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量变质变(下面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有)

网友提问:

量变到质变,在《道德经》里是怎么表述的?

优质回答:

我来回答,仅仅是一点感想,向大家请教。

《X》原著中以七律中的第三律”巨树毫末律“(第六十四章)与现在所说的“量变到质变”最为接近。

“巨树毫末”律指出一切都是渐变的,即变化是有时间过程的。任何变化都是时间尺度不同的量变。质变是忽略过程的量变。

人类的实践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要正视自己的力量,不能有激进行为,否则决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求道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欲求证大道,须作长期持之不懈地努力,既要有诚心,又要有恒心。行道也是这样,一切形式的激进行为都是背道而驰的。国家的富强,X的兴旺,决不是靠几个运动就能实现的。

其实,读《X》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断章取意,类似”分出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这样的作法是错误的。

比如,《道德经》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讲的也是”量变到质变“ 的道理。

龙卷风来去匆匆,一般从开始到结束,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长时间不过几个小时。暴风骤雨虽然来势凶猛,却不会超过一天就消失了。这种自然现象,虽天地所为,但不会长久。天地尚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

包括重要的第六律( 二生三律)、 第七律( 不道律)与 “极X成律”展开的也是全方位的“量变到质变”演化、相生相成的论述。

比如”不道律“称为“周行不殆”律可能更合适。作为客观规律的“道”是永恒的,“不殆”的;然而“道”的内核则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循环的,“周行”的。既一定变易又恒常不变。方便法门就是“守中”,守中而注意“变”的规律性。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是宇宙观、方法论,与矛盾论相关,比较《矛盾论》更层次清晰。

“二生三”律是说认识事物必须用动态整体观即“合一”观,抓主要矛盾,X“有无”二态这个纲,举起“天地人”即时间空间与物质三要素这个目,才能够理清楚事物的根源,找到因果关系。

读《X》需要静心体会,也许读一辈子才能从”量的理解“到”质的感悟“。

其他网友回答

楼主好!你好像误解了《道德经》的宗旨,其实,“道德”无矛盾性,也就没变化性,无所谓“量变、质变”。唯物哲学的矛盾思想是被X判定为不真的,故不会在经中被提倡和推崇。话题太大,下面换个角度闲聊几句,供参考。

【1、“量变、质变”的本质是迷道、离道和逆道】

“道德”是不变的、永恒的、唯一的,没有矛盾性,不在变化中,故数量不能比之,质量不能达之。量变是趋极,质变是入无,无再生有,循环往复,没有穷尽,故变化是假,不能永恒,都属于“有”,是“道德”的假性。在经文里,矛盾是“有”的特征,不是“道德”的特征。万物失道,就会变化;变化趋极,就会至限;超限就归于无。可见,量变是生,质变是灭;质变后,又孕育量变,再趋向质变,没有穷尽。所以,量变、质变不能反映“道德”的真面目。

【2、“量变、质变”是短暂的、相对的和非真的】

经文反复在讲,变化的就不能永恒,矛盾的就不能常在,相异的就不能独存,故量变、质变不是真理,而是矛盾的消长性和归零性,是有无的转化过程。“有”为假、为暂时,则量变、质变是假、是暂时,不能成为X本义;“无”为真、为永恒,才是X教义的立足点。也就是说,量变非中,质变离中,生而入灭,灭后又生,总不出“相对”之意,这种矛盾性是X要批判的。反之,万物在中则久,不变能恒,超越矛盾,跳出生灭,也就没有“量变、质变”了,有啥可讨论的?

【3、“量变、质变”的性质】

量变是始,质变是终;量变是加,质变是减;量变是多,质变是少;量变是生,质变是灭。进一步看,量变是质变的因,质变是量变的果;量变是前一个质变的果,质变是后一个量变的因,故量变、质变统一于“无”,互异于“有”;不见量变、质变是“真”,见有量变、质变是“假”。唯物哲学之所以把矛盾论当真理,是因为没看到一切变化之上还有个不变的“主人”,叫做“道德”,误以为运动是永恒的、不变的,把这个万物的错误当真理了。X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不会论述“矛盾的正确性”,只会否定它。

【4、经文中包含“量变、质变”的例句】

随便举三个:(1)“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意思是量变、质变只是循环义,相互转化而已,并非万物的真实。(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意思是量变快慢,质变就快慢,最终“有无”的转化就快慢,“变”是绝对,“无”是归宿。(3)“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思是悟道者不积蓄万物,没有自私,推物于人,越让越智,越智越久,越久就圣,最终超越矛盾,达到永恒。可见,明道为上,拥道为多;迷物为下,得物为失。量变、质变,都无关圣人。

【5、辨析】

选前面朋友的三个留言:(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指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吗?当然不是,因为“道”无矛盾性,没有“量”的概念,没有“变化”的可能,与二者无关。何况此句的“一二三”根本不是数量,而是物态,且三者是同时的关系,没有时空的顺序关系,“生”也不是“变化”的意思,硬套进来,非常勉强。(2)“功成身退”,指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吗?当然不是,因为进退还是人在选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非所有人都如此进退,并且绝大多数人是时进时退,并非一定,所以与量变、质变没直接的对应关系。(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指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吗?当然不是,因为合抱、千里等语,不是质变,还在量变中。变化程度只要没入“无”,就不算质变。r

总之,不要教条式的将唯物哲学矛盾思想凌驾于《道德经》之上,因为深究起来,X是被X所否定的。非要将矛盾思想对号入座于圣人之典,就是南辕北辙了。r

其他网友回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