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被低估的人 三国被高估的武将

网友提问:

真实的三国,有哪些被低估的人?有哪些被高估的人?

优质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由于罗贯中的拥刘反曹的思想,造成很多人物的形象出现了偏差。相比于真实的三国中,笔者认为被严重低估的人有:曹操,周瑜,魏延;被严重高估的人有:X,诸葛亮,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奸雄的形象,几次被打得丢盔卸甲,表现非常狼狈。在正史上,除了征张绣之外,曹操其他几次战败都败得很从容。在对阵马超的时候,曹操坐在床上没有反应过来,险些被马超俘虏,在众将的保护下才逃脱,并不是小说中割须弃袍这么丢人。赤壁之战曹操是从容撤退,不是被打得全军覆没,更没有在华容道低三下四的恳求关羽。在这些情节的共同作用下,曹操的形象矮小了很多,被很多人严重的低估。

正史中周瑜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畏惧过诸葛亮,更没有被诸葛亮气过。周瑜曾经想要把刘备X起来,却被孙权拒绝了。后来周瑜又想要把关羽张飞收为己用,然后带兵攻占益州,结果在中途病逝。纵观周瑜一生,和诸葛亮的交集并不多,在小说里面他大喊“既生瑜,何生亮”,也是作者为了迎合观众的噱头点而写的。

魏延是蜀汉刘备时期的重臣,在刘禅时期是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将军,姜维一直到去世,都没能达到魏延县侯的封爵。在刘备攻占汉中之后,直接就把魏延提拔到了汉中地区一把手的位置。魏延的地位要高于X,和黄忠以及马超等人差不多。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也是军队里面的头号大将,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魏延被杨仪冤枉X后杀死,也因此身败名裂。在小说中罗贯中把魏延描述成了一个二流武将的形象,还被扣上了天生有反骨的帽子,成为了一个跳梁小丑的角色。

X是《三国演义》主推的对象,正史上的X同关羽和张飞地位相差很大,甚至还不如魏延的地位更高。但是在小说中,X的地位几乎和张飞关羽平起平坐,要远高于魏延。历史上的长坂坡之战X仅仅是怀抱婴儿回到了刘备身边,并没有发生大的战斗。诸葛亮北伐时期,X也不是作为先锋的角色出场。

诸葛亮被很多人称为半妖,在演义中经常神机妙算,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正史上的诸葛亮确实是一个能人,也是一个忠臣,只是诸葛亮的能力远没有小说中那么强。赤壁之战是周瑜打的,东风也不是诸葛亮借的。后来刘备征战的时候,诸葛亮主要做的是后勤X,谋士是庞统和法正。诸葛亮北伐也没有小说中那么神乎其神,只取得了微弱的成效,可以说是徒劳无功。

黄忠在正史上参加的战争很少,在刘备称帝前就去世,履历远没有小说中那么丰富。黄忠也根本不能和关羽相提并论,更没有和关羽打成平手,在正史上关羽一直看不起黄忠,诸葛亮也表示黄忠名气太低,不应该破格提拔。

综上所述,小说作为一种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对历史人物脸谱化,来让读者便于认识和理解无可厚非,和真实的三国有一些出入也属正常。

其他网友回答

真实的三国,首先被高估的人就是诸葛亮;相对最被低估的人是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几近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从隆重对策、赤壁成名、接着是定鼎荆益、三分天下,最后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别说是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就是放言整个中华谋士中,也几近无人出其左右。

但是熟悉真实三国演义的人应该知道,诸如草船借箭原本是孙权的谋略、空城计则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是把种种胜利,甚至蜀汉能够可三分天下的功劳至少一半以上都归功到了诸葛亮身上,才会有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故事。

所以以诸葛亮为首,被高估的人还有X、马超、黄忠、关羽、法正……实际上不用说也知道,被高估的多数为蜀汉的谋士和武将。当然你不要以为蜀汉就没被低估的人,接下去会说。

被低估的人里面,首推的肯定是周瑜,这基本没有任何依依。毕竟周瑜作为“江左风流”,赤壁之战功劳最高的就是他这个统帅,只是很可惜光环没诸葛亮这么高,在小说里被塑造成了嫉妒小人。

以周瑜为首,鲁肃、陆逊、甘宁、程普等,绝大多数为东吴阵营。这是因为在在《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存在感最底,导致了他们的人普遍被认为一般般。

