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乡,过年都有哪些传统风俗(家乡的风俗20X)

网友提问:

2020“新年”就来到,你的老家有什么传统习俗?

优质回答:

中国地域辽阔,各个X众多,过春节时,也就是说过新年时,不说各个兄弟X,只说汉X一个族,各个地域的传统习俗,便大不相同。可谓是南北迥异,东西相左。我只能说说我所生活的巴渝大地过年时的传统习俗。

我们巴渝地区,甚至整个川渝云贵等西南官话区域,过新年时都是围绕着“祈福禳灾,欢庆娱乐”这两大内容而进行的,由此衍生出以下新年传统习俗。

1,办(准备)年货。年货主要是吃的食物和穿的衣帽鞋。吃的食物就多了,除了主食的米面并由米面做成的各式糕点之外,就是腌制烘熏兽禽肉类食品,及喝的醪糟酒(米酒)。冬种结束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先后不一,请裁缝来家缝制衣裤。鞋子则由家里的成年女性自做。过年就是穿新衣,吃美食。

2,除尘。到了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开始除尘(陈)迎新,过新年了,人人沐浴。室内扫除蛛网灰尘,拆洗被褥蚊帐。室外清除院坝里的X,疏浚阳沟。除尘就是做到清洁卫生。

3,贴红。除夕天的下午,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挂灯笼,这就被称作为贴红。贴红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和祈求来年的好运。春联的内容都都是吉利的祈福语言。

4,拜神祭祖。过新年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祈福攘灾。拜神当然是拜各路神仙,求他们关照自己家里,不使自己家里出灾难。祭祀祖先,过年了,当然要给祖先请安,叩头,供奉,送钱 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享有新衣美食。同时,也求自己的祖先,如地下有灵 ,保佑自己。最主要体现在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和除夕的上午到祖先墓地,给祖先烧化纸钱,供奉拜年。

5,守岁及压岁钱。最就是除夕的晚上吃罢夜饭后,不去休息,反而聚在一起熬夜不眠。因为传说“年“是一种很凶猛的怪物,一年中只在除夕晚上的子时,才出来侵害人间。人们为了防范它,除了门神把门外,便于子时前不睡,提高警惕防范它。可是夜长且冷,便烧着火炉,一家人一边烤着火炉,一边摆龙门阵熬更。到了子时,燃放火炮,将年吓跑后,才去休栖。此为守岁。大人这样没有什么问题 ,小孩觉多,吃罢夜饭在火炉旁坐一会儿,便会犯瞌睡。大人为了控制小孩儿去早早上床。便许诺给小孩零钱过年,称为压岁钱。小孩为了得到这点零钱,便也苦苦熬着,等着大人给钱,而大人往往是要过了子时之后才会给钱。

6,拜年。新年过后,初一这一天是要在家里面玩耍的,不能出去晃悠,到了初二就可以拜亲访友了。出嫁的女儿,会回娘家看望父母。小孩也会到外婆家去看望外婆。这就称为拜年。当然拜年会带上礼物的,而走的时候,主人会给客人压岁钱的,我们当地称为挂挂钱,现在叫红包。

7,欢庆娱乐。过年,其实就是一年辛苦到头,加之过年时又无农事,人们也就想休息休息。所以逢着过年,这样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人们自然是要搞出很多娱乐欢庆的节目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舞龙灯,耍起狮子,玩车灯,划旱船,踩高跷,金钱棍,抬亭子,杂耍,赶庙会等。

8,燃放焰火花炮。为增添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人们不仅有些文娱活动,体育竞赛,甚至赌博等,还要燃放鞭炮燃放烟火。

9,闹元宵。正月十四闹元宵,因正月十五了,也就是说是大年时间了,按照传统习俗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就结束了,人们为了X年的尾巴,所以在正月十四的晚上大闹而特闹,像现在的人要X青春的尾巴一样,疯狂的谈情说爱。十四闹元宵的主要内容是三项,一是灯会猜灯谜,二是舞龙烧火龙,打铁水,放烟火,放鞭炮,三是偷青。偷青的习俗比较独特,全国不多见,就是说正月十四的晚上,人人可以任意的到任何一家菜地,任意地摘人家的菜,走时放火炮告知主人。

