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意思是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大举贤良时,他却因年龄太大而不能继续做官了。
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将军,一生战功赫赫,威震敌胆,可到死都没能封侯。
关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个典故在这里就不讲了,今天着重来谈谈我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两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是差不多的。这两个人的才干本事在当时应该是顶尖的,可到头来为什么没有被重用呢?我想这里面不光是皇帝慧眼有问题,这两个人也应该从自身查起,看看原因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一、冯唐易老
冯唐,西汉大臣,他的祖父为战国赵国中丘人,其以孝行著称,作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但长期没有受到关注。
冯唐性情较骄矜,说话有时不经大脑,口无遮拦,甚至是信口开河,经常不能理解上级的意图,搞的领导下不台。所以他并没有引起别人们对他的好感。
有一次,汉文帝遇到冯唐,谈到人才时,汉文帝感慨自己没有象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去打去匈奴的进犯。但不会说话的冯唐开口直言说汉文帝即使你有了这样的将军,你可能也不会用。闻言,汉文帝大怒,转身就走。过后不久,文帝又召见冯唐说,你敢当众羞辱我,冯唐连忙道歉:“我就是个鄙陋的人,不知道什么该回避。”
后来,冯唐向文帝建议应当宽恕当时在反击匈奴战斗中因瞒报杀敌人数的魏尚,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应该支持魏尚。文帝赞同冯唐并派他去宣布赦免了魏尚,让他恢复云中郡郡守,冯唐也因此被任命车骑都尉,辅佐战事。
汉景帝即位后,冯唐虫虽被任命为楚相,但不久又被X。汉武帝即位后。匈奴进犯边境,汉武帝开始广征天下贤良以解匈奴之事,冯唐也又一次被人举荐,但此时,他九十多岁了,年纪太大了不能委以重任,武帝就任命他的儿子冯遂为郎。
冯唐出道不晚,在文帝、景帝时才能没能发挥出来,也可以说他的一些做法没得到认可,一直没有被重用,到汉武帝求贤若渴时,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不能被重用。这也算是一个人的一种人生悲剧。
冯唐的才能没有得到赏识,今天看来是有点可惜的,这说明,光有才干,是匹千里马,但如果没有遇到伯乐,也是浪费,但作为他自已,也因为没有在年轻的时候,主动出击,X机遇,一飞冲天,就只能落得个让自己悔恨,让世人遗憾的结果。
所以,这也启尔我们,凡成就大事者,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才能,同时,还要善于把握时机和机遇,这两者缺一不可。奋斗拼搏要趁年轻,否则,就算有一身本领,到时也难以施展开来,只能空悲切。
二、李广难封
李广难封,说起李广,在当时可以如雷贯耳,很有知名度的。
可以说李广是个刚烈正直,汉文帝、汉武帝时期最优秀的作战勇猛的将军,
李广在汉武帝时,北伐匈奴,在完成X统一的历程中,李广是有很大功劳的,他戎马一生,历经七十多场对匈奴的战斗,都表现出他优秀的军事才能。李广不仅赢得了国人对他的称赞,也被对手匈奴所折服,称李广为“飞将军”。
公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就写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这样一位将军却没有得到他盼望的封侯进爵,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理解,难道皇帝就看不到,还是把他给忘了?
