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都没有阻止司马懿夺位呢(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都没有阻止司马懿夺位之争)

网友提问:

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都没有阻止司马懿夺位?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其中长子曹昂早逝,次子曹丕继承皇位。剩下比较著名的就是曹植、曹冲、曹彰。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间是公元249年,我们记住这个时间点。那么这一年,曹操那25个儿子里,难道就没有一个站出来为老曹家说句话吗?很可惜,只有一个。

高平陵之变时,曹操有出息的儿子,都跟着曹操走了。

曹操的儿子,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类,一类就是比较著名的,一类则是默默无闻的,还有一类是年纪太小的,最后一类是真正跟司马懿较量的。

1、比较著名的几个儿子,都在高平陵之变前去世了。

曹操的大儿子曹昂,那是很有名气的。因为曹操一直将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结果曹昂在保护曹操的时候,不小心被张绣的部下给宰了,时间在公元197年。

曹操的次子曹丕,那是曹操正儿八经的接班人,他在曹操去世以后,成为了大魏王朝的皇帝,可惜他只做了7年皇帝就去世了,时间在公元226年。

曹操的三子曹彰,是曹操手底下非常著名的虎将。这个孩子不喜欢学文化,就喜欢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差点跟曹丕争夺王位。他在公元223年去世,也没赶上高平陵之变。

曹操的四子曹植,就是号称才高八斗的那个大才子。一度成为曹丕强大的竞争对手,却因为喝酒误事,最后错过了王位继承权。他在公元232年去世了。

曹操最聪明的儿子曹冲,这是个小机灵鬼,活着的时候深受曹操喜爱,差点就成了继位人。可惜曹冲幼年早逝,在公元208年就去世了。

由此可见,这几个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孩子都在高平陵之变前去世了,所以他们压根就没办法跟司马懿X。

2、默默无闻的儿子们,就算还活着,也没有能力跟司马懿X。

彭城王曹据,这是一个活到了高平陵之变以后的王子。当时司马师把曹芳给废了,打算改立曹据作为天子。可是曹据是X帝曹叡的叔叔,这辈分上差太多了,所以就搁浅了。能够被司马家族的人当成傀儡来看待,可见曹据这货是没什么本事的。

燕王曹宇,也活到了高平陵之变以后。曹宇其实还是比较著名的,当年X帝曹叡病重以后,打算立曹芳为帝,让曹宇作为大将军辅政。结果曹宇死活不肯答应,他认为自己没这么大本事,这世上还真有不爱权力的人。此后他儿子曹奂接替了曹髦成为了曹魏最后一任皇帝,而他也厚着脸皮活到了公元278年,这个时候西晋已经建立13年了。

沛穆王曹林,他是曹操的第十个儿子,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存在感的人。虽然活到了公元256年,可是在历史上看不到他任何政务或军事上的活动。不过他的封地不小,手里的子民也达到了4700户。肯听话,就不会被司马家清算,就是这样。

赵王曹干,他的干妈曾经帮助曹丕夺取王位,所以曹干也就受到了曹丕的赏识。后来X帝曹叡上台以后,也给了曹干不少好处。可惜这个家伙不太正经,喜欢跟门客搞在一起,结果被人给举报了。他手里没权,就算活到了公元261年,可他还是无法跟司马懿较量。

3、年纪太小就夭折了,跟司马懿没有较量的机会。

陈留王曹峻,早在公元232年就去世了,而且年纪较小,所以没有竞争力。相殇王曹铄早在幼年就去世了,济阳怀王曹玹、临邑殇公子曹上等等都夭折了。

中山王曹衮,是个正儿八经的文化人,他的才华比不上曹植,可是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少,所以曹衮也没有在国家大事上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因此也就没有资格掌握权力。而且他在公元235年就去世了。

4、唯一跟司马懿较量的人。

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彪,X帝时期被封为楚王。这个人活到了高平陵之变以后,所以他与王凌合伙打算X司马懿的X。

王凌就是东汉的司徒王允之子,他同时也是曹魏的宰相。结果事情败露,王凌选择自尽,而曹彪作为被扶植的对象,也只有在公元251年被赐死的份了。

曹魏皇帝不喜欢兄弟、叔叔掌权。

曹丕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是从几个兄弟手里抢来的。他们之间的斗争,虽然没有康熙年间九龙夺嫡那么残酷,却也十分精彩。

其中在明面上参与夺嫡的就有曹丕、曹彰、曹植和曹冲。等到曹丕真正做了皇帝以后,他觉得不能重用自家兄弟,以防他们会X。

所以曹丕的政策就是不用至亲的兄弟,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堂兄弟是可以任用的。X帝曹叡,基本上继承了父亲曹丕的这种传统。