其他网友回答

20X新年很快就要到来了,首先提前祝愿朋友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80后的我想到了新年,就想到了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由于孩子在天津上学,也只有春节还能回老家,但老家的一些春节习俗现在还在继续 ,如打扫房间贴窗花,包饺子,放鞭炮等等,下面的时间,咱们一起来聊一下。

【打扫房屋 快乐童年】用以前在老家农村还是那种大院子的生活方式房屋比较多。记忆最深的就是各家各户,虽然那时的生活条件不是特别好,但是每年到春节就开始大扫除,里里外外房屋都收拾干净,这个习俗我好像从记忆当中就开始有,记忆中还总是想帮着大人去干活,那个时候帮忙 严格来说就有捣乱的性质,但是那个时候就是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

【贴门对子 窗花】打扫好屋子之后,到阴历30或者29如日就开始贴窗花,门对子 。画面有张飞 X等等历史人物,预示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的意思。

【赶大集 办年货】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放寒假之后和大人一起去赶大集,卖了各种各样的食品以及春节用品新衣服等等应有尽有,感觉能人挺多的,人山人海,挤挤扛扛的,那时候感觉是一种童趣。80后的小时候。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更不会说网上购物,基本上都是去实体店买东西,那些年的实体店生意是比较好的很火爆的。而现在却完全不同了,所以每年过年也是回味童年的一种最好的一种方式。

【包饺子 炸丸子,做馒头】

以前的生活水平不好,每年春节包饺子是改善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个习俗好像到现在也是春节家家户户都包各式各样的饺子,然后做个各种各样的丸子 在做好多馒头等等

【春节放鞭炮】那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环境没有污染,放鞭炮是一种不很家常的事情,所以说从腊月23开始陆陆续续每家就开始放鞭炮,小时候捡鞭炮虽然很危险,但也是一个童趣。现在禁止燃放鞭炮炮竹,所以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这个X。

其他网友回答

我海南海口的,一般年前一两个月甚至更早就买鸡来堆肥,大多都是阉鸡,随着春节日益临近,人们开始趁着天空放晴阳光明媚之际洗晒被子床单,接着买过年穿的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农历十二月廿四之后开始大扫除,采屋(海南方言说法)就是把房子里角角落落包括天花板上的蜘蛛网灰尘弄干净,抹窗户、洗灶台,锅碗瓢盆里里外外全部搞干净。之后准备采购年货,年货有瓜子开心果京果等坚果炒货类,还有糖果饼干薯片等零食和日用品,粉丝、冬菇、木耳、腐竹等干菜,春联还有祭祀祖先用的香烛纸钱烟花爆竹。

大年廿九搞薏粑,将老椰子肉刨成丝(末),炒一下,与赤砂糖搅拌均匀和成馅,糯米粉加水揉和成团,手上抹点花生油,避免粘手,然后把和好的糯米团揪成剂子,然后把剂子压扁,将馅料放进去,从边缘捏起来逐渐裹住馅料,放进用椰子叶剪成的粑壳里,依照顺序制作完成,放在笼屉里蒸。

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开始宰杀鸡鸭鹅,上午十点钟之前贴好春联,午饭将就着吃点东西,午后开始陆陆续续用自家煮熟的阉鸡及蒸熟的薏粑祭拜祖先和庙里的神像(有的地方是米饭及三牲,即一只鸡,一刀肉,一对鱼),祈祷来年事业顺利,学业有成,全家人健康平安,此时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祭祀祖先后各家各户开始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此时天色暗下来,璀璨夺目的烟花竞相开放,洗完澡换上新衣服后打麻将的打麻将,喝茶的喝茶,看春晚的看春晚。

初一凌晨零点人们陆续去放鞭炮,这里说一下,我们这放鞭炮有两个高峰时段,第一个高峰时段是凌晨零点到一点,这个点放完鞭炮就去睡觉了,第二个高峰时段是初一早上六点到八点,早上放完鞭炮后洗漱,洗漱完了吃了早餐之后各自穿着新衣服到村委会参加活动了,村里组织的活动有拔河比赛、排球赛、篮球赛,还有套鸭子等趣味活动。初一我们这和多数地方一样不杀生,肉类是除夕吃剩下的或者除夕准备好的,海口的个别地方有吃斋菜的风俗,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腐竹、冬菇、木耳、水芹、豆芽菜、粉丝、紫茄子等。

初二一大早杀鸡煮熟了给村里公庙的神灵和自家祖先拜年,之后就准备菜肴接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们和出嫁的女儿女婿们,有的带着老公孩子回娘家拜年。