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就可以发现,李广至死未能封侯,原因既是社会及历史的悲剧,也有李广自身因素引起的。也就是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客观方面,汉武帝登基后,为稳定北部边境。国家的重要战略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消极防御改为对匈奴的积极反击。大力加强新军事建设,重点是大规模发展骑兵。
在这过程中,老一代的军事人才的如李广、程不识等将军,就有点跟不上军事变革的需要,继续担任反击匈奴的任务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落伍了。而一大批年富力强,有新的军事思想和头脑的如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人脱颖而出,走到了历史舞台中央,他们奔赴沙场,出击匈奴,奔驰在广阔的北方疆场。
在主观方面,虽然李广作战勇猛,但他的作战思想已严重落后时代的发展,他的军事理论还是老旧的战术。终究在对匈奴的快马利刀,打了就跑的运动战中显得无能为力,根本找不到敌人,而被敌人骑兵快速偷袭,他只有挨打的份,甚至是手足无措,常常陷入被动局面,损师折将。
当然,李广还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他在汉武帝面前不受待见,不受重用。所以,李广的个人悲剧是由时运不济,也有他在新的形势下,没有与时俱进,X机会,再加上他自身存在的的一些问题导致了最终怀才不遇,难以被封侯的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多指怀才不遇,时运不济等等。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汉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故事梗概: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后来,北方的匈奴族又来入侵汉朝,汉文帝下令到各地征招平匈奴的将军。这一天,汉文帝经过郎署时,遇上了冯唐,于是两人就将帅之事交谈起来,没想到,汉文帝非常赏识冯唐的才能。冯唐趁此机会向汉文帝申斥了云中太守魏尚被削职的冤案,并恳求汉文帝把魏尚官复原职,而且让魏尚率兵攻打匈奴。魏尚不负众望,击退了匈奴,冯唐也因为荐贤而升为车都尉。汉景帝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有这个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下面是收集的与“冯唐易老”相关的诗或词句:
吴景奎《寄苏伯夔》诗:“冯唐易老双蓬鬃,殷浩难投一纸书。”
【冯唐已老】杜甫《寄岑嘉州》诗:“谢眺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王维《重酬范郎中》诗:“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冯唐头白】汪广洋《登南海驿楼》诗:“冯唐头白偏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楼。”
【冯唐老】吴融《寄贯休》诗:“已似冯唐老,方知武子愚。”徐铉《送陈秘监归泉州》诗:“三朝恩泽冯唐老,万里乡关贺监归。”遯庐《童子军》第二出:“只是冯唐渐老,难厉镆铘锋。”
【老冯唐】陆游《午睛试笔》诗:“此去得非穷李广,向来原是老冯唐。”
【冯公老】陈子昂《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诗:“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
【叹冯唐】权德舆《和职方殷郎中呈诸公并见寄》:“还希驻辇问,莫自叹冯唐。”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后来,人们多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抒发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而郁郁不得志的感慨。
其他网友回答
冯唐、李广皆是才能出众、志向高远之人,一心想为国效力,可惜仕途不顺,命运多舛。一个老年无成,一个功高无爵,实属悲哀。
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其引用两者典故,诉说自己在X上与二人相似,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有再多的才能却无法为国家效力,可悲可叹。
冯唐——直男的悲剧,祸从口出
冯唐出生官宦世家,才华横溢,早期官拜汉文帝时期中郎署长。他性格耿直,说话直来直往。常惹得龙颜大怒。
特别是一次汉文帝谈到赵将李齐,感叹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时,冯唐却毫不避讳,直言即使汉文帝有这样的将领,也不会任用。汉文帝听后大怒,拂袖而去。要知道皇帝乃一国之君,岂容一个小小郎官口无遮拦。正因为他说话过于耿直。以下犯上,一直无法得到重用,升迁之路更是遥遥无期。
直到汉武帝即位。匈奴犯边,冯唐再次被举荐,可是已经九十多岁了,年过古稀,如何重用呢?
李广——心胸狭窄,不听指挥的冲动将军
要说李广,武艺高强,作战勇猛,他一生军功赫赫,被匈奴人畏惧地称作“飞将军”,数年不敢侵犯。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都大赞将军李广的神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的英勇将军,按理说封侯拜相不在话下,可悲剧的是至死也没封侯。
他的悲剧又何尝不是自己作的呢?
