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样才能产生绝妙创意?
优质回答:
哈喽,我是嫣然一悟,跟设计玩耍十几年的八零后老仙女,也是头条号嫣然一悟的作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嗯,题主所说的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越来越多,确实如此,而且在工作上对创造性含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至于怎么才能产生绝妙的创意,我觉得这跟每个人的能力、对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和理解都有关系。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什么是创意。
创意是创造意识是创新意识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
我个人觉得创意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累积为基础而产生。
这主要要求我们要掌握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是在需要频繁产生创意的行业或学业中。来源也比较多样,比如有的人是通过在生活中的意外而发现的,有人则是对知识和经验进行了大量研究。
第二,通过观察专业人士和先进理念。
这一块指得就是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创新。主要来源就是观察比自己专业水平高的大咖,或是一些自己行业的成功案例或产品。
第三,通过需求来分析创新。
这也需要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多观察研究,看看人们有哪些需求比较大的方面。这些方面又跟自己的创意有什么联系。
那如何通过这些来源,获得绝妙的创意呢?我们知道绝妙的创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集合。但最主要我认为还是我们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为此付出的努力。
比如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灯丝材料做了好几千种材料实验。不但自身有知识储备,还为此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要产生绝妙的创意,我觉得针对以上三个来源,也有几个具体的方法:
方法一:提升自身跟创意领域相关的知识储备,并且随时温故知新,就算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意外收获绝妙创意的人,也是以这些基础能力为基础的。
方法二:关注创意相关的行业动态,对这些最新产品保持敏锐的反应,从中提炼创意。
方法三:关注跟创意相关的用户和市场需求。做必要的用户调研。
除了这几方面,在生活中多发现美好事物,提升审美能力,保持平常心。也是激发绝妙创意的必要条件。
我是嫣然一悟,跟设计玩耍了十几年的八零后老仙女,也是头条号嫣然一悟的作者。以上回答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和见解,如有不妥请见谅,也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点点点个赞再走吧~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关键是你要找到创意产生的方法和流程。
下面我以可口可乐为例,解释如何使用“奔驰法”(SCAMPER),找到有趣有用的创意。
Substitute代替
日本可口可乐公司想到,经典款的可口可乐其实可以变身到不同的大小:例如,迷你瓶就是300毫升,适合女生和小朋友;例如,家庭装就是1L和2L,适合聚会和家庭分享。
Combine整合
日本可口可乐公司首先开创了城市曲线瓶的概念。例如已经发行了北海道、东京、京都、熊本等等15款城市限定。同时,除了可以把城市的概念整合到可口可乐,日本可口可乐还把季节的概念进行整合,这就创造了在樱花季限定的樱花曲线瓶。
Adapt应用
日本可口可乐就尝试加入了膳食纤维,每瓶可口可乐都含有7.5克的膳食纤维(大约是每日需要摄入量的30%),从而创造出“可口可乐 纤维+”的网红版本。
Modify修正
日本可口可乐就在经典版本的可口可乐基础上,曾经尝试过多种奇葩的口味,例如:Vanilla Coke 香草可乐、Black Cherry Vanilla 黑樱桃香草可乐、Orange Coke 橙子可乐、Lemon Coke 柠檬可乐、Lime Coke 酸橙可乐、Ginger Coke 生姜可乐、Green Tea Coke 绿茶可乐……
Purpose转换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可口可乐和The Face Shop的X彩妆,尤其是唇膏和唇釉居然还有淡淡的可乐香味。
Eliminate删除
可口可乐其中一个被诟病的就是糖分含量。后来,可口可乐就开发出了,把糖分降低剔/除的版本:X可口可乐和零度可口可乐。
Reverse重排
例如,日本可口可乐就曾经推出了一个高校版本的宣传活动:可口可乐想象不到的9个用途。其中包括了:清洗锅子及窗户及马桶、消灭害虫、护发。
奔驰法仅仅需要三步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艾伯尔(Robert F.Eberle),使用了“奥斯本检核表法”对“奥斯本检核表法”进行了山寨/微创新,于1971年创造出“奔驰法”(SCAMPER)。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创意的起点,例如任何一个现实存在的产品或服务。“奔驰法”(SCAMPER),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山寨/微创新。
然后,我们需要列出SCAMPER(Substitute代替、Combine整合、Adapt应用、Modify修正、Purpose转换、Eliminate删除、Reverse重排),并运用七个面向思考新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就对所有新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分类为“有用”、“可能有用”和“没有用”,并尝试把可行的概念制作成为MVP,测试市场。
奔驰法SCAMPER
Substitute(代替):原有的产品哪些部分可以进行代替呢?例如,使用对象、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方法等等。
Combine(整合):产品能不能有其他的组合形式?以及组合后能否创造出相辅相成的效果?