初三是赤口日,我们这的风俗是早上起来燃放一挂鞭炮,放完鞭炮后就可以出门办各自的事,比如走亲戚、祈福等。

正月初九是X诞辰。

拜年走亲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这一般称为过小年,海口琼山区府城地区下午有装马匹民俗巡游活动,演员们装扮八仙、七仙女等神仙,海瑞、邱浚、苏轼等历史人物,沿着忠介路、朱云路、北胜街、X横路、新城路一路X,琼山区X大院还有《雄狮闹春》舞狮活动,晚上8点还有海南戏演出。晚上还有换花节活动,人们纷纷走X头,青年单身男女们,遇到心仪的女生(男生),便将手中的鲜花与对方互换,如果看对眼的,还要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直到深夜人们才渐渐散去。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年算过完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老家是扬州。

扬州有着“月亮城”的美誉,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扬州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特别是春节的习俗。“爬门头”、“走大局”、要糖、隔年陈等风俗习惯传至今日,十分有过年的气息,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下。

爬门头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老式的大门是木制的,门后面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木,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一风俗就是爬门头。老年人说小个子三十晚上爬门头能长个头,爬得快长得快,爬得高长得高。小孩多的人家孩子们还互相展开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走大局

三十晚上,长辈们都要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在每个人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云片糕取其寓意“高高爽爽”,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这些风俗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吃橘子却有着扬州独特的寓意。因为在扬州话里,运气叫做“局气”,走运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气的“局”谐音,所以赠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的美好寓意,扬州人新年请人吃橘子,就是祝福对方走大运,诸事顺利。

要糖

大年初一早上,扬州民间有大人小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里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最忙的是小孩,他们成X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长辈们看着满脸稚气的孩子,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喊着“大妈”“大大”“爹爹”“奶奶”,在一片“恭喜发财”“恭喜身体健康、精神力壮”祝福声中,他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盒给前来拜年的小孩散发各色糖果、云片糕、橘子、苹果等,也顺祝孩子们“上大学”“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等。要糖这一风俗传承的是中华X尊老X的优良传统。

隔年陈

大年初一早上吃圆子和面条,圆子寓意团圆,面条寓意长久,大年初一中午也不新做饭菜,而是把三十晚上的剩饭剩菜端出来热一热再吃,这叫做“隔年陈”,按老年人说法,大年初一到初五这五天年当中都不能新做饭菜,寓意年年粮食有余。

扫地聚财

大年初一民间不作兴扫地,正月初二才可以扫地,这一天扫地也有讲究:扫帚要从大门口往屋里扫,而不是像往常一样把灰尘X朝门外扫,初二这样扫地就是要把大年初一聚集起来的财气往家里扫,先堆在一处然后才清扫出去。

挑财神水

正月初五这一天,民间传说是财神菩萨生日,这一天天没亮,扬州民间有一个风俗:一家的男主人要起大早去附近的河边或井里去挑水,这个水叫做“财神水”,传说谁抢到第一名谁就能在新年发大财。笔者曾问过熟知这一风俗的母亲:“谁能证明究竟是哪一个去得最早?深更半夜也没一个人在河边见证啊!”母亲说:“财神菩萨知道。”

七锥子八夹子九锥子十挖子

扬州民间认为正月初七是火星菩萨的生日,这一天民间不作兴动针,怕针戳到菩萨的眼睛。正月初八不能动剪子,初九不能动锥子,初十不能动锹,否则下田栽秧劳动时蛇虫等就会来夹人、咬人、蜇人。扬州民间也有初十是“人初”的说法,也就是初十这一天人人都过生日。

其他网友回答

2019年即将过去,新的20X即将到来,而一年之中最浓重的节日就是春节,春节即是新年的开春之节,是气氛最浓重,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中国传统佳节。

我家乡因为是贵州少数X地区,X文化丰富多彩,X习俗也特别多,有些还比较特珠,甚至是独有。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是我的家乡,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苗族占比高达98%。

