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农村老话“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这是一句节气农谚,这样归结未必灵验准确,不足为信,但作为一种警醒,可以参考。话的意思是指:如果立秋节在阴历六月里出现,那么晚糙种迟的错过了节气,积温不移,就会失收;立秋在七月出现的,刚刚好,早晚糙都有好收成。另有说法是,六月立秋,两头了收,七月立秋,两头有收。
二十四节气是依太阳运行规律而定出来的,以利于农事,尽天时自然节气安排农事就好。节气是从阳历走,不是依阴历排,农作依节气而为就不会错。而今以阴历看节气是不准确的,但过去人习惯了用阴历,有固定思维,也可体谅。因阴阳历算法有不同,年误差有十多天,阴历要置闰月,闰月前后年,阴历月份看节气会有提前或延后,闰前多延后,闰后多提前,这也是规律,闰月前后年,阴历月节气是变化很大的。如2019己亥年是闰月前一年,阴历七月初八才立秋,是相对延后了。20X己丑年,是闰月后一斗,阴历六月二十九就立秋了,是相对提前了,而论阳历,一个是8月7号,一个是8月8号,仅一天几个时辰之差,而从阴历来看就是月差有十天左右了。所以,凡是从阴历看节气的农谚,准确应验率都是不大的,不足为信,能依节令来做事就好,不必依阴历看,那会给人产生错觉的。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表示秋的到来和开始,一年己过半。立秋代表阴历七月的节,出现在七月初是合理的,出现在六月被认为是提前了,早秋了,是不合理的,所以才有这个么说法,这也是习惯固定思维不变产生的错觉,所以,明白者,便不信这个了。
其他网友回答
要说呢,日子过的是真快。今天7月5号,后天就是一年中的小暑节气了,而小暑节气后一个月就到立秋了。这就是说,虽然现在还没有到今年最热的时候,但是立秋后凉爽爽的日子已经在我向我们招手了。
“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话是一句农谚。是根据立秋节气在农历月份中早晚来预测今后收成的。
意思是如果今年的立秋节气在农历六月的话,那么晚熟作物的收成就不会好,早熟作物的话影响还不大。而如果今年的立秋节气在农历七月的话,那无论早熟作物还是晚熟作物都会丰收。
今年的立秋时间阳历是8月8日,阴历正好就是七月初八。那么今年的晚熟作物收成就真的不好了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首先,这是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认识。他们认为立秋秋,凉嗖嗖。一旦立秋天气就凉下来,而作物生长是有积温等温度要求的,立秋早的话,天气凉的早。晚熟作物来不及灌浆X天气就凉凉了,所以晚熟作物也就长不成了,秋收就会减产。而如果立秋时间推迟的话,那么一切就反过来,早熟作物和晚熟作物都不会受到影响,都能够丰收了。
这句话还有道理吗?!姐姐认为这句话有着严重的局限性。今年的立秋时间在农历的七月,但不一定今年的晚熟作物收成就不好。
之前姐姐刚刚写过一篇为什么今年立秋在农历的七月的文章。里面详细介绍了立秋节气为什么有的年份在农历的六月,有的年份却在农历的七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
我们知道,这立秋的时间在阳历中的日子是比较固定的,都在每年的八月七日,八日或者九日。而在农历中确是摇摆不定的。有的年份在农历六月下旬,有的年份在农历七月上旬。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国采用双重历法造成的。老百姓爱用农历,但农历是依据月亮围绕地球转规律制定的。
而24节气也是按照地球围着太阳转的角度制定的。所以与农历的时间就会差的远一些。
然而,我们知道决定地球温度的是太阳,而不是月亮,所以农历的时间其实与温度的高低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无论是农历的六月还是农历的七月,它的温度都决定于处于什么节气了!明白地说,就是节气决定温度,而不是农历的月份决定温度!
所以无论农历六月立秋,还是农历七月立秋,立秋都是立秋的温度!
无论是早熟作物,还是晚熟作物,会不会丰收,与立秋节气在哪个月没多大关系!
所以呢,“六月立秋两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话其实更多的是一句顺口溜。是人们对立秋节气认识的一种误区。
欢迎分享不同见解!
其他网友回答
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农业生产的很多过程都和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很多人也总结出了很多和节气相关的俗语。立秋其实就说明天气会慢慢由热转凉,气温会逐步降低,但立秋并不是真正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立秋以后还会有一个伏天,整个气温还是比较高的。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8日,立秋过了以后第三天就是三伏,有句俗语说“冬有三九,夏有三伏”,立秋以后虽然已经到了末伏,但是整个气温还是不低的。立秋以后气温的昼夜温差可能会比较大一些,早晚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小着凉受寒。“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俗语是人们根据自己平时的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出的俗语,具有很大的学习参考意义。“六月立秋晚不收”,这句俗语的意思很简单,在农事生产中如果发现今年的立秋是在农历6月份,那就要尽量的早点种庄稼,尽量少种生长周期过长的农作物。六月立秋的话算是比较早了,立秋以后虽然气温仍然比较高,但是随着降雨的增多,气温有可能会很快下降下来,人家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还是比较有道理的。在立秋的时候很多农作物正处在灌浆期,气温和阳光对它们来说非常重要,作物种子是否饱满全靠这个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立秋以后,气温降低,那很有可能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出现其它的一些问题,农作物减产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会有“六月立秋晚不收”的俗语,这里的晚指的是“种植在晚”和“收获太晚”。
“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是在七月立秋的话,不管是种植早晚或者是收获早晚,都会有一个不错的收成。今年的立秋就是在7月初八,这也就意味着今年是晚立秋,庄稼的收成总体都会比较好。晚立秋的话庄稼在生长的时候就有一个非常好的X期,农作物的果实都会长的比较饱满一些,整体产量会相对非常高。六月立秋或者是七月立秋对农作物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是我们古代的农民总结出来的一些劳作经验,现在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相关的农业生产中可以注意一下一些事项。
想要庄稼有更好的收成光关注农时是肯定不够的,这样的农作物产量肯定也上不了,想要农作物高产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农作物的品种入手。选择高产、耐旱、适应性比较强的农作物对我们的农业发展非常的有利,能够保证我们的产量。二是水肥管理一体化。在水肥管理上应该多下一些功夫,保证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周期都会有足够的营养成份可以吸收,保证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摄入。三是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清楚田间的杂物保证其不会影响到其它农作物的生产,这样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对我们的农业生产还是很有意义的,可以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进行相关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老话“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是什么意思?