但凡是曹操的儿子,他都不喜欢用。比如说曹植,这货在曹丕死后,没事儿就写文章送到曹叡那儿秀优越感,希望能够得到曹叡的重用,结果曹叡压根就不理他。

因此曹操的儿子们,一个都没有得到重用,所以他们手里也就没有兵权了。唯一跟司马懿斗争的曹彪,那也是在王凌等人的支持下,才勉强有了一点抗衡的资本。

总结:这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矛盾所在。

说到底,这个问题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到底哪个好的问题,在家天下的X时代,其实这两个制度,在X王朝轮番上演,基本上没有停止过。

可是非要说哪个好,还真的不清楚。比如说曹魏王朝,他们就是害怕兄弟或者叔叔篡权,所以就故意不重用这帮人,结果曹魏江山轻而易举被司马家给抢了。

而司马家吸取了教训,大肆分封司马家的子嗣为王。结果在司马衷继位以后,立刻就出现了八王之乱,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以至于五胡乱华的悲剧出现。

由此可见,这两种方法,都各自有各自的弊端。大致可以认为,从皇权角度来说,郡县制完胜分封制,可从王朝的角度来说,分封制似乎更利于这个姓氏的王朝X。如果让你来选,你会选哪一种方法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拥有众多妻妾,最后也生了25个儿子,先来看看曹操的25位儿子。

1、曹昂,字子修,曹操长子,死在了曹操好色的本性下,战死于宛城。

2、曹铄,曹昂同母弟,建安初年病逝。

3、曹丕,字子恒,黄初七年(226年)病逝,时年四十岁。

4、曹彰,字子文,曹丕同母弟,黄初四年(223年)病逝。

5、曹植,字子建,曹丕和曹彰的同母弟。在曹丕去世六年后去世,只活了41岁。

6、曹熊,卞夫人所生第四子,英年早逝。

7、曹冲,字仓舒,13岁就去世了。

8、曹据,曹冲同母弟。唯一的特点是活得比较长,司马师废掉曹芳后,曾准备立曹据为帝,后来改了主意才立了高贵乡公。据此推测,曹据很可能活到了司马炎篡夺曹魏建立西晋。9、曹宇,字彭祖,魏元帝曹奂生父。曹宇人如其字,一直活到西晋建立13年后的咸宁四年(278年)才去世。10、曹林,一直活到了甘露元年(256年)。

11、曹衮,青龙三年(235年)去世。

12、曹玹(xuàn,早逝。

13、曹峻,甘露四年(259年)去世。

14、曹矩,早逝。

15、曹干景元二年(261)去世,此时司马氏篡夺曹魏已经离完成不远了。

16、曹上,早夭。

17、曹彪,司马懿发动高平陵X后,王凌谋划X司马懿,立曹彪为帝,为淮南三叛中的第一叛。王凌被司马懿出兵击败后,曹彪也被赐死。

18、曹勤,早夭。

19、曹乘,早夭。

20、曹整,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去世,年仅22岁。

21、曹京,早夭。

22、曹均,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23、曹棘,早夭。

24、曹徽,字子隽,正始三年(243年)去世。

25、曹茂,去世时间不详。

从上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曹操25个儿子都没能阻挡司马家族的崛起的原因之一,那就是曹操的儿子们大多比较短寿,活到司马炎篡位的只有两个,接近司马家族掌权的也只有五个。

还有就是曹操的这些儿子中能人不多,上面五位更是基本没有,曹彪可不是自己X,只是被人推出来而已。第三是最重要的一点,曹丕和曹睿对宗室防范实在太严,压根不给他们半点权力,没权力也没能力,想阻止也是有心无力。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时期的中国战火纷飞,热闹非凡,尤其是曹操最为厉害,他不仅文武双全风流倜傥,而且妻妾众多,他这一生有很多儿子,足足 有二十五个,这么多的儿子,优秀的也不少,为何曹魏X仅仅维持了三十多年就被司马懿给夺了权呢?

曹操的儿子的确不少,有能力、有实力和司马懿相抗衡、相提并论的那些儿子们都不长命,长子曹昂等人早期战死,曹冲称象中的曹冲十三岁就英年早逝,其他几个有能力的也早早就不在了。

活下来的本来就不多,而曹丕X之后,吸取了七国之乱和外戚干政的教训,防范曹氏宗族简直比防贼还严密。对待自己的兄弟无情的X,防止他们势力强大,也按照曹操临终嘱咐提防司马懿,此时的司马懿也是夹着尾巴做人;

曹叡继位后同样是严防宗族藩王,不给他们任何幻想的机会,这样曹魏X实质上只是个空架子,此消彼长,司马懿的势力却在快速地X,司马懿拥有兵权多年,大多是武将都效忠于他。

曹叡临终前托孤,要曹爽和司马懿辅佐曹芳,但曹爽架空了司马懿独揽朝政,司马懿就装病闲赋在家静观朝中局势,而曹爽则趁机X鬻爵,中饱私囊,朝政搞得一团糟,大臣们怨气冲天。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带着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扫墓时,突然起兵控制了京都洛阳,于是曹魏的大权落入了司马懿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家势力几乎没有反抗的力量,大多数藩王早已死去,剩下的藩王又无兵无将,怎么和司马懿抗衡,司马懿虽然夺取成功,但并没有废除曹魏X,他一向老谋深算、谨小慎微,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会轻举妄动的,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他一直没有称帝,他也告诫他的两个儿子也不要称帝。

