年,东吴被灭时,晋朝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灭它也是理所当然。第三、吴国本来最依靠的是长江防线,但蜀国一灭,曹魏占据上游,后来晋朝借以灭吴,在军事上是占据地利优势的。所以说,吴蜀互为唇齿,这是当然的。第四、其实吴国对百姓的压榨是很严酷的,恐怕比曹魏还烈,又没有诸葛亮这样道德、政治俱优的人物,被灭也是正常的。
其他网友回答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先说魏国,曹操一生雄才大略,统一了北方,虽说有赤壁之战的失败,但也掩盖不了他的历史功绩,曹丕完全是继承了父亲的基业才得以建立魏国X,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什么英主,放着族人不用,重用司马懿,为后来的三马食槽埋下了伏笔,曹丕死后,曹芳继位,这个时候蜀国一直北伐,曹芳不得不重用司马懿来应对蜀国,这也使得司马家族的权力越来越大,人的X是无穷无尽的,权力一旦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就一定是有什么想法的,再加上后来的曹髦,曹奂皇帝的庸俗,司马家族取代魏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可以说曹魏X就是亡于司马家族,也就是X内部的争权夺利。
然后说蜀国,蜀国应该是第一个X的,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直到请诸葛亮出山之后,事业才迎来了上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以荆州为基础,东联孙吴,北拒曹操,西进取西川,才建立了自己的地盘。蜀国X后,由于甘宁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并且关羽被吴国杀害,刘备恼羞成怒,X不久之后就亲率大军伐吴,也不带诸葛亮,以至于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自己也病死于白帝城,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其实这个时候蜀国已经元气大伤,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渐渐回复,但是这个时候,魏国对天下也是虎视眈眈,所以诸葛亮主动出击,上表后主,开始了北伐,在北伐过程中,出现了几次失误,以至于北伐失败,使蜀国国力再次下滑,诸葛亮死后,还好有个姜维又维持了一段时间,但这个时候的蜀国已经无力抵抗魏国的进攻,后主刘禅也不思进取,最后被魏国攻进成都,后主被俘,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典故,蜀国就此灭亡,蜀国本就积弱,且人口少,人才补充不及时,国力空虚,灭国是迟早的事。
最后说吴国,吴国的雏形可以说是成立的最早的一个了,孙坚和孙策早早的就打下了江东的基业,孙权完美的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得以展开抱负,他西联刘备,北抗曹操,取得了赤壁大捷,自此奠定自己江东的地位,而且孙权这个人善于隐忍,在曹丕和刘备称帝的情况下,假意投降于曹魏,先称吴王,时机成熟之后才称帝,是为吴大帝。吴国自孙权之后偏安一隅,除了取得夷陵之战大捷之外,并没有其他发的军事活动,算是坐山观虎斗,看魏蜀两国打的你死我活,自己坐收渔利。吴国可以说是成型最早,灭亡最晚的三国X,蜀灭于魏,而魏亡于司马氏,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蜀国已灭,天下三分已收其二,统一是大势所趋,而此时的吴主孙皓也觉得自己打不过司马家族,直接投降,自此三分归一统,西晋建立了自己的大一统局面。可以说吴国是灭于大势,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以说吴国灭国也是历史的进程。
以上均为手打,望各位条友斧正,指教。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问题在于他们通过武力打破了旧缸,却没有告诉天下,他们这口新缸不能打破的理由,反而用行动告诉人们,武力及真理。那么这世界就会象所谓的武林一样,随时会冒出个自认为武功高强的人,挑起一场血雨腥风,三国之后的南北朝三百多年的黑暗历史就是证明。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对于世袭王朝来说,蜀国灭亡最早,执政42年,然后是魏国执政45年,吴国执政最长是58年。犹如元朝都未达百年。
既然小编提问,我也只能凭空想向: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时势造英雄,英雄辈出后,他们遭到了淘汰赛出局。
一种是子孙不争气,养尊处优,乐不思蜀,一代不如一代,败下来。
纵观历史,他们还是不错的,马上得天下雄据半百。看看美国,日本,韩国,四年,五年,一任还吵得不可开交。如果有个四五十年不换届,恐怕也会血流成河。像汉,唐,宋,明,清达三百年左右的,当算盛世。正如罗贯中所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明人活着会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