在开年开春里,家乡的各个苗族村寨的在外面拼搏的村民都尽可能的赶回老家。这个全国都是一样的。

不只是过春节,有的是趁新年春节的隆重气氛,赶紧结婚,大多数选在春节前几天或过大年三十之后两天至元宵节之间。新郎和新娘家及相关亲戚家忙得晕头转向而又不亦乐乎。新郎家会提前几天通知兄弟姐妹亲戚并商议相关事宜,准备财物。但主要是选择取亲伴郎,这个很讲究,需要在最亲的兄弟之中选择,最少5个兄弟伴郎,7个更好,但最好的是11个或15个。亲兄弟不够人数,则可向同村关系较好的外兄弟“借人”,甚至“借用”外村亲戚兄弟或好朋友。但新郎加伴郎一起必须是奇数人数,5个、7个、11个、15个、17个,不得用偶数人数,也不能用9个。这是个非常严肃的习俗礼仪,绝不能错,不懂的就多问懂的,绝对不能马虎。为什么要用奇数人数呢?这是因为男方奇数加上新娘就正好是吉祥的偶数(新娘家伴娘的多少不算,有多少是多少,越多越好,不限人数),5+1=6,7+1=8,11+1=12,15+1=16,17+1=18,都是吉祥的偶数对数。那为什么不用9个、13个和19个呢?这三个数加上一是个不祥的数字,数字XX习俗,大家懂的!

迁新居。我家乡人也习惯在新年春节前喜迁新居,这段时间兄弟姐妹团聚、人多,节日气氛隆厚。和结婚一样,趁人多热闹,大喜事也需要人手多,春节期间最好满足需要。新年伊始喜迁新居辞旧迎新,来年吉祥,八方接福!

杀过年猪。这个也是必须的很隆重的习俗,只在春节这个大节日才杀,其他节日可杀可不杀。我家乡杀猪时间一般在旧年底农历12月25一一29日的一整天。各个家族的兄弟互帮互助,接照哪家烧好烫猪毛水就杀哪家的猪的原则一家一家的杀。每家养的猪大小不同,适合宰杀的猪体重从80斤的小猪到300斤的巨无霸猪,杀大猪很累,需要人手多而且勇敢老练才能顺利进行。杀好第一家的猪,留下三四个人处理猪的分解清洗及扛进屋并称重,其余弟兄则前往第二家帮杀,又留下几个人处理,其余人又前往第三家帮杀。因为杀猪也较累,以我村来说,我们可以商量一天杀几头猪,一般为一天杀三四头,不然太累,一会儿煮熟新菜都因累困而没胃口。到吃饭的时候也是按杀猪的顺序一家一家的顺着吃吃喝喝一天。一连这样好几天,才把整个家族的猪杀好。因为农家传统养猪太累,周期长,无法营收,近年来,养猪人家太少,一个村就几家养。虽然传统养法很抢手,但因效率低下,无法满足供应。青壮年都出外打工了,没人养了。家庭户散养正加速消失而以规模专业户取代。

打糍粑。打糍粑是苗家过大年新年的一大传统习俗,在苗家极为普遍。打糍粑时间在农历新年之前几天的上年底12月26——29日进行,与杀猪日期重合。糍粑由糯米蒸熟后倒入专打糍粑的整木头糍粑槽中,用专用糍粑木锤不断击打,直至糯米饭粉碎粘结柔软犹如橡皮泥,再用洗干净并擦有防粘手蛋黄的双手把锤好的糯米掐出一个一个的圆形扁平形状,放在干净平铺的布单上或塑料薄膜上即成为糍粑。

一家团圆过好大年三十及新年初一后,初二起,各地各村接连不断的举行各种苗族民间文化习俗活动,此起彼伏,目不侠接。苗歌比赛、服饰展演、X、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斗牛斗鸡斗狗等等,到处热闹非凡!

敲锣鼓。从初一起便开始锣鼓,增加节日气氛!敲锣有几种普遍敲法,大同小异,想敲哪种就敲哪种,但需要熟悉各种敲法,只要有一个人不熟悉配合不来,便错乱了节奏而无法继续敲打。

编龙灯拜年。我们这里的习俗是从初五初六开始编龙灯,初七即可出龙,祭拜龙菩萨后就可以出发到别个村拜年了。扛龙拜年及舞龙嘘花活动是我家乡春节活动的重点项目,是撑起整个春节期间的X文化活动之一!

燃放烟花爆竹。整个春节期间几乎放个不停,震耳欲聋,是新年春节的热闹节庆气氛最强增强剂之一!

好了,习俗有些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喜欢苗家的各地新老朋友,欢迎光临我的家乡黔东南州,我在台江等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