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优质回答:
曹魏失国,究其源头,在于曹操征用司马懿入府,开辟了司马懿家族最重要人物参政的道路。但是曹操征辟司马懿,是表达一种对待世家的怀柔态度,只是限制性地使用,并不信任司马懿,也未给其重权。导致司马懿家族崛起,最终做大的是曹丕。
曹操猜忌司马懿,并警告曹丕小心司马懿坏了家事,但是为何曹丕还是重要司马懿,最终导致了曹魏失国,并称为了魏晋南北朝历史走向黑暗化的先导呢?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司马懿在曹操时代与曹丕的“友好”关系的建立
司马懿在曹操时代,曾对曹操的征辟证明拒绝过,后来曹操下达了强硬的征用命令,司马懿才被迫入仕曹操府中。司马懿开始以谋士的身份参与政治,但实际权力并不大,在整个曹操时代,司马懿的地位远远低于同时代的其他智谋型人物。
但是司马懿是一个不甘蛰伏的人,有曹操这么个强势且对自己充满了戒心的老板,显然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取权势,于是他选择了曹氏下一代的核心人物曹丕。
司马懿参与曹丕争夺太子地位的活动,史无明载,这主要是源于陈寿写史时所面对的政治形势,也可能事关机密,无资料可查。陈寿作为X之人,在撰写《三国志》之时,司马氏已经代魏立晋,所以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笔者有理由相信陈寿并不敢直接在书中记述司马氏的家族崛起的过程。
但是司马懿必定在曹丕夺嫡的整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说是曹丕夺嫡的第一智囊也不为过。司马懿不仅代表着他个人,同时也代表着身后的河内郡大族。在曹丕的阵营中,早已形成了一股世家大族势力,代表人物即司马懿。司马懿全心全意地为曹丕夺嫡奔走,不仅仅与曹丕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关系网,这套关系网以曹丕为核心,而之间的连接者是司马懿。
曹丕夺嫡需要世家支持,他用司马懿,是因为在曹操时代的诸多政治人物中,敢于直接投资下一代的,也只有这些世家了。司马懿的崛起,一定程度上,是曹丕和司马懿的各取所需。
曹丕称帝后重用司马懿的原因
在曹丕称帝的七年时间里,曹丕同司马懿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请看司马懿的仕途发展轨迹:
黄初二年(221),司马懿为侍中、尚书右仆射;黄初五年(224),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黄初7年(226),曹丕去世前,司马懿与“曹真、陈X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明辅政。”
曹丕把司马懿纳入他的X集团中心,其实除了在夺嫡过程中与司马懿建立起来的一种“友好”关系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源自曹丕对兄弟,乃至整个曹氏家族的猜忌。曹操对兄弟的猜忌,不仅仅是因为曹操曾一度偏爱曹植的缘故,更多的是担心重演西汉初期七国之乱。
在不信任本家人的情况下,曹丕重用司马懿作为其政治上主要帮手,是一种对曹氏家族的一种压制,也是一种对朝堂势力的制衡。因为曹丕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发展估计失误。曹丕虽然也属于政治强人,但与其父比起来,他的政治才能就要逊色一些。曹操用司马懿,是表达一种对待东汉世家大族的态度,以获取他们对自己的政治支持,毕竟曹操的起点比较低,当时还是汉室天下,取代汉朝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世家大族的势力比较大,曹操还需要他们的支持来获得朝廷的绝对控制权。但是,曹操需要他们支持,并不代表会信任他们,更多的是对这些大族的猜忌和X。我们知道曹操多用寒族,用人不拘一格,首重于才,这于自东汉以来垄断政治重视出身的世家而言,本身就是对立的。
曹丕显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政治远见,没有对世家大族有足够的认知,重用司马懿,其实就代表着世家大族在曹丕时代重新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心。司马懿集团,说到底就是曹魏集团内,曹氏集团以外世家大族集团的一个集合。
同时,在曹操这个军事强人去世之后,曹魏集团缺乏突出的优质军事人才,出现了一点后继乏人的情形,司马懿作为曹丕时代,为数不多的权谋家和军事强人,是曹丕很难放弃的。如果继续让曹真为首的曹氏家族壮大,这是曹丕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无奈他只能选择司马懿,因为当时天下还没有平定。
总而言之,曹丕与司马懿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而言,是曹丕已经无法如他父亲一般主导整个曹魏的政治生态,他的权威没有曹操那样强,需要更多的权谋手段,扶持势力来达到朝堂的制衡,而在军事上,他也不如曹操太多,所以才最终导致了司马懿“阴谋诡计”的得逞。
