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用笔、结构对行书风格的影响是什么?
优质回答:
谢谢!风格美,是品评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条件。
书法风格的产生,除了受时代背景、师承关系,本人个性、气质与人品等因素影响以外,还与笔法、结构、章法等艺术素养有直接关系。脱离了用笔、结体和章法,线条的个性化和审美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更谈不上鲜明与丰富了。
关于用笔、结构对行书风格的影响,打个比方来说就是:线条是命脉,体现"形质"表达“性情”;结构、章法是躯体,目的在于"得势",造险出奇。而用笔则是形成符合书者个性气质和审美意趣风格的关键。
以二王为例,李白诗赞王羲之书"右军本X,潇洒出风尘"。我以为,王书"X"与他出身豪门和书香之家有关,他受晋代社会亦儒亦玄思想影响,受江南美丽山水滋养,感受天地造化和自然万物之美,用笔"内擫"而收敛,流美而静,书风X端正,自然、潇洒、流丽。
而王献之生性峻整,高迈不羁是有名的,他于章草中寻找符合自己心性的笔势,变父亲的“内擫”为"外拓”,自创"亦行亦草"的"一笔书",使笔势更加舒展流畅,行势气脉更加连贯,自创一家风格,在书法史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苏东坡曾有诗赞王献之曰:"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总之,学书要形成个人面貌,除了心性修养,还要在用笔、结体和章法等技术方面用功。如果用笔刻板、痴滞、雍肿,就会笔意窒塞,墨气昏暗没有气韵,形成不了好的书风。
其他网友回答
用笔、结构对行书的风格影响很大,因为书法的主要组成内容就是三部分:用笔、结构、章法。下面我从两条线来分析一下用笔、结构对行书风格的影响,一个是王羲之的笔法,一个是颜真卿的笔法。
王羲之笔法、结字
王羲之的笔法是什么特征?简单概括就是用笔多露锋、方折。
上面两张图是我截取王羲之《兰亭序》上面的字,大家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入笔几乎全部是露锋入笔,留下一个很尖的笔锋。而这还是冯承素钩摹出来的字,如果是原帖的话,应该是更厉害了,纤毫毕现。这是王羲之行书用笔一大特点,就是露锋入笔。
上图是王羲之的《丧乱帖》,入笔也多是露锋,凌空切入形成一个很方的切面,我图中红线都画出来了。而转折处多用折笔,在转折处形成一个很方整的圭角。当然,王羲之也不是一味地只是用露锋、方笔,他也会用到藏锋、使转的笔法,也有很X的地方,方圆结合,但是方笔较多。
而结字方面,王羲之非常善于变化,曲直相兼,相同的偏旁有宽有窄,同一个字在一幅字中极尽变化只能事。正如孙过庭《书画》所认为的“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星齐列,为体互乖”。
因此,他的行书给人以遒劲秀美,潇洒多姿的感觉,后世评价他:“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他也开创了行书妍美书风。
颜真卿笔法、结构
颜真卿行书的笔法特点简单概括就是:藏锋、使转。
上图是颜真卿的《争座位贴》,我们注意观察一下,颜真卿的行书,入笔多是藏锋,而且笔锋是藏在笔画中间,特别是竖向笔画,很多都是这样处理的,因此起笔的地方是很X的感觉,例如我上图中红线勾画出的地方。转折的地方,就是我蓝笔勾出的地方,变方折为使转。因此,我们通篇看过去,藏锋、圆笔比较多,因此后人评价颜真卿的用笔是有“篆籀气”就是这个意思。
王羲之的结体多内擫,而颜真卿的结体风格是外拓,因此给人以宽绰、疏朗、形散神敛的感觉。
王羲之和颜真卿这两种不同的用笔和结字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宋代的行书主要就是受此二人的影响,我们看宋四家的行书,用笔多是颜真卿的笔意,包括米芾、苏轼、黄庭坚和蔡襄,多是藏锋入笔,竖向笔画藏锋于内。你像颜真卿的传世作品《湖州帖》,经专家分析就很可能是米芾所书。由此可见,颜真卿的书法对宋代书法的影响是很深的。而宋代的尚意书风又使得他们非常向往魏晋之风,因此在结字上则是多吸取王羲之的风格。
到了元代的时候,赵孟頫又扛起了复古的大旗,从笔法到结体全部继承学习王羲之的风格,受他的影响,整个元代几乎都是崇尚魏晋书风。明清基本上都是在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之下,有掺入了宋代书法的影响。但是笔法上主要就是二王和颜真卿的融合,结体上则是加入了时代的脉搏。
以上只是南山浅见,肯定有不当之处,还望高手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用笔和结构是书法写作的重要因素,它对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是绕不过去的问题。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人,无不在用笔和结构上狠下功夫。拿欧阳中石先生的作品来说。
欧阳中石先生是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他在用笔和结字方面有很深的功夫。上面这幅作品是他书写的晏殊的词《浣溪沙》。光从用笔和结字就能看出是中石先生的风格。他用笔的主要特点是切笔比较多,线条很有棱角,结字中宫收得比较紧,左右比较舒展,字型有些不拘一格。从整幅作品来看,线条犀利,结字老辣,章法森严,给人一种庄重协调之美。所以用笔和结构对形成一个人的书风非常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初学者首要的是要解决用笔问题,用笔贵在熟练,通过提按转折,通过节奏带出笔势,使线质有力感,使线条有连绵不断的X。
用笔熟练了,第二步就要在字的结构上下功夫,结构的平正、倚侧、收放、开合等丰富性,是写好行书的重要因素,因此,南朝书家王曾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其他网友回答
行书是介于揩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特点如下:一、 大小相兼。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二、 收放结合。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三、 疏密得体。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画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四、 浓淡相融。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X,轻重适宜,浓淡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