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么对付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优质回答:
12-16岁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青春期,是孩子的重要转折点,他们不仅仅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认知和思维也开始向大人转变,这一阶段是孩子最为叛逆的阶段。
孩子开始进入中学时期,身边环境也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们的叛逆也就往往表现在厌学、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情绪波动大、早恋等方面。这个时期校园暴力事件也是最多的。
据调查,青春期的孩子会把挑战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当成“英雄主义”。在这时家长总会有一种无力感,孩子大了打他没用,说他孩子也听不进去,到底该怎么办呢?
【家长应战对策】
1、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和成年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
当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意愿或者观点时,千万不要去忽略孩子的意见!不要过度表现出对事情了若指掌或经验老道的样子,对孩子的反对意见,表现出不在乎或不重视,这会激怒孩子。
应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将内心的感觉表达出来,然后给予完全的重视和关心。
让别人觉得他的反对意见是很独特的见解,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确与众不同。积极的向他表示:“我愿意尊重你的想法”,支持孩子渴望独立的尝试,告诉孩子自己是他最好的后盾。
2、注意语言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与用词。
尽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辞令,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欢被命令、被驾驭、被强迫或被规定做任何事。有些字像”应该”、”必须”、”务必”、”一定”等,都是激起反抗情绪的祸源,命令会引起抗拒的心理。相反,应该以征求同意的方式。
尽量使用”我们”,而不要使用”你”或”你们”。千万不要硬碰硬,你最好说出你的道理、想法、观念、意见、理想和问题。
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容易引起磨擦的文字,造成不愉快的关系。
3、从内心里相信你的孩子
青少年都有自我表现的X,他们都想借助自己的一些行为表现,引起他人的关注,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赏。
家长们务必要善于读懂孩子的心理,鼓励他们去践行自己,实现自我。对孩子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何况孩子,家长要善待孩子的犯错。过分的批评只会引来抵触情绪。相信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孩子也会对你有足够的信任。
孩子的叛逆期,其实是老天赐予父母的机会,通过这个机会,父母会看到自己教育方面的挑战和不足,也能更清楚的发现孩子的个性特点。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其他网友回答
叛逆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也是自尊心爆棚的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都有一个核心的观点:我凭什么要听你的话?我有自己的想法。
看看你家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现:
1、如果你批评了他,当众揭他的短,他会觉得你丢了他的脸,让他很没有面子,并以顶撞的方式来挽回面子;
2、如果他正在做一件事,你阻止了他,他会发脾气,不理睬你,也不听你话,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反复发脾气。
当青春期碰上叛逆期,我们怎么处理呢?
一、观察沟通
多观察孩子这个阶段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做有限度的迁就。
二、保持冷静
当孩子发脾气,不理解你的时候,不能和孩子一样发脾气。这样只会恶化事情的发生,不利于解决问题, 我们心里默念保持冷静,等孩子冷静下来,再沟通。
三、尊重
人与人之间的任何沟通都是以相互的尊重为前提的。父母与孩子,当然更是如此。当你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反,孩子也会这么对你,才会配合你。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叛逆行为,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渡过三个“叛逆”阶段,只是表现叛逆程度的高低不同而已。
第一个阶段:2-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刚刚萌发,物权意识逐步增强,对物品的归属意识定义不是很清晰,凡是他能拿到的就认定是自己的,很多父母错误的理解为孩子自私,不听话,不愿分享。
第二个阶段:7-10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能力,他们非常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认可。在处理事情上,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决,而不愿意被大人所掌控,很容易被父母误解为对着干。
第三个阶段:12-18岁,这个阶段就是孩子的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在这个阶段逐渐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受家庭教育,校园教育以及社会和网络的影响特别大,他们渴望独立、自主,不希望父母的干涉,是非观念不强,容易盲目的模仿一些不良习性,如早恋、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迷恋网络等。
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这些叛逆行为:
1、孩子在第一阶段的时候,父母最重要的是耐心,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表达能力一般,父母需要耐心的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行动目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尝试同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方法,正确的引导孩子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2、处于第二个阶段的父母要学会适当的放手,拓宽与孩子沟通的渠道,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的下,让孩子充分的做主,同时要给予孩子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建议,不论成败,要培养孩子分析总结经验的习惯。当孩子面对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多鼓励孩子,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3、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父母要充分利用前期打下的基础,要善于沟通、及时沟通。把孩子当朋友相处,分享他们的喜悦,分担他们的忧愁,解答他们的疑惑。给与他们尝试的权利,创造展示自我的条件,允许他们有条件的失败,对于他们取得的成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承担责任,阳光自信!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家有青春期的孩子,那这8条注意事项,家长是需要牢记在心的
其他网友回答
从教育心理学方面讲,这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的问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心理上会经历不同的冲突。而在青春期(12-18岁),心理上的主要冲突则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之间的冲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发展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当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表现的过于激烈时,大人感到的是“叛逆”。一定程度的叛逆并非不健康,父母应该尊重并接受孩子拥有自我意识,并且恰当引导,让他们的自我与外界社会环境相调和。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人在社会交往中发展出的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随着新的经验的加入,自我意识一直在变。在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中,青少年会经历角色混乱,缺乏安全感,并且不知道怎么融入社会。在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他们会经历不同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对形成强大的自我意识和找到人生的方向很重要。
青春期心理发展
青少年在行为上总是显得冲动且不可预测,但这都是寻找自我的过程。家人一直对孩子的自我认知有影响,但是到了青少年期,外在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能影响青少年的外部因素有:
朋友
同学
老师
社会潮流
流行文化
…
那些在自我探索中得到正向鼓励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发展出强大的自我意识,而那些没有发展出稳定的自我意识的人会经历缺乏安全感和困惑。
这个阶段应该发展出的心理品质是忠诚(fidelity),也就是和他人产生联系并且建立真诚的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下阶段的挑战,也就是建立亲密关系很重要。
真正的问题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叛逆,而是孩子没能形成独立的自我人格。
叛逆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开端。家长要认可并客观看待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甚至和老师不一样。为了让孩子的行为符合自己的预期,家长往往采取有些手段比如训斥、讽刺、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等。其实这些手段往往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在形成自我人格时的探索。结果是孩子以后做啥缺乏自信心,或者故意逆着来。当他们发现外在世界和他们的人格无法同一时,他们会激烈反抗,或者木讷的活着。
除扼杀之外,另一种错误的方式是把家长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这是典型的“我要努力学习,因为我妈妈希望我努力学习”。这种孩子和父母感情联系紧密,但是由于父母的意志影响过大,在重大事情上缺乏独立性,并不利于其自我人格发展。
所以父母能做的,反而是正视叛逆,是鼓励孩子去探索,以寻找到他们自身和社会的调和点,共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