当然了,我觉得非常重要的,还有一个严重被低估的人就是刘备。在小说中,刘备被塑造成一个靠主角光环,和哭哭啼啼到处收人才问鼎天下的君主。前面我们也说了,实际上最被高估的就是蜀汉的谋士和武将,而蜀汉真正能够问鼎天下,最重要还是刘备的能力啊。

其他网友回答

最被高估的人要数潘凤,周瑜,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弹指间被华雄砍杀,再说周瑜,号称不世之才,按周瑜之意本来自己智谋天下无敌,谁知有个诸葛亮,既生瑜何生亮。结果中曹仁之计丧命。最被低估的人要数刘备了,大家只知其怀匡扶天下之志,却不知刘备武艺之高强。三英战吕布,可能大家认为关张两人就可收拾吕布,那是错误的,五十回合张飞就不行了,加上关羽也不占上风,但是刘备一出手,吕布直接败阵。在桃园未结义之前,关张二人打斗,刘备一手一个竟然能把两个万人敌双手掰开,可见刘备力量非凡。

其他网友回答

读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再回顾《三国演义》,我认为三国被明显低估的人物,有东吴的鲁肃,而西蜀则高估了关公和张飞,魏国则主要低估了曹操。为何如此之说,我有如下的理由:

鲁肃本是个智勇双全的高人,才能与诸葛亮差不多,促成三国鼎立之势,吴国能稳坐江东,鲁肃早有预见,並为孙权决策孙刘联合抗曹,做出了理论到实践上很具体的努力。而在《三国演义》中,把鲁肃排在周瑜之后,(其实周瑜只是个主战的战将而己。)是个平平配角、给人印象是个好人,但不是高人。

再说,关羽、张飞,论个人武功确实不错,排为五虎上将前二名,但必竟还是有勇少谋的战将而己,算不上个好统帅,更不够个軍事家!尤其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以及张飞为部下小卒轻易所杀,犯了确实不该犯的错误,均说明这二位的军事素质很不过硬,有辱五虎上将名声!所以,我说《三国演义》高估了这二位。

再说《三国演义》低估了曹操,曹操实际是很过硬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善于用兵,更善于用人,揮下著名軍师数十,战将X集,身经百战,尤其官渡之战,以少胜多,逐鹿中原,霸居了大半个中国。不论罗贯中怎写曹之奸,我还是认为曹是乱世之中真正的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

有一个才能被低估的人,黄祖。

黄祖能独挡荆州一面,抗衡孙策和孙权十年之久,说明军政水平有相当水准。不过这个并不是重点。

这里谈的是,黄祖治水军的本事可能是世界级别的。

公元三世纪世界最大的战舰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天,东吴水军最后一次猛攻江夏,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陈就率战船迎战,双方在沔口展开大战。

沔口之战中,荆州军以两艘蒙冲巨舰作为核心,在沔口阻挡住了东吴战船。《三国志-董袭传》曰:“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

黄祖仅以两艘战船,就X住了江面。从现代的地图来看,汉口一代的长江大约有一公里宽。这么看来,黄祖的巨型蒙冲至少有200米长,才有能力拦住江面。

此外,黄祖的每一艘蒙冲至少搭乘了500人。参考欧洲的划桨战舰,至少在16世纪的“加莱塞”桨帆战船才达到这个规模。“加莱塞”战船通常为600吨以上,甚至超过1000吨,船身长度可达100米,划桨手和士兵多达500-800人。

而古罗马时代的三层和五层划桨战船,一般长度在35-50米之间,乘员为170-200人。至少在公元3世纪,黄祖的蒙冲战船很可能是世界最强的。

X东吴出动敢死队

东吴统帅周瑜,为应付这两艘战船,是出动了敢死队的,以凌统和董袭为首。《三国志-董袭传》曰:“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

最终,董袭等人切断了连接蒙冲的缆绳,令荆州军两艘蒙冲失去固定能力,被江水冲下,黄祖的战船防线才宣告瓦解——“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

在攻占江夏的庆功宴上,孙权举觞为董袭敬酒,曰:“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

沔口这场战斗与赤壁之战是同一年,一直被后者的光芒所掩盖。黄祖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一般,但建设能力不可小视。(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