其他网友回答
《晋书·宣帝纪》: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以上《晋书》中记载的大意为,曹操察觉到司马懿有雄心壮志,还听说他有“狼顾之相”,因此想要试探一下。“狼顾之相”出自《史记》,就是狼回头看的样子。狼在行走时,总是左看看,又看看,还不时回头观看,用来形容人的谨慎多疑,心怀不轨。
曹操还梦到“三马同槽”,可是西凉马腾已死,马超、马岱远走益州,已不足为虑。现在,曹操结合司马懿的“狼顾之相”,再加上司马懿的一言一行,他非常担忧,怕司马懿将来对自己的子孙不利。所以,曹操对自己的儿子曹丕道:“司马懿不是甘于久居人臣之人,将来可能干预咱家的事情。”然而,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密切,并不在意,还为司马懿说好话,司马懿这才幸免于难。
“狼顾之相”只是传说,不足为信,可是曹操劝说儿子曹丕,要注意提防司马懿,是很有可能的,那么出于什么考虑,劝说曹丕小心司马懿呢?曹操处于以下三个考虑,再三告诫儿子曹丕防备司马懿。
其一,曹操认为司马懿所代表的司马家族势力很大。
河内郡司马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相传为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跟随霸王项羽灭秦,因功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此后,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河内,具体点,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司马懿的高祖父、曾祖父司马量、祖父司马儁、父亲司马防都是东汉的大官,可以说是当时的官宦之家。晋武帝司马炎曾自豪地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兄弟八人,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他的大哥为司马朗,其他六个兄弟为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司马懿兄弟八人,都曾当官,如老大司马朗,字伯达,先后出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最终是一个地方大员。老三司马孚,字叔达,在高平陵之变中帮助司马懿掌控京城,后官至太宰、安平王,是司马八达中最长寿之人,高达93岁,被称赞为“安平立节,雅性贞亮。”
老四司马馗,字季达,官至太常,封东武城侯;老五丞司马恂,字显达,曾任魏鸿胪;老六司马进,字惠达,曹魏官至中郎,封城阳亭侯;老七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城亭侯;司马敏,字幼达,魏安平亭侯。总之,司马懿兄弟八人都是曹魏大官,在曹魏根深蒂固,家族势力很大。
其二,曹操认为司马懿所代表的门阀士族集团不容小觑。
曹操虽然也是出生于官宦之家,然而他却重用寒族。如郭嘉、贾诩、张辽、于禁、徐晃、张郃乐进等人,唯才是举。而与寒族相对应的则是门阀士族。这些门阀士族在东汉末年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如袁绍的四世三公,司马懿祖上数代都是当大官的。当时最讲究的就是出生,出生决定了了一切,“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所以,曹操有这样一种担忧,万一哪一天朝堂之上的门阀士族结成利益同盟,以司马懿为首,就可能对自己的子孙们不利。
其三,曹操认为自己的子孙们可能斗不过司马懿。
司马懿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他曾成功骗过以“奸诈”著称的曹操。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见到十几岁的司马懿时,认为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曾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可知,当时名人们对司马懿的评价很高,认为他不凡不只曹操一人。
曹操对自己的儿子曹丕,孙子曹叡还是比较放心的,认为他们能够压制住司马懿,可是万一出来个没本事的后代,或许就很难镇住司马懿,可能被司马懿反客为主。
按照《晋书》相关记载,司马懿在曹操对他有所怀疑后,于是上班更加积极了,废寝忘食地加班,才逐步打消了曹操的疑虑,转危为安。这不得不说拥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技高一筹,成功骗过曹操,最终掌握了曹魏大权,为司马炎开创基业奠定了基础。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不用司马懿,这件事说得太夸张了。其实曹操是想用司马懿的,只不过司马懿不想为曹操效力。
司马懿是世家大族,司马八达也是天下名士,司马懿按家势,按才学都是曹操看好的人才。而且曹操晚年,年轻一代的才俊本来就少,说曹操打死不用他是不可能的。