杀霸陵尉——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斩杀反叛八百俘虏——心狠手辣,不道义。
私授梁王军印——目光短浅,不识时务
漠北之战迷路自刎——不听指挥,X偏激
有才能之人没得到重用实属可惜,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也是怀才不遇之人,因受邀请参加宴席,写《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从此与仕途相隔。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引用冯唐、李广典故,一是叹息自己纵有才华,却壮志难酬,二是反思自己现在的处境,与二人一样,自身性格缺陷所致。
冯唐老了,难以得志;李广功高不爵,命运多舛。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警醒:时光易逝,岁月易老,自己拥有才华的同时,要反思自身性格缺陷,为人处世,讲究智慧,才能扶摇直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回答
1、西汉大臣:冯唐
冯唐,西汉代郡(今X蔚县)人,西汉大臣,其祖父为战国赵国中丘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著称于时,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一次汉文帝乘车遇到冯唐,谈到赵将李齐才能,并感慨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匈奴的侵犯。冯唐直言道:“即使汉文帝有这样的将领,也不会任用。”汉文帝大怒,并起身回宫。之后文帝召见并指责其当众羞辱自己,冯唐道歉说:“我这个鄙陋的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彼时,匈奴大举进犯、并杀死都尉孙卬。
汉文帝向冯唐请教当初言语的原因,冯唐回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如果要支持边防将领,必须赏罚恰当。并主张应当宽恕当时因为瞒报杀敌人数的魏尚,继续支持其守卫边防。
文帝赞同冯唐劝谏,并派遣其去赦免魏尚,使其复职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为车骑都尉,辅佐战事。
汉景帝即位后,冯唐被任命为楚相,但很快被X。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当时匈奴犯边,帝广征贤良,虽然冯唐再次被举荐,可是已经九十多岁了,只能任命其子冯遂为郎。
因为冯唐出仕尚晚,且因汉武帝求贤时已经年过古稀,心有余而力不足。后世学者文人通常用冯唐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2、西汉名将:李广
李广,X,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诗出自初唐诗人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首诗是王勃在重阳节看望父亲时,路过洪州,遇洪州大都督阎伯屿正在滕王阁宴请宾客、吟诗作乐。王勃受邀请参加宴席,因写《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感怀,遂即席写下名扬千古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从表面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似乎是诗人王勃即兴抒发的感叹: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候。 其实,王勃在这首诗里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二个典故,表达着一种鲜明的人生导向: 冯唐老了,难以得志;李广功高不爵,命运肯定多舛。
借此警示世人: 有才华有志向的人,在有限的岁月长河里,要懂得珍惜宝贵的时间,为人处世,要注重说话的艺术,要讲究政治智慧,气量要大,格局要好,定位要准。若X放纵,哪怕基础再厚,条件再好,能力再强,也会遭遇”滑铁卢”,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甚或远大理想。
诗人王勃其实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借此表明自己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并不是斥责冯唐,诘怪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深藏的寓意,的确需要人们警醒。
其他网友回答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本是两个典故,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典故。
冯唐
冯唐是西汉的一位大臣,当时他任职郎中署的时候,遇到了汉文帝。汉文帝一直想拥有杰出的将领,匈奴来犯时,帮助文帝分析说明他的身边也有杰出的将领,魏尚就是。文帝后来大喜,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掌管车兵。后来汉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但后来被免职。冯唐性子直,说话直,就容易得罪人,一直得不到重用。
等到汉武帝即位,冯唐被推举,但当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年事已高,做不了官了,怀才不遇,慨叹生不逢时。
李广
李广是西汉的一位名将,战功卓著却一直未被封侯。李广骁勇善战,胆识过人,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匈奴谈及色变。并且李广非常体恤自己的部下,得到的赏赐都会分给士兵,大家有福同享。
但这样的一个名将怎么没被封侯呢?在七国之乱的时候,李广得到了梁王的赏识,梁王想拉拢李广,就为其刻了一枚军印,李广不但接受了还到处炫耀。这样的举动不免让汉景帝对他产生想法。李广虽是忠义之士,但神经大条,很多事情欠缺考虑,单单为了证明自己,眼光不放长远。年近六十的李广急于封侯,在漠北之战中请战先锋,不顾自己的体力精力,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敌人逃脱。李广觉得很是羞愧,自刎而死,至死未被封侯。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句诗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在前去探望父亲的途中,经过洪州时。刚好赶上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当时重修了滕王阁,所以趁着节日,设宴邀请朋友、文人雅士,通过吟诗作赋来称赞滕王阁。
王勃也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才,自幼就有不一般的文学才能,被夸赞为“神童”。成长过程中坚持学习,博览X书。王勃因为一篇《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逐出了长安。仕途才刚起步就迎来失败了。
后来王勃在虢州任职参军,因为杀死自己所藏匿的官奴曹达而犯死罪。虽被赦免,但仕途离自己越来越远。也因为这次的事连累了父亲,父亲被贬为交趾县令。关于曹达的事,不知是巧合还是遭人陷害,也许有才能的人就是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但也可以想象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有多大。
王勃看到这滕王阁恢宏壮丽的景象,不免发出感慨,所以会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感叹冯唐和李广时运不济的同时,也借先人相似的命运感叹自己的时运不济、怀才不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