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能打过匈奴 汉武帝真的打赢了匈奴吗

网友提问:

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为何到他死匈奴还很强大?

优质回答: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匈奴虽遭重创,但慢慢恢复元气

在卫青、霍去病时代,大汉帝国频频对匈奴发兵,前后歼敌约20万。在匈奴最盛的时期,总兵力大约40万,也就是说,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大约一半的兵力。特别是在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与大汉帝国争锋,被迫远遁到荒寒的北方。此后,汉匈两国有十六年没有发生战争。十六年的时间,让匈奴得以恢复元气。匈奴是一个很顽强的战斗X,他们韬光养晦、卧薪尝胆,随着新一代战士成长起来,渐渐恢复元气。

第二,汉武帝后期,大汉帝国的军事力量有所削弱

在匈奴恢复元气的同时,在汉武帝后期,大汉帝国的军事力量却走下坡路。综合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卫青与霍去病两位军事天才先后去世,武帝后期的军事将领乏善可陈,并有人能替代卫青与霍去病。第二,在武帝后期,由于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为节约军费,把大量囚徒编入军队,导致军队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第三,汉武帝晚年暴虐无度,任用X,掀起巫蛊之狱,许多汉军将领受到牵连。比如公孙贺、公孙敖、赵破奴等被杀,李广利在家族被诛后投降匈奴等等,这导致军队士气低落,在战场上也连遭败绩。

第三,匈奴招降纳叛,洞悉汉军虚实

还必须提到一点,就是匈奴是一个不简单的对手。尽管我们称之为蛮夷,但是匈奴也有文明的一面,也有积极向大汉帝国学习的一面。

一个典型的例子,匈奴一直注重对汉军将士的招降纳叛,对于汉军降兵、降将、俘虏等,绝少杀害。比如说著名的张骞、苏武等人,都曾被匈奴抓了十几年,但匈奴人都没杀。赵破奴及其麾下士兵两万人被俘,匈奴也没有杀。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不仅未杀之,单于还把女儿嫁给他。此外,还是一些从大汉帝国投降过去的人,匈奴给予重用,比如赵信、卫律等,在匈奴都身居高位。还有一个叫李绪的降将,传授给匈奴人汉军的战法,这也让匈奴人对汉军的虚实、底细有也深入的了解。

第四,汉武帝去世后,匈奴有多强呢?

在汉武帝后期,匈奴的势力转盛,不过依然无法恢复到冒顿单于、老上单于时代的鼎盛水平。我依据史料,整理一下匈奴人在武帝后期以及武帝去世后,历次军事行动的兵力。

在击破赵破奴及击破李陵这两场战役中,匈奴均动用八万大军。天汉四年,李广利以14万大军伐匈奴,匈奴以10万大军迎战。汉武帝去世后,匈奴动用兵力最多的一次军事行动,是在公元前60年(即汉宣帝神爵二年)。当时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密谋突袭大汉帝国,他亲率十几万骑兵南下,以狩猎为名,企图伺机入侵。不过,由于单于一个手下叛逃,把偷袭计划告知大汉朝廷,这次军事行动最终被迫取消。

由以上数据估计,在汉武帝去世后,匈奴仍然拥有至少十几万的骑兵,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武装。

其他网友回答

汉武帝不光是打了匈奴,而且同时还发动打通南越、东击卫满X等一系列的战争。所不同的是对匈奴的战争最为旷日持久,所以,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聚集于此。汉武帝一生雄才伟略、叱咤风云,在位54年,而战争耗尽了多半生的精力。因此,汉武帝的谥号是“武”。然而,这里的“武”应该包含两层意思:既可以理解为英名神武,也可视作穷兵黩武。因为汉武帝对于战争的理解与实施已经走向了极端,致使国家盛极而衰,他本人在迟暮之年也发出了深深的忏悔。

(汉武帝剧照)

那么,既然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为何到他死匈奴还很强大呢?其实,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是对战争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即汉军兵锋所至,匈奴必摧枯拉朽。事实上,汉军既没有那么强悍,匈奴也不是想像中的不堪一击,更为重要的是战争打的是国力民生。简单说,战马、兵源、粮草、武器、军饷、赏赐及抚恤金,每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钱出那里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战争。当老百姓拿不出钱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另一种社会矛盾,所以X必需悬崖勒马。

(秦朝时的匈奴势力范围)

首先,匈奴远比人们想像的强大。匈奴部落形成于夏末商初,与中原王朝相伴而行,他们几度易名,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了“匈奴”这个名字。可以说,自中原王朝诞生起,北方就有一直有这个毛茸茸的身影存在,他们飘忽不定,来去如风,与中原王朝冲突不断,而中原王朝对其又无可奈何。自秦统一六国之前,中原唯一一次完胜匈奴的战争是赵国大将李牧在雁门关围歼十万匈奴骑兵。经此大败,匈奴元气大伤,数十年没有南下侵扰。而当中原混战时,匈奴又趁机崛起,不断南侵,并且诞生了第一位单于——头曼。

(西汉初年的匈奴,远强于汉朝)

就在秦始皇去世一年后,头曼被儿子冒顿射杀,而匈奴在冒顿的手中达到了鼎盛,光是可作战的精锐骑兵就达30多万。而匈奴人还具地理的优势,因为他们在草原上移动性强,汉军很难捕捉到其主力,即便遭遇主力,但匈奴以逸待劳,汉军很难取胜。这就是汉朝面临最现实的难题,所以汉武帝对匈奴的初战选择了在马邑设伏,引诱匈奴进入包围圈,然而围而歼之。结果,武帝调集30万大军枕戈待旦,但匈奴人因获得了汉朝的军事情报而未上钩。因此,汉武帝发动的第一战,劳师动众、无功而退。