司马懿和曹丕年龄相仿,关系不错。曹丕篡汉依靠的就是世家X,士大夫阶层。在这些世家中,司马家很重要,司马懿也就成为倚重的对象。况且司马懿为人低调,并不是张扬揽权的人,有有能力,是很多君主喜欢的人才。
司马懿对曹丕,曹睿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是有目共睹的。在曹丕曹睿时代,司马懿不争权,听调遣,也是朝野共知。这时期的司马懿不是X,是大大的忠臣。
曹操说司马懿有反相,狼顾之相,更多是蜀国司马懿深沉,有不贴心的感觉。曹操是多疑的性格,靠魅力赢得人心。司马懿偏偏不和曹操贴心,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司马懿不好接触,不能成为嫡系,何况曹操这样自视极高的人呢。
他劝曹丕,属于正常,防微杜渐是没错误的。但说曹操看得多清楚真的有些过誉了。
人心隔肚皮,很多时候都是在赌,比如刘备在赌诸葛亮,孙策也在赌周瑜张昭。赌赢了就说有远见,赌输了就说是蠢货。这样的评判一点也不公平。
曹丕没赌错,曹睿也没赌错。不是曹氏宗亲的争权与无能,司马懿也不会有后面的种种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司马懿,字仲达,他对西晋王朝的建立有很大的贡献,可谓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曾因支持曹操,而曾得到曹操的信任,后来曹操晋位魏王,司马懿则以太子中庶子的身份辅助于曹丕。后来曹丕去世,司马懿和曹真等人为辅政大臣,辅佐于曹叡。
曹叡去世,司马懿和曹爽又为托孤大臣辅佐曹芳,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罢了曹爽的权利,从而曹魏大权落入了司马氏手中,为以后司马炎以晋代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在曹操在世的时候,虽然那时司马懿是曹操的谋臣,但曹操却对司马懿颇为猜忌、不放心,所以曹操曾对世子曹丕说过,司马懿是一个不甘做人臣的,将来他一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世。曹操就叮嘱曹丕要慎用司马懿。
然而曹操虽然这样对曹丕说,但是后来曹丕却没有把曹操的话放在心上,从而导致曹魏X最终被司马氏所取代。
那曹操生前曾叮嘱曹丕,要慎用司马懿,为什么曹丕始终却当耳旁风呢?
因为司马懿虽然受到曹操的猜忌,但曾经曹操对他还是颇为信任,所以后来司马懿就升为太子中庶子,以这个身份辅佐世子曹丕。
因为司马懿聪明、有才智,所以司马懿经常为曹丕屡献奇策,这对曹丕帮助很大,故而司马懿也得到了曹丕的信任重用。
因为司马懿给曹丕出谋划策,对曹丕帮助很大,所以曹丕心里对司马懿很信任,如此就虽然曹操曾叮嘱曹丕要慎用司马懿,但曹丕却把宝贝你话没有的放在心上。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要明确的是慎用并非不用,而且仔细看下,曹丕并没有当耳旁风,而是一直在贯彻曹操的想法。
其一,司马懿能力如何?
受《三国演义》影响,诸葛亮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而司马懿一直都是那个猥琐X的形象,而且司马懿奠基的晋朝的确不怎么样,所以司马懿一直都是被黑化的,但事实上司马懿以及其儿子辈司马师,司马昭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从孙辈以后太不堪了。从司马懿平孟达,和征辽东来看,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在当时也绝对是数得着的,“兵贵奇”,司马懿在这方面要比诸葛亮更胜一筹。而且司马懿留守后方足兵足食做的也不错,曹丕数次出征都是留司马懿总督后方的,也就是说司马懿上马能治兵,下马能治民,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人才。
其二,曹丕如何用司马懿的?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是“太子中庶子”,后来又迁了“军司马”。但是实际上都是曹丕的幕僚,只是一个比较小的文官。
曹丕做魏王,司马懿被封“丞相长史”。类似于丞相秘书长。仍然是文职。
曹丕登基,司马懿是“尚书”;
然后马上又改封“御史中丞”。此时官不小了,但是没有兵权。
然后就是曹丕两次征吴,司马懿留守,职位是“抚军”,并假节,领兵5000。
后面的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并不是专门的职责。
然后曹丕就是提前下课了。
也就是说曹丕在世时,司马懿从没有上过前线,兵权也很有限,而且如果曹丕不早死,恐怕司马懿一直都不会有较大的兵权,可能也不会让他上前线,大概会让他做类似荀彧的职务。只是恐怕曹丕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早死。
曹丕死后,魏国能压制司马懿的人几乎没有了,只有新登基的曹叡还能勉强压住司马懿。可惜的是曹叡也是个短命皇帝,30多岁就撒手西去,此后再无有能力制衡司马懿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