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最喜欢历史上哪个女子,为什么?
优质回答:
项王籍,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有骏马名骓,常骑之。开篇先点出主人公 项王 虞姬 ,一匹骏马。
霸王别姬的故事很多作家都讲过,很多人也都听过。既然如此,我们直接开始。
我总是有一个信念,只有平等才能够相爱。
看起来,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案例似乎在啪啪啪的打我的脸。
然而,我并没有,也未曾捂着脸看这本书,这个故事。
然而毫无疑问,虞姬和项羽在这一刻是相爱的。
可是,如果呢?
如果项羽不败,那么虞姬只不过是常幸从的美人虞。
如果项羽不败,那么骏马骓只不过是一匹名马?没有一同死去的壮烈的感情。
是的,没有如果。
好的,爱是天时地利人和。
项羽唱到“时不利兮骓不逝”“可奈何~”“奈若何~”
俨然,此刻这个男人相信,虞姬在他的生命中的重要程度是珍爱的,疼惜的。
在他的才能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表达释放出来的此刻。
卓稼翁《题苏小楼词》云
“丈夫执手把吴钩,欲断万人头。因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君看项籍并刘季,一怒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气都休。”
大丈夫也有绕指柔,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你会被这种感情所打动吗?
“籍之雄心,以先为虞死矣,虞特以死报之耳。”
如果变成这种呢?看起来有种感动吗?因你死为你死的爱情?
自古以来,英雄人物的末路好像不归因于女性就会损坏他的英勇。温柔乡,英雄冢。
我若有不一样的观点看起来就像是哗众取宠。
首先,温柔乡英雄冢这种话简单粗暴的不像话。
如果要我反驳,我大约会说:他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是因为他对美人无感。温柔乡,不是英雄驶向末路的充分条件。他究竟是累了倦了躺在温柔乡,还是因温柔乡而流连忘记了战争。
可是真的爱情不是像拥有了铠甲,又像心底柔软了一片吗?
“虞兮虞兮奈若何?”像是心底的柔软,更像是心底对自己将亡的喟叹。
龙子犹有诗云:“陈平逃去范增亡,独有虞兮伴剑鋩。暗哑有灵须讼帝,急将舞草变鸳鸯。”
我既不相信不平等的情况下能够产生爱情,但也没有如何偏颇地认为,四面楚歌的时候,拔剑自刎的时候的感情没有爱情。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从女性的角度看,她是如何爱他,以至于此刻死去是最美的时刻。
每个人都能轻易地想到故事里的不合理之处,那么我们的生活呢?
不平等是无法相爱的,我依旧坚持这个观点。
霸王和美人娱是不平等的,此时你尽可言他们将在死亡面前拔剑自刎,流传千古
霸王和虞姬是平等的,将死之人,你尽可以说他们地位不平等,但这在死亡面前都将消解。。
以上,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不平等的灵魂是无法相爱的。
受制于礼教伦理受控于等级森严的条条框框。
那么什么是平等的灵魂?
那可不仅仅是社会地位的平等?
所以你看,你喜欢的,极致的爱情要么是一幢幢悲剧,要么语焉不详。
说有情,确有情。
不过在为悲剧爱情故事感动时,是否也回想一下自我。
我们看故事,故事里的人映照着我们。
我们是如此渴望平等的爱情,所以才让那一曲曲悲歌流传千古。
为什么不正视这个问题呢?
好像正视了,就没有浪漫似的。
我喜欢她,虞姬。
其他网友回答
不能说喜欢,只是欣赏。即使是课本中接触最多的其实李清照要多一些。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X,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X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X,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X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