还有两天就是小暑了,接下来的日子将进入三伏天,真正热起来的天气就要到了。时间有时候过的真的很快,犹记得春天来临的时候,忙着春播,转眼夏天已经过去一小半了。生活在农村,作为农民,最关心的莫过于农事活动。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土地的收成都是农民最关心的,老一辈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日常的生活积累,总结形成了许多让人们称赞的农村俗语,用来指导农村农业活动。眼下天气炎热,各项主要农忙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大家都在期盼整个作物生长期可以风调雨顺,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可以有个好收成。在农村,有这么一句俗语用来预测当年的收成,叫做“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那么,2019年立秋到底在什么时候,今年的粮食会是丰收的吗?
一、2019年立秋的时间
立秋作为24节气之一,是下半年第一个节气活动。虽然叫做立秋,但是气温也并不一定立刻降下来,俗语说“秋老虎热过牛”,当然立秋时节到来,也是意味着凉爽的天气不远了。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的时刻判断,即为北斗指向西南,黄经135°的时候,一般在8月7-9号。今年的立秋是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也就是我们说的“七月立秋”。
二、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今年的粮食要丰收吗?
根据农村俗语来看,如果农历六月立秋,那么今年的粮食可能会歉收;如果农历七月立秋,今年的粮食早晚都有好的收成。按照今年七月立秋的推算,今年秋季将会呈现大丰收的景象。同时,农村还有“六月立秋,两天不收;七月立秋,种啥啥收”的说法,实际上两者表达的意思相同。
那么立秋的月份,真的会决定庄稼是丰收还是歉收吗?1.为什么立秋有时在六月,有时候在七月?
首先,农历月份和时节的计算方法不同。农历计算法是以月亮的盈缺来判断的,而公历是以太阳历法来进行计算的。根据阴历,月亮绕地球一圈是29.5天,那么一年就是29.5×12=354天,而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圈为单位,一年为365天,两者之间相差11天,所以公历有闰月。
但是,我们在判断时节的时候,采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采用的太阳历法,所以24节气的时间大多在公历上是相对确定的,上下相差两三天的时间。因为24节气和阴历月份采用的是不同的计算方法,所以会出现立秋在六月或者七月的情况。2019年立秋在农历七月初八,而20X立秋在农历六月十八,所以立秋的农历时间差距还是较大的。
2.六月立秋真的歉收,七月立秋真的丰收吗?有何依据?
为什么农村会流传“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的说法呢?这个实际上是说,如果立秋的时间过早的话,那么冷空气来临的时间也相对较早,在庄稼将要进行收割的时候,气温下降对作物的生长不利。所以农村俗语“六月立秋,冷了耕牛”就是这个意思。相反,如果是七月立秋的话,那么会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处于温度适宜的环境,对于作物最后的生长的较为有利的。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所有俗语都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很多地方衡量立秋的准绳要看气温的变化。同时,作物的生长除了靠天收之外,还要靠人种,种植的方式、管理的手段都将影响作物的生长。所以,不要认为一定会出现“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的情况。
综上所述,由于阴历和时节采用的不同的计时方法,造成了立秋的时节出现在不同的月份。“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俗语主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总结而成,虽然说有一定的道理存在,但是作物的生长不仅靠天还靠人,作物是否丰收不能仅看立秋立在六月还是七月。同时,由于所有的俗语都有地域性,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还要根据地方农情判断。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想要了解农村更多风俗趣事,请关注农技广播站!
今天已经是7月5号了,仔细一算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立秋了。立秋一来,秋天也就要来了。在农村,有关立秋的农事谚语有很多,其中有一句叫做“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话打眼一看,就能看的出来是说立秋节气和秋收有关,但是为什么有关,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
“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话还有种说法叫做“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六月立秋晚不收:人们认为立秋节气如果在农历六月的话,说明立秋的时间就比较早,那庄稼的收成就不好。因为立秋早了,那天气凉的就比较快,温度、光照都会降低影响作物的灌浆,导致籽粒不饱满,所以收成自然也就不是特别好。
七月立秋早晚收:农历七月立秋就不同了,立秋来的晚,高温的时间长,光照也充足,有足够的时间能让作物充分灌浆,粮食饱满,产量自然也就不错。
但是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算特别正确,因为每年的节气时间都是比较固定的,农历立秋的时间之所以有很大差别并非是节气提前了,而是因为农历和阳历算法导致的误差形成的。所以整体来说,只要是正常的年景,无论是六月立秋还是七月立秋,温差都不会相差太大,所以农历时间的早晚对粮食的收成也没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