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怎么看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到中小学任教?
优质回答:
这是一件大好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中医里有句行话说得好: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病急先治标,不急时治本X根,最终标本兼治。借用这句话来说教育非常形象恰当。
记得改革开放刚开始,我国百废待兴,教育界需要大量的教育人才,但以当时的国情现状,老师奇缺: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们全部是民办教师。
80年代中后期,我上了初中,我的绝大多数老师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公办老师,还有一部分进修的师范生(中师生),正儿八经毕业的中师生不多。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的英语老师病了,没有人上英语课,学校聘请了一个高考落榜生(张老师)给我们上英语课,凭心而论,张老师讲得挺好的,带了我们一学期多。
90年代初,我上了高中,还有一部分中师生带高中课,后来慢慢地大学专科生渐渐多了起来,以后逐渐过渡到本科生教高中。代课老师(以前的民办教师)退出了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40年,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及所有的老师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基础教育还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国力也发展到了这一步,国家有巨大的人才储备,并且一些如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学府的硕士、博士生愿意投身于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这是国之大幸,教育之大幸。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强则国强。让最强的人才从事教育,这是强强联手,真正把教育做大做强,中华X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其他网友回答
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到中小学任教,是个例吗?
可能大家认为这只是个例,但小徐老师查了很多一二线城市知名中学近几年的教师X却发现,北大、清华以及985各名校的硕士、博士进入中小学任教已经相当普通,诚然,北大清华等名校硕士博士进入中小学任教已经成为当今名校硕博生就业的一个公认的趋势。
目前人们对北大清华的硕博生到中小学任教是否是大材小用的看法不一,作为一线教师,小徐老师深知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最需要优秀人才来引领学生发展,开拓学生视野的,而北大、清华的硕博生能进入教育领域,而且是基础教育领域,在学生可塑性最强的年纪引领教育学生,那真是教育之幸,国家之幸。因此只要这些人能为振兴教育,能为祖国培养后续人才,那么不仅没有大材小用之说,反而是人生最大价值的实现。
至于,为什么北大、清华的硕博生不去到大学里当教授,不去高大上的实践室做科研,甚至为什么不去事业单位做高科技技术人员,而非要到连本科生都能胜任的中小学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呢?
正当人们困惑不已时,很多已经当了中小学教师的名校硕士、博士生给出了答案:
一、搞科研太累,且机会太少。
科研工作本来就是枯燥乏味的,而且有时为了攻破一项实验项目,需要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观察数据变化,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很多在大公司搞研发的牛校硕博生,人到中年,身体就吃不消了。
另外科研工作岗位并不多,一些上市大公司才有实力搞科研,一些中小企业则没有这个实力,因此也就不设岗位,所以想进大公司搞研发,虽然X多,但“僧多粥少”,机会可遇不可求。
二、进大学当教授,看似高大上,实则职业幸福感太差。
一方面进入大学的编制少得可怜,很多硕博生虽然进入高校授课,但并无编制,充其量是个临时工,未来没有保障。
另一方面年轻人进高校,活多钱少,没时间上项目搞科研,发展起来困难重重。
三、事业单位有编制的工作更是凤毛麟角,一岗难求。
在这种形势下,一二城市的中小学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不仅有编制,可解决户口问题,而且工资高,有假期,工作难度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越来越多的清北硕博生开始接受这一工作,并且因此爱上这个工作。
从名校硕博生进入中小学当教师,并从中获得价值感和幸福感来看,小徐老师由衷地为他们感到开心,为教育事业有了这么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感到庆幸。
然而,当清北硕博生中有搞科研天分的人也放弃科研之路,而选择去中学当老师时,我又是无比痛心的。
某媒体平台一名校教授怀着“哀莫大于心死”的心情写下了一篇文章,记叙了本校最优秀的博士生,最有前途的科研人才,最终选择去北京北中学当教师的事情,教授称,该生是他近X来见到的最有科学家潜质的学生,不仅具备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科学家品质,而且有着科学家天生的敏感,教授直言该生加以时日,有望问鼎世界级科学家,是我们国家与世界顶级科研人才抗衡的最有希望的科研人才,但最终他却受不了科研工作的清贫、辛苦与落寞,最终选择去中学当老师。
老教授面临科学界的人才流失,可谓声泪俱下,也正是这篇文章让我改变了对清北硕博生到中学当教师的看法。
众所周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X之林,不仅靠教育的崛起,更要靠一代一代的科研人才创新我国科技,掌握核心技术。然而,如果有能力,有天赋的清北硕博生都不愿去辛苦搞科研,这不得不说是科学界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
总之,社会发展需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小徐老师虽然希望优秀的人才进入教育领域,但也不希望他们在此岗位浪费掉自己的专业的、尖端的知识。希望清北等名校硕博生能做更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中小学教育需要顶尖人才,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到中小学任教是应该的。现在的中小学已经不是X前30年前的中小学了,现在的中小学对教师要求非常高,尤其是这几年教育界在提倡各科融合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精通各个专业,这对教师的难度太大了,即便是硕士、博士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由于扩招,中国的硕士、博士数量已经非常庞大,若是加上海归在内,博士应该达到80万左右了,博士已经不是非常稀缺的人员,其稀缺程度已经远远不能和X前的硕士、博士相提并论,所以,他们到到中小学任教,也就让人不觉得奇怪了。
其他网友回答
北大清华硕博又怎样,那也是要靠努力出来的学历证明,而老师可不是用文凭就可高枕无忧的。因为现在不是自己去求学、努力和奋斗,就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而是要教导孩子们三观健全,学艺精进的。
所以作为学历学生的使命,不管你是清北,已然结束。而另一种学生责任和使命已肃然展开,学会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青少年,就必须将自己学习成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老师→师者→……才有资格让人称道,你自己也可以说当教师投身直面教育,何尝又不是一次人生再学习、再感悟、再磨炼、再成长呢?