司马懿夺权后,曹氏后代虽然势单力薄,但是还是有价值的,司马懿去世后,他的长子司马师继承权力,后来废除曹芳,立幼皇帝高贵乡公曹髦为帝,不料曹髦不想当傀儡皇帝,于甘露五年率领从仆一百多人X司马家,然而却以失败告终,曹髦也被武士所弑,年仅20岁。司马昭于是又立曹奂为帝,实际上也是司马家的傀儡而已。咸熙二年八月初九,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继任相国之位,同年十一月十二日,司马炎篡夺魏国X,史称晋武帝,魏国自此灭亡,曹奂被废为陈留王,不过虽然被废,但其地位待遇都还可以,可以说是历史上X之君中最好的。

曹魏之所以被司马家族所替代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要想守住江山,聪明还不是主要的,必须要长寿,曹家人首先在寿命上就输给了司马家族,曹丕、曹叡等人寿命都很短,而司马懿活到了73岁,熬死了几代曹魏的皇帝,曹魏是有那个福却没有那个命。

其二,曹魏的衰落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曹丕身上,当然这也与司马懿的高明有关,当年曹操对于世子的选择在曹丕与曹植之间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因为曹植之间作死,在司马懿的帮助下,魏王之位落在了曹丕的身上,但是此举还是给曹丕留下了极大的心里阴影,导致曹丕继位后对于兄弟们是百般防范,对于这些封王的兄弟,经常更换他们的封地,还限制他们的X,更不能随意离开封地,还严格控制王府侍从人数,至于兵权更是不可能的,正是曹丕对他兄弟们狠狠的X,到最后曹魏宗室的藩王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势力去阻止司马懿夺取X,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司马懿吞噬着魏国。

其他网友回答

魏文帝曹丕即位X一步对宗室藩X力加以削减和监视、藩王不是实封;“九品中正制”考选官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此消彼长,使得士族阶层势力快速开始崛起;司马懿多年的朝堂政治人脉经营,以及“高平陵X”曹爽的妥协主动让权,曹室宗亲被牵连诛杀,司马懿彻底主政曹魏中央朝政。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要怪曹操在曹植和曹丕之间接班的问题游移不定,让曹丕很没有安全感,所以曹丕即位之后,老是担心自己的兄弟夺自己的权,从一开始就变着法的限制自己兄弟的权力,他的儿子曹睿又继承了老爹的这项政策,导致当司马懿发动X的时候,曹家的宗室毫无还手之力。

我们来看看曹植的遭遇,就可见一斑了。曹植是曹丕的亲弟弟,按理说天潢贵胄,又封了临淄侯,怎么也应该是守土一方,富贵荣华了吧?我们来看看曹植自己在『迁都赋』里面怎么抱怨的:我开始被封为平原王,后来被改封到临淄侯,然后又是鄄城侯,后来又改封雍丘王,中间搬家到了浚仪,现在又要去做东阿王。名称变了六次,住的地方搬了三次,连吃饭穿衣都不能保证了!

堂堂诸侯王,连自己吃饭穿衣都可怜巴巴的不能保证,最后郁郁而终,这就是曹丕如何对待自己亲弟弟,曹睿如何对待自己亲叔叔的。

曹植这样的诸侯王,更没有军权。本来曹植只有150人的卫队,按理说这150个人也很少,根本没什么威胁,但是皇帝依然不放心,隔三差五的征调,最后把所有的青壮年都征调走了,剩下的要么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卒,要么是十六岁以下的少年,曹植很无奈的说:难道国家的军队,就差我这五六十个青壮年去当兵么?封王的时候说为魏国的藩屏,就这么老的老,小的小,恐怕连自卫,看守王府都做不到,何况其他呢?

陈寿在三国志里面都忍不住吐槽:

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 壅隔,同于X;位号靡定,大小岁易……

所以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曹魏宗室自保尚且困难,怎么能指望曹魏的宗室出什么能人能制衡司马懿呢?其实曹植早就提醒过曹睿:

当年取代吕氏齐国的是田氏,而不是其他姓吕的后人;三家分晋是韩赵魏,也不是姬姓的晋国公族。但是现在反而公族疏而异姓亲,我是真的不理解啊!

但是曹睿当时正依仗司马懿西拒诸葛亮,北伐公孙康,根本听不进去曹植的忠言,所以最后高平陵事变之后,曹魏宗室毫无还手之力,直接被司马懿召集到邺城圈禁了起来,眼睁睁的看着魏国的社稷,变成了晋朝的山河。

老话说的好,家和才能万事兴,曹丕曹睿老是把矛头对准自家兄弟,最后还不是便宜了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