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宋代书法为什么要“尚意”?具体表现有哪些?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尚意”书风?
“尚意”的说法,是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提出的,他结合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对书法艺术的时代特征做出了精准的概括,即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换句话说,书法艺术在追寻传统发展的同时,又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当时社会的政治人文因素,从而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时代特点。
“意”为何物?我们结合电视剧《清平乐》一些片段来理解。
“意”可以理解为一种继承和创新,但更加注重人们的主观意识表达,凸显个人气质,养成个人风格。剧中仁宗对曹皇后说:”《女诫》不适用于写飞白书,亦不是最适合你气韵的字。”就体现了人们从“会不会写”到“适不适合写”的主观意识的转变,字不再只是文章的载体,更成了蕴含个人气韵的名片。
“意”还可以理解为“以书寄情”侧重于对文字内容、情感的表达,这种“意”更能展示出作品的张力,达到“文辞合一”的境界。剧中曹皇后评价仁宗写的《范仲淹南京院题名记》时说:“以飞白书写,确实形神相融挥洒飘逸而带仙气。”仁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抒发具象在了书法作品中,以一种更为直观的形式展示在读者眼前。
为什么要“尚意”?
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时局,宋太祖提出“偃武修文”的政策。“士大夫”阶层地位日趋上升,文人的“黄金时代”就此到来,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取消了唐代的“以书取仕”,考生自此不临古帖,转而专注于对“主考X”书风的临摹,“趋时贵书”的盛行,“晋唐古法”的失落让一众书生成了书奴(指的是对X书风的亦步亦趋的模仿),宋太宗遂命王著制刻《淳化阁帖》重立二王书风大旗,有意摆脱唐人法度,进而达到“直追晋人风韵”的目的。欧阳修又立“尚意”旗号后经苏、黄、米、蔡的推动与发展,“尚意书风”初步建立,同时宋代帖学达到高峰。
具体表现
“尚意”的最高成就,当属苏东坡的《寒食帖》。了解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当时处境是读懂“尚意书风”的前提条件,因为“意”的定义就是对情感的抒发,首先作品中字的大小处理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完全由主观意识创造,正好应了那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再者,字的欹正变化之多,节奏跳跃之强则是作者情绪波动的直接体现。纵观整件作品可以切身体会到东坡当时的郁郁不得志和对时势的无可奈何,这种直抒胸臆、畅快淋漓、毫无掩饰的情感表达,跃然纸上。或许东坡写完此稿,心中亦有所释然。
其他网友回答
哈喽哈喽大家好,最近和小伙伴一起讨论了宋朝书法的特点!其中发现了很多要点,今天我们来给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说一下宋书尚意的特点,宋朝尚意X的开拓者是五代时期的杨凝式。杨凝式是个过渡性的人物,他的书中有唐人尚法所培养的严格的法度精神。同时,借助其佯狂行为,又在书中加进了抒情的因素。这些却给予宋代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以极大的启发,从而使宋代的书法形成尚意的趋势。
宋人书法“尚意”,是相对唐人书法“尚法”而言的。尚意就是崇尚“意境”或“意趣”,不拘泥于唐人成法的意思……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倡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这个问题应该从艺术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环境来谈。
晋以前,书法可以简单归纳为“完美记录”的追求。当时并没有真正把书法作为独立完整的艺术门类,无论鼎文、简书、汉隶以书传名的并不多,就是章草,也有“急就章”之说。而隶书,更有“X”之说。
到了晋朝,时世久乱初宁,文人雅士懒心于仕途,于是纵情山水,以文为乐。这种时代环境造就了六朝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书法的繁荣。而这个时期,文人的心态闲散而清雅,戏于流觞曲水,以琴棋书画自娱。自然就形成了晋人商韵的文化时尚。
而唐代,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经济、文化都走向繁荣。而唐朝在文化上也崇尚法度,无论在诗的格律,还是书画上,以法为尊,成就了格律严谨的近体诗和法度森严的楷书四典范。
而宋代,轻武尚文,文化追求以X和意趣为风尚。就宋词而言,在唐代,被称为“诗余”为士大夫所不屑。而到了宋,以汉乐府为蓝本的宋词则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取其意而任其形。这种文化观,自然也影响到了书法和其他艺术。
所以,宋人书法“尚意”可以理解为追求“意识层面的境界”。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书法,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审美主张。从宋四家的作品来看,书法创作经过晋韵、唐法的洗练,开始由单纯的“形”的塑造向发展到“意”追求。
其他网友回答
无法突破唐朝尚法的高度,所以在尚意方面创新。
其他网友回答
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论述不同历史时期书法艺术总体风格时,首次提出了“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的说法。他的这番论述,高度准确地概括了各时期书法艺术的特征。
