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打项羽反败为胜 项羽何以败刘邦

网友提问:

项羽常胜将军,刘邦屡战屡败!只赢一次扭转乾坤!为何?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伟大的将领,不一定是常胜将军。你可以胜利一万次,关键那次你输了,你就是失败者。同理,你可以失败一万次,只要能撑下去不死,能赢得关键那次,你就是胜利者。

项羽天生神力,能举鼎过头,勇冠千军,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如果项羽的叔父项梁不死,项羽的结局会更好一点。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举鼎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一位伟大的将军碰上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结局早已注定了。

毕竟一个能带千军万马的项羽,无论他赢多少次,他都无法战胜一个能驾驭将领的刘邦的。这原理就是兵法所说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让我们来看看,项羽为X军事上输给刘邦的原因吧。

一、项羽的军事优点:擅长自己带兵猛攻猛打,常常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项羽的个人魅力很强,能跟兵士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爱戴。项羽在作战的时候,自己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能鼓舞士气,士兵也是愿意为他效力卖命。项羽手下的猛将如云,例如有钟离眜、龙且、季布等都是杰出的军事将领。

西楚霸王——项羽

在军事指挥上,项羽常常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例如,在巨鹿之战前夕,本来是X作为全军上将。X的战略是避开秦军的锋芒,等待秦军击垮赵国,然后利用秦军的疲惫,再来攻击秦军。这个战略不能说不好,甚至是非常高明的。但是项羽急于为自己的叔父项梁报仇,自己杀了X,自己带领全军出击秦军主力。

从战略的角度看,项羽的行为无疑有点像飞蛾扑火,当时秦军主力高达40万人,而楚军只有7万人。如果楚军没有深思熟虑的谋划,随时都可能被秦军歼灭。但是,项羽没有想太多,直接采取破釜沉舟的办法,激励了士气,结果大胜秦军,迫使秦军投降。

巨鹿之战

这种疯狂的举动,非一般人能做出来,风险极大,所以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后,其它诸侯国军队都自愿臣服于他的带领。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项羽本纪》

后来,楚汉争霸,刘邦偷袭项羽的大本营彭城成功。项羽同样也没有多想,只带了3万人,长途奔袭,击垮了刘邦几十万大军。

根据这些光辉的战绩,把“战神”的称号送给项羽也不会显得有什么问题。

这就是项羽的军事特点:猛攻猛打,以少胜多。

二、刘邦的军事优点:擅长听取谋士意见,发挥将士的能力,攻心为上。

刘邦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带兵能力有限。因此,刘邦非常擅长听取谋士的意见,尽量发挥自己手下将领的能力,自己就坐等收成。

刘邦

刘邦自己很少打硬仗,遇到强敌,不能打的,就用计谋,甚至是收买。

例如,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向西攻打秦朝,一路非常不顺,秦军抵抗激烈。为了减轻压力,他听取了陈恢的意见,接受南阳郡守投降,册封南阳郡守为侯,结果一路上投降秦朝官员不计其数,这就是典型的攻心为上!

刘邦不擅长打仗,却知道用人,刘邦手下也是能人如云,例如谋士:有张良、郦食其、陈平等;负责后勤的有:萧何等;将军有:韩信、樊哙、曹参等,特别是提拔了韩信这种军神级的人物为大将。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兵仙——韩信

韩信自然不负刘邦所望,先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取关中,为刘邦打下争夺天下的根据地。韩信接着连下赵国、齐国,形成了对项羽的包围圈。可以说没有韩信,刘邦根本就不会赢!

这就是刘邦的本领,能发挥出别人在军事上的优点为自己服务,遇强则退,能用计谋就不用蛮力。

三、项羽不如刘邦的地方

如果单单是个人单挑,一百个刘邦都不是项羽的对手,可是战争并不是纯粹都个人力气的比拼。

战争要考虑很多种因素,除了将领的素质、军队的训练、阵营布置、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之外,还要考虑军队的粮食补给,民意取向,外援等因素。

楚汉争霸

现在用这些因数作为参考的标准,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看成项羽带兵存在的弱点:

项羽每次打仗,遇到反抗,动不动就X,活埋战俘,X。

项羽军队行军速度快,对后勤补给非常不重视,很容易被人截断粮道。后来刘邦的手下彭越就是这样做,迫使项羽十万大军失去战斗力。

项羽刚愎自用,不听意见,身边的谋士纷纷离开。如范增、陈平等。

项羽心胸狭窄,不容过失,诸侯不愿援助。例如,X王英布本来是项羽的心腹,只因有病不能参战,项羽就怪责,结果英布倒向刘邦。

正是项羽的这些弱点,抵消了他的优点,最后埋葬了自己的事业。

小结

综合所述,一个名将,无论他赢多少次,一旦考虑不周,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那么他就会变得一无所有。

刘邦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是他X了项羽的缺陷,慢慢集聚自己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反而一举成功!

