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原来《道德经》还分为传世版和出土版,哪一版更接近X的思想?
优质回答:
在写之前,先跟@古今历史观文先生说一句话,您真的大意,图片的水印……似乎不说您也明白了。愿与您一起学习《道德经》。
现在回答正题。
传世版是指以西汉河上公本为母本,河上本、严遵本,魏晋时期的王弼本以及初唐的傅奕等版本为主体的《道德经》解读本系列,其中以河上公本和王弼为主要传世本,严遵本洋洋洒洒,古奥艰深,几乎是另一部加长版的《道德经》,读起来很费劲,故普通读者喜爱者较少。
出土本是指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X甲乙本》和1993年10曰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X》竹简甲乙丙本。
两种版本相比较,当然是出土本更接近X思想。河上公本人生卒年月不详,但因与汉文帝刘恒同时期人,也就是说,河上本应该在汉文帝时期面世的。汉文帝,名刘恒(前202年—前157年),为避讳刘恒的名号,河上公的《道德经章句》中“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常名”中的“恒”字全部换成“常”字。从这一点上来说,河上本不能早于汉文帝刘恒,只能在他同时或之后。
楚简本《X》比长沙帛书还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文字最原始的X作品。竹简本入葬时间约为前4世纪至前3世纪初,距离X成书时间约有两百年,抄写时间应该朝入葬时间之前推几十年,即抄写时间距离X大约150年左右,且X是楚国人,所以楚墓《X》,一定与《X》原始祖本更为接近。
这两种出土本中,长沙帛书的内容与传世本内容接近,与郭店本内容有些不同,主要原因是抄写过程中,借用通假字现象普遍。
但出土本并非十全十美。因为是出土文物,又多次被盗,难免破损不全,甲乙丙三种版本又散乱不齐,加之抄写有误,漏字、衍字、通假字较多,只是内容较少,只有传世本和帛书本的五分之二,确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总起来看,最接近X思想的是楚简本,但是由于内容偏少,所以在阅读是,还是传世本为主,以出土本为参照,互证互补,才能更好滴理解《X》和X的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读古文章皆是断章取义,贵在读者可以为自己人生创造点价值,哪怕是娱乐一下,亦不辜负作者的辛苦。相由心生与世界是被演绎的互为印证,人们通过过滤镜看世界;所以心理学常说:“你的眼中只能看到你自己”,又说:“我思故我在”,即:“人们为证实自己是对的而存在”。(尤其喜欢哲学的人游走在这几句名言里)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就是每个读者都能读出自己的需求、心声和哲理。传世版经过历代文人修饰,出土版的大概也是抄本,皆非原版孤本。《道德经》因语言的变迁和读者的阅历不同,有大相径庭的逗读和解读,无从探究哪个版本更接近原著,更无从解读什么是X的思想真谛。没有标准答案,优劣自然难分。
我是一思想洁癖者,爱读原文,但这种古文原文十分难见,读抄本译本多难见真章,时常嗅出X者和文人的春秋笔法。求真本为务实,求真不如务实,再读书,更爱感悟人生哲理。
传说王羲之重写《兰亭序》数篇,作者自认为无法超越原作境界。书法如此,文章更甚!作者表达的真谛永远没有读者感悟到的真理重要,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当我们放下寻求笔者真实想法的时候,得片刻清闲感悟观照自己当下人生,且读且珍惜,必然活的更精彩。
正经一本每日一篇正解实用国学文化;
分享国学、哲学、心理学、社会行为学正能量;
关注个人成长、团队建设,共同探讨修为之道。
欢迎添加关注,评论、分享、留言、探讨、收藏、转发。
其他网友回答
《X》一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典之作。如果你能正确解读《X》这本书,能够领悟X思想,对你在实际中的发展、进步将是有益的。但如果你错误地解读《X》这本书,不能正确领悟X思想,对你而言又是有害的。如X“无为”思想,就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而应当从政治、思想、行为,以及人的心理上来体会和理解。如果你只从字面上理解,就会认为X“无为”思想是消极的、不作为的,甚至主观地批判X,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偏激的、非理性的。
然而,古人用字,一字千意,传世版,很多古字成了简化字,意是以改后的意来思,也包括被历史强逼更改与删减的内容。
出土版则避开的历史的折腾,反而因外界的参与少,保持了原意多。
但是从受众来说传世版,容易知道说的啥,
出土版,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亦逍遥。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X。既然烧了,儒家的四书五经怎么比任何家的书传世的都多呢
其他网友回答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大家看到这句话,会奇怪这话怎么跟《道德经》第一句差不多呀!谁说的呢?其实这句话见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部帛书《X》,从时间上看早于现行的王弼通行本,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道德经》。
除了王弼的版本,还有一个影响力较大的版本,《X河上公注》,作者当然就是传说中的河上公,此人有说是战国时期人也有说是汉文帝时的人。话说汉文帝非常喜欢专研《道德经》,因为太过深奥,不懂其中之玄妙,听闻河上公研究透彻,便去请教,相传还发生了一些奇幻故事。汉文帝其名刘恒,一代帝皇也,古有避君主讳之说,这“恒”字,自然是不能用了。
有学者将现行本与出土本做了比较,两者有1000余字的差别。《道德经》流传2000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多少学者的传颂做注,手写传抄。难免有被改动,错写之处。
大家都知道X的职业是图书管理员,博览X书,先贤思想荟萃,流传之学说,也应该是众之所汇。X所言,也不见得为X本思。
如果说要了解X的想法,就像他说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我说的道理也不一定是永恒的道理。那有何必一定要了解X哪个思想呢?如果我们觉得哪个道理对,哪个道理让你活的更明白,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