所谓“晋人尚韵”是说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更注重追求气质风韵。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这种特点是受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影响形成的。汉末魏晋六朝时期,政治混乱,传统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被逐渐打破。学士文人们纷纷从两汉经学的陈腐教条思想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钟情于玄学。
东晋王羲之书法
玄学中老庄崇尚自然,崇尚精神世界彻底解放的观点深刻地影响了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士大夫们。在亲近自然、亲近山水的庄学思想影响下,晋人以虚灵的情怀,以玄学的思维境界去体会和感受自然,并最终建立了表里澄澈,韵高千古的艺术风格。
进入盛唐以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的全面大繁荣和大发展,而唐代建立起来的科考制度也对书法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书法艺术发展至唐代,以实用性不断加强为特征的总体发展趋势,到唐楷时达到极致而定形,科考制度的建立使唐代的书法艺术向着迎合功利的方向发展,书写更严谨,更讲究技法和法度。
中晚唐时期,禅宗发展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在唐代以后的北宋时期,禅宗思想的流行达到了炽盛,禅宗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广泛渗入到社会各界,禅宗思想极深刻的影响了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佛教禅宗“顿悟”、“妙悟自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思想观点深深地融入到北宋文人的精神和血脉之中。
在佛教禅宗思想影响下,北宋时期的书法家们对晋代和唐代时期的书法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他们认为晋人书法更符合禅宗“进入X,直见本心”的审美思想,而唐人书法过多的讲究繁锁的技法、过于讲究法度的风格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束缚,是与佛教禅宗“妙悟自然”的教义理念相违背的。
所以宋代书家力求突破唐代遗留下来的书法艺术理念所产生的影响,摒弃唐人书法中那些复杂繁琐的技法,从唐人书法严谨法度的束缚中走出来,去追求建立新的审美气象。
宋代书家将追求心性的率真表达,将追求情感的自然流露放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最重要位置,随着宋代的文人墨客们追求自然,追求X心态的X,这种艺术上“率真、写意、求拙、求趣”的审美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宋代书家所接受,并最终形成了宋代书法“尚意”的美X流。
“尚意”书法风格的兴起,是宋代书法家们最具雄心的伟大艺术变革,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书法艺术特征的转变。“尚意”书法自宋仁宗时期进入酝酿准备之中,经宋英宗和宋神宗二朝的发展,到宋哲宗时期逐渐形成美学X,并渐呈鼎盛之势。
宋代尚意书法的代表性人物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四人,也就是后人所称谓的“宋四家”。在“宋四家”中,苏轼是尚意书法X的引领者,苏轼的书法点画结体皆不拘于定势,亦少雕琢做作,力求自然天成。苏轼始终无意专职于书法,也无心做一个书法家,他总是将笔墨寄寓在诗词文章之间,于无意,无法之中自出新意。
苏轼自评说: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苏轼艺术上自然写意的开放性思想对宋代书家的影响极为巨大,在他的引领下,北宋时期书法尚意X迅速呈现波澜壮阔之势。
北宋苏轼书法
黄庭坚是北宋尚意书潮的另一位杰出代表人物,相比于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黄庭坚的书法对“意”的理解更进一步,黄庭坚认为“意”既是书者的意念、思想情绪的表达,也是书法的形式和技法规律的展现。黄庭坚认为“意”是借书写形式来展示的一种神韵,而这种神韵又与自然及日常生活关联紧密。黄庭坚说:
“山谷右黔中时,字多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及来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浆,X丁拔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
黄庭坚认为“意”来源于自然和生活的观点与佛教禅宗“妙悟自然”的观点极为一致,这是受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所致。
北宋黄庭坚书法
北宋时期尚意X的兴起,使书法艺术从崇规尚法回归到天然本真的状态,尚意书风注意意境的表达,强调X的挥洒和压抑情感的释放。宋代书法家米芾以痛快淋漓的用笔,不饰雕琢的结字,以风墙阵马的取势,在他的书法中明确地履行了这一美学理想。
米芾天真率性的行草书作,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刻的启迪和影响作用。米芾先用复古的理念去探究古人书法艺术的真谛,在学有所成后,又冲锋到尚意书风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成为苏黄之后,北宋书法尚意X的又一位领军人物。
宋代米芾书法
尚意书法的主要特征是将书法的技巧放在极次要位置,将技巧服从于主体的精神。书法创作的宗旨不再局限于追求工巧研美这一方面,将“趣”和“拙”亦纳入艺术之美的展现范畴。
宋代尚意书风的兴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方面面。但其主要原因还是唐代书法在“尚法”的艺术追求达到极致以后,后世必然要求新求变的结果,也是宋代佛教禅宗的兴盛所带来的艺术思想的解放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所导致的结果。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