以上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小小看法,仓促之间,难免有错漏,希望各位多多指教,如果喜欢的就点个赞。

喜欢讨论各种历史问题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我的17,有空一起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项羽是常胜将军不假,他屡战屡胜,创造了很多军事史上的奇迹,比如巨鹿之战的破釜沉舟,彭城之战的闪电奇袭。但是项羽的实力是越战越弱,刘邦尽管对项羽的战绩是屡战屡败,但却是越战越强,正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让刘邦越战越强,这也是最后刘邦能够击败项羽而得从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

刘邦是通过一次次战斗,消耗了项羽的有生力量,并一次次总结失败教训,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通过联合韩信、彭越、英布而一统天下的。

事实上,当龙且率领的楚军精锐被韩信击溃的时候,项羽就已经感到了自己距离失败不远了,这个时候他也意识到左右天下大局的关键人物韩信。因此,项羽派人去游说韩信,但是没有成功,韩信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选择继续站在刘邦一方。

西楚霸王从来就没有示弱过,这一次他却去拉拢韩信,这是他以前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这充分说明那个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项羽已经不再那么自信和从容,他的内心也有史以来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和担忧。

最后的垓下之战,严格讲不是决战而是一场歼灭战,此时的项羽和楚军都已经陷入了绝境,失败已经是必然的事情,只不过是汉军需要付出多大代价的问题。韩信利用四面楚歌的谋略,彻底击溃了项羽的自信,当战神没有了自信,主动放弃了争斗,那么他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忧和顾忌的了。

刘邦通过一次次失败,总结了经验:但凭借自己的实力,无法击败项羽,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采纳了张良的计谋,舍利拉拢韩信、彭越、英布来合围项羽,终于取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得天下。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积累和演进的过程,刘邦击败项羽同样不是一战扭转乾坤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其他网友回答

一、项羽失败的原因

原因一,项羽的兵被称为有”四十万精兵”,但真正属于自己的亲兵的却只占有不到五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军队的掌控能力不能完全把握着,对于一个大将军,一个领导人无疑是一种威胁。

原因二,项羽是个顽固的习武之人,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你可能会说,项羽是个习武之人为什么会造成他的失败呢?的确,项羽是个所向披靡的英雄,但是他只会武功,其他方面的斗争却处于弱势地位。他是去和刘邦争天下,争皇位的人,试问一个只知道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如何去争天下,争皇位?他如何去靠取武力来了解X,从而得到民心?打仗,项羽确实是一个高手,但是这天下,还非得是一个文武双全,用得计谋之人才能久坐。

原因三,民心。上面说到了,项羽只会武力得不到民心,为什么呢?举例来说吧,项羽在X中多次采用的是X的方式,那么多无辜的秦国子民究竟犯了什么罪,竟然惹来如此杀身之祸!如此得到的土地,得到的不过是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建筑,人民如何去爱戴他,推举他?从他火烧阿房宫也可以看出,他根本得不到民心,项羽想要的东西只是靠古老笨拙又残忍的方式得来的,这和秦二世的X又有什么分别呢?我相信当时的秦国子民也是这么想的。

原因四,不听谏言。有古文为据: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韩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烹韩生。也就是说,项羽在X咸阳城的时候不仅杀死了秦二世,还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坏事,让百姓们对他很失望,韩生就来劝项羽,项羽不听,韩生感叹道:”都说这楚人就像是带着帽子的猴子一样,原来真是如此啊!”项羽一听不高兴马上就杀了韩生。对于不听谏言的领导者,人们往往是不信任的,有人愿意站出来劝谏领导者是一件勇敢的事情,但是领导者不听取,到最后没人愿意站出来说真话,每个臣子说的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话,那么这个组织离失败也不远了

其他网友回答

项羽常胜将军不假,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将,其个人的武力战斗值非常的高,如果单就这方面来说,不仅仅刘邦不是他的对手,恐怕整个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能与之相上下的。但是,这是战争,特别是决定一个朝代兴衰的战争,那就需要综合全方位的因素了,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甚至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说刘邦屡战屡败也有道理,但不全是这个道理,单从几次单一的战斗来说,他确实经常是吃败仗,但是刚才也说了,这是决定楚汉兴衰的战争,是一场全面宏观的战争,考虑的综合方面的因素,刘邦显然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因为他手下有很多帮他做这些事的谋士,如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等,项羽在这方面就显得没那么强了,手下能有这些能力的也只有范增了,自古以来都有一种说法,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刘邦集团有这方面某全局的众多能士,而项羽集团则相反,这样此消彼长,项羽以及他的整个西楚最后彻底的失败被牛转乾坤了,也是不足为奇的。并非刘邦屡战屡败最后只赢一次就扭转乾坤了,我们只是看到的结果没有去全面的理解认识,即使没有最后一次陔下之战的惨败最终乌江自刎的话,那也还有其它的扭转乾坤的最后一战,只是历史不可重来,我看到的就是最终的史实。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看问题不能看表面,刘邦虽然屡败,但败后仍然能战,说明在进步,劣势在扭转,团队在进步。项羽虽常胜,但愈败愈弱,直到再也输不起。说明在走下坡路,团队在瓦解崩溃。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那根稻草,所以不能只盯着最后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