马邑之谋失败后,汉武帝主动出击,于是派李广、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四路出征,结果只有卫青小有斩获,取得龙城之战的胜利。而公孙贺于草原“旅游”一圈完好无损,公孙敖一万骑损失十之七八,李广全军覆没,险些被擒。明显,此战汉军并没有占上风,但是卫青方面给汉武帝传了一个匈奴可以战胜的信号,所以汉武帝信心倍增,随后作出战略调整,避实就虚进攻匈奴人占领的河南地(河套平原)。此战,汉军大获全胜,将匈奴白羊王与楼烦王驱逐,汉朝设朔方、五源二郡,实行移民、屯田、戍守。

再后来对匈奴的战争中,汉朝以河南地为据点,步步为营,渐次打通河西走廊,将势力范围逐步向西域扩张,而匈奴在汉军的打击下转向漠北草原退却。公元119年,汉武帝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全歼匈奴主力,于是经周密部署发动漠北之战。战争的结果是霍去病部击溃匈奴左贤王主力,圆满完成任务,而卫青部则大胜匈奴单于,但是由于李广率领的东路军迷路,没有给匈奴单于致命一击。所以,此次汉武帝的收官之战并未收官,匈奴人则如惊弓之鸟深遁漠北,致使汉军数次奔袭数千公里,一无所获。

总之,自漠北之战后,汉匈奴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因为汉军并没有长时间、远距离而且持续在大漠寻歼匈奴的能力,所以又给了熟悉、适应草原生活匈奴人喘息的机会。经过若干年休养生息,于是匈奴又重新振作起来。反观汉朝,因为连年的战争所需征发、调度,已经耗尽国库民力,举国百姓不堪重负,苦不堪言,各地叛乱的苗头已经闪现。所以,不得已之下,汉武帝叫停征战,还百姓休养生息,而此举对于匈奴来说又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这种情况很好理解,因为即使一位君主有经天纬地之才,匡世卓纶之术,也没有办法在其执政之时解决所有问题!人的能力终究还是有限的,而形势的变化却是无穷的。

因此企图以有限的精力,去应对变化无穷的形势,当然难以达到目的。只要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却依然无法彻底的消除匈奴人的威胁!

当时的形势是:汉朝是立足于中原的农耕帝国,而匈奴则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族,因此匈奴人既无城池村镇牵绊,又无过于计较一时之得失的拖累!于是匈奴人当然就可以采取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战术,他们有利则进无利则退,行踪飘忽不定。所以汉朝很难通过一场战争,就把匈奴人的战争能力完全摧毁!匈奴人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劲的。

此外,尽管汉武帝派遣了卫青、霍去病两将北伐大漠,也曾给过匈奴军队以致命的打击,但是却因为汉军既无法长期驻扎于草原,而且又无法适应草原上的气侯和游牧生活,所以不得不在暂时取胜后又退回了中原。于是,草原上便又重新成为了匈奴人的天下,成为他们得以疗伤止血、恢复实力的基地。而汉朝对此却无计可施,只能寄希望于匈奴人接受教训不再南侵,并对匈奴人采用武力X,结合政治怀柔与经济笼络的恩威并济手段!

正是汉武帝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是彻底的消灭匈奴,而是希望通过武力X制止匈奴侵扰边疆,借以取得最终能使匈奴人与汉朝息战和好的终极目标。才会出现匈奴南侵、汉军北伐,匈奴乞和、汉朝笼络的现像。故而匈奴势力的分崩离析,是不可能在汉武帝时代很快出现的!而是又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在西汉中后期实现了对匈奴势力的成功X!

由此可见即使是汉武帝这样的君主,也迫于受制于形势所限,而难以做到毕其功于一役!只是到了西汉中后期,匈奴势力衰落了,汉朝才实现了碾压匈奴人的局面!这说明形势比人强啊!

其他网友回答

4

这个结论与历史实事不符。其实在北方当时的游牧X有很多支,不能说他们都是匈奴。匈奴被汉武帝发财之后,一部被中原融合,一部西迁。之后游牧X在北方草原与中原的征战的是你方登罢我登场。

其他网友回答

强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汉武帝之前匈奴和汉朝的军队在战斗力方面是不相伯仲,甚至在X部分要超过汉朝的骑兵。而在汉武帝攻打匈奴之后,匈奴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汉朝一争短长,远遁漠北。不过,当时的匈奴相对于西域诸国以及其他部落还是非常强大的存在。以至于匈奴在被汉朝大败X行西迁还可以成为欧洲人的噩梦,上帝之鞭的威名依旧足以击碎整个欧洲。所以说,强大是一个相对概念。

汉朝攻打匈奴的成果是非常明显的,汉乐府中“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很明显的证明了汉匈战争中的战略优势。在汉朝中期之后,匈奴基本上无力在深入汉朝的边境地区进行抄掠。汉宣帝时期赵充国征西,痛击匈奴,俘虏西祁王,这是又一次的胜利。《汉书》记载:“本始年间,为蒲类将军征匈奴,斩虏数百级,还为后将军、少府。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欲入为寇。亡者题除渠堂降汉言之,遣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单于闻之,引去”。此时的汉朝只要派一大将驻守就可以使匈奴望风而逃,足以看出双方当时的军力差距。

匈奴的强大在另一层面上讲是因为杀而不绝,流动性非常强。所以,看起来声威浩大,不过却缺乏耐力,很难与敌人长期进行拉锯战。所以,汉代一直到东汉窦宪时期才正式根除匈奴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