Adapt(应用):原来的产品并没有这个功能或属性,那是否可以增加这种功能或属性?
Modify(修正):是不是可以修正原来的产品中的构成元素,例如颜色、气味、口感等等。
Purpose(转换):产品能否产生其他用途,或者产品的构成要素(例如成分)能否开发出新产品。
Eliminate(删除):能否将产品中的一个或一些部分去除,从而变成一个新产品。
Reverse(重排):就是试图把产品中的功能或元素重新配置,或者以逆向思维考虑。
奔驰法”(SCAMPER)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得到充分运用,例如麦当劳、星巴克的新品等等,都可以看出这种创意生产方法的脉络和根基。
大家对“奔驰法”(SCAMPER)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相互讨论,相互进步。
这里是何必WHY,我是X蔚。好的思维模型,值得传授、学习和分享。欢迎关注和订阅。
其他网友回答
灵感创意需要三个要素:
①足够的信息量;
②灵活的思维回路;
③实际问题一定有一个创意解的信念。
创意是一个习惯,只要不断练习实践,才能越来越好用。
如果你有没机缘实践的创意,欢迎发布到微信小程序:撞意联盟。 用”撞意联盟”,做一个创意不断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大文豪是怎么想出好点子的
被称为诺贝尔奖界“小李子”的村上春树作为连续七年的陪跑选手,一直为中国读者所牵挂。他从1979年一路写到现在,属于少见的高产作家。他说他保持创作灵感的方法其实就是三十几年如一日的跑步。在《在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一书中他写到:“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我们普通人可能觉得跑步很无聊,大作家却能发现不断变化的风景。
由此可见,哪怕是闻名世界的作家,也得一点一点的积累创作的素材。就像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说,创意不会凭空发生,它是我们日常接触的素材在大脑中积累发酵之后产生的。我们一直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就是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永动机,任何创意产品的输出都是需要以输入为基础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易上手的方法让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想出好点子呢?好像日本人对此都颇有研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已经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了: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记录并活用笔记,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意。
奥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十余年,但他可不是书X。他最牛的就是在多年的工作中创造了独家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这让他成为了日本X圈的大明星。知名“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谈到的制造创意的方法就是,通过记笔记和活用笔记,创建个人“智库”。
记笔记——搭建素材库
2016年第三季英国迷你剧《黑镜》开播,所有人都特别着急,好像明天AI就要占领地球了。不过话说回来,未来究竟会有多少工种被AI替代,这恐怕是科学家才有能力去忧心的问题。害怕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学着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说,我们每天要接受无数的信息,不仅仅是在深入阅读的时候,走在街上或做着家务时,大脑都不知疲倦地接受和加工着信息。那么可能有人要问,这么多信息,为什么没有产生出创意呢?因为信息就是小火花,转瞬即逝,我们没有留住它们并进行处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奥野宣之笔记法的优点有三:1、简单易学2、个人独有3、有效发掘创意