最后要请求您,我自2月20日加入“头条号”作者以来,发文已超过300余篇,也获得了很多朋友的浏览和点赞,相互交流。如果您愿意,请互加关注和粉丝,真诚谢谢您。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比如说2017年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张人大附中教师X结果的图片
可以看出,面前全是包含北大清华在内的名校、甚至海外高校的硕士博士。
另外还有一个深圳中学的教师X公示:
这里面就更加厉害了,甚至还有来自哈佛大学的。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分成如下几点:
1.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基本只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
这样的城市,不仅本身能培养大量的顶尖人才,而且还吸引了全国顶尖人才的X。因此在这些城市,人才竞争达到惨烈的程度。你可能以为读个985就已经很有优势了,但是当你拿着简历去应聘的时候,发现你可能是所有应聘者里面学历最低的,都不好意思把简历亮出来。
但是在其它城市就不是这样了,相比于北上广深的残酷竞争,这里就相对宽松多了,所以不会出现大量清华北大博士挤破头去进中学的现象。
同样这种现象也只出现在顶级中学,比如北京地区的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十一学校等等,除去这些顶级中学之外,剩下的绝大部分学校其实都没有这种清一色清北硕博的情况。
2.中学教师这种职位在一线城市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职位。
获取一张北京户口是绝大多数想留在北京定居的毕业生的梦想,但是获取北京户口的难度却在逐年加大。北京和上海已经实行了多年控制人口的措施,给落户设置了各种各样苛刻的条件。对于一些刚刚毕业,没有资历也没有背景的学生而言,想达到这些条件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应聘中学教师岗位是一条比较容易的能够获取户口的途径,因此很多人来竞争中学教师岗位也是可以理解的,清华北大的学生也不例外。
同时中学属于事业单位,由X提供保障,福利待遇等各个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相比于去企业那种没日没夜的加班和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中学教师的工作还是比较稳定的。它有固定的假期,甚至条件好的学校还提供住房,这对于无数北漂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所以能吸引大量的顶尖人才。
3.清华北大的博士生去中学教书也是他的个人选择
并不是每一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适合去搞科研。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是很多元的,有人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也有人热衷于考公务员;有人想去顶尖的国企私企,也有人想成为X职业者。当然会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欢教育,热爱教育,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授科学知识,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来影响他们。
我就认识一位北大中文系的硕士生,特别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讲诗词。她现在是清华附中的一名语文老师,也是非常优秀的。
同样在头条上大火的李永乐老师也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本科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硕士毕业于清华的电子工程系,这些绝对都是科研界的执牛耳级别的院系。但是他却选择去人大附中当一名物理老师,不仅工作做的出色,而且还成为一名超级网红。
前几年还有一个争议非常大的事件,中科院院士程代展教授,手下有一名非常得意的弟子,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科研能力极其突出,据程代展教授自己的评价,他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这一领域优秀的科学家。但是这位学生最终的选择却让老教授大跌眼镜——去了一所中学当老师。老教授甚至还在网上发长文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惋惜。但是学生自己给出的理由是,不想再从事高深的科研事业了,而当中学老师也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因此,社会发展最有利的不是强迫某个人去干某件事情,而是能让所有人都能够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如果有的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那何乐而不为呢?
4.在一些顶级中学,其教学环境已经非常能满足清华北大毕业生了,他能提供给这些人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
全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学校实行的都还是应试教育,大家为了能在高X取得优异成绩而寒窗苦读。
但是一线城市的顶级中学,教学则非常多元。比如北京的很多学校都在实行选课制,大家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堂,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甚至没有固定的班级组织。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课外活动。戏剧节,外语节,文学社,以及各种各样的科研小组和学科竞赛。因此,这里有充分的可以发挥和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们,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应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同样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5.能力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清华北大毕业生去中学教书,发挥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本身。
当然有人会说,都读到硕士博士了,掌握了那么高深的科学知识,结果却只来带中学生,那么你学的那些知识岂不是白费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它们到中学教书,发挥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本身。
一个人能读到硕士博士,甚至是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自然能说明他在知识学习和掌握方面拥有超出常人的能力。
因此中学校长们在X的时候,并不是要求你把你在硕士博士学到那些高深的科学理论讲给中学生听,而是要求你能把自身所具备的这套知识掌握的能力教给中学生。
因此对于这些硕士博士而言,他们要的也不是给中学生讲量子力学,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优化的知识传授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能最高效地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一批具有优秀能力的教师能够进入中学,那么,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下一代的人才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这种现象同样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