1、简单易学
核心:一元法
全部记录,不分类。所谓一元法就是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一股脑的记录在笔记本上,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也可以是剪贴收集报纸段落,旅游时偶得的一片树叶。原则上来说,想记什么记什么。
技巧:“三化”
时序化:在开头写上记笔记的日期,如:2018年5月1日即为20180501
索引化:在日期后面写上笔记的概括,如:20180501 关于AI的思考
清晰化:保持页面、字体整洁,可以用分割线隔开不同内容
内容:“葱鲔笔记法”
“葱鲔火锅法”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奥野宣之在吃东西的时候想到的,本质上来说很简单,就像寿司,一片鱼和一块米放在一起吃。应用起来就是一段原文,一段自己的感想,两者X记录。爱吃鱼就切大块,爱吃米就放多米——我们可以调整是以原文为中心还是以感想为中心。当然重点还是“感想”,就像大多数人还是爱吃鱼的,斤称不足的餐厅恐怕也会被顾客投诉。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原理就是:人为的记录大脑接收的信息,还原并深入推进思考。开发创意就要对我们的大脑进行锻炼,就像健身房的教练无法代替我们健身一样,一元化的笔记无法代替大脑进行思考,但它就像器械,为思考提供了不同的抓手,引导着大脑向正确的方向运转。
2、个人独有
关联性
一元化笔记记录的是记录者个人的经历还有经历给记录者带来的思考与灵感。毛姆说:“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其实就是说,生活中的琐事都潜藏着世界运转的原理。比方说本文开头谈到村上春树爱跑步的事,可能我从未读过他的书,但我碰巧读到了“村上春树认为在坚持长跑中他超越了昨天的自己”,觉得挺逗的:“嘿,没想到作家也不都是‘家里蹲’啊,竟然有作家喜欢运动”,于是便记录了下来。在看完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后随意翻阅笔记,灵光乍现,便将“灵感源于生活”这一相似观点联系了起来。
全面性
笔记记录的一个要点就是永远不必为记录什么而纠结,只要有一点触动就记下来。在拿到笔记本时,我们心里特别踏实,因为哪怕我们不知道想要的东X在哪,总归逃不出这本笔记。这种安全感就像懒癌患者想买东西时打开淘宝一样,特别自然,从来没想过有什么买不到的,还总能获得意料之外的消费。
趣味性
前几年涂色绘本《秘密花园》大火。有人说画画不是小孩子才喜欢的事吗,然后自己每天花一个小时涂色,画完之后开心得不行还发朋友圈。记笔记也一样。随着记录时间越来越长,眼见笔记本厚度的增加,记录者可以获得无法用言语形容成就感。其实大家内心深处都住了一个小孩子,用积木垒高楼会特别开心。用笔记——形成新创意
活用笔记是 “有效发掘创意”的秘密。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谈到的创意形成方法主要分为四步:1、记录2、重温3、发酵4、形成。
记录:用一元化笔记法记录所有事物及个人感想
重温:不断根据笔记回顾当时的记录,并填充新的想法
发酵:在重复前两项的过程中,信息在潜意识层产生连接,出现“顿悟”的时刻
形成:“顿悟”的时刻与当下要做的事联系起来,创意产品形成
形成创意实际上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有X自然会形成水道,我们要做的是将信息的X细流汇集,不能任之挥发。创意的产生无非就这四步,关键在于重复和积累。说来玄乎,创意的产生就像“炼丹”,属性不同的药草丢进一个大铁锅,用不同的火来煎能炼出不同的丹药。能不能成,得看炼丹师药材找的地不地道,火候控制的合不合适,开锅的时候拿捏的准不准。
不论是在夜市撸串还是在书店读书,大脑都像雷达一般时刻接收着周围的信号。创意的获取,不一定非在学校,也并不复杂,就是特别简单的两个字“生活”。大作家狄更斯,其实没怎么上过学,一直在给别人打工,但是他特别绝的一点是善于观察生活,把所有讨厌的人都写进了书,还写的惟妙惟肖,他的读者觉得特别有意思。这点倒是和现在许多新媒体工作者挺像的,把自己的前男友、烂闺蜜全写进X里,让上万网民消遣痛骂。既解恨又挣了钱,可以说是非常痛快了。
所以说,善于发现、收集并活用信息的人具备真正的创造力。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可以从把对生活的吐槽写进笔记本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