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果霍去病没有英年早逝,能彻底消灭匈奴吗?
优质回答:
这个历史穿越得太有点诗意了。
匈奴与中国的交战不是十年八年,而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在汉武帝时代,匈奴又有了新的发展,那就是军事上以骑兵的速战方式,已经领先中国了。
汉文帝时代的政治家晁错就曾经准确分析过世界战争新常态问题,他的总结是,匈奴有最大长处,就是骑兵,骑兵最大特点就是速战。
由于匈奴有速战的优势,所以对汉初的压力和威胁非常大。
匈奴的强大,迫使汉朝要自强起来。
所以,经过文景二帝的励精图治,给汉代的经济打下很好的基础。
所以,汉武帝时代,就有了与匈奴一较高下的资本。
这体现在二
第一,人口增加较大。
汉代初年,中国的人口大家可能有点无法想象:当时汉朝大约是一千万人口左右。
但是,经过70余年发展,汉武帝时代的人口,大约三千万左右。
人口的绝对优势,是汉朝的最大军事资本。所以,汉朝有足够数量的兵力。
第二是,汉代的马匹从汉初的零存量,到汉武帝时代,已经是“巷闾皆有马”的情形。
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见到马已经很容易。而汉初,皇帝出行,连四匹一样颜色的马都找不到。
各地的行政首长出行,能有牛车就不错了。
那么,汉武帝时代有多少马?
这个没有具体的历史记录。
但是,汉景帝时代有一个数字,说明汉朝有24万匹马。
我们退一万步说,汉武帝也有25万匹马了。
这个数字非常了不起了。
对比一下来看。
唐玄宗的开元元年也就25匹马,而当时的唐朝,大约也就四千万人口。
所以说,如果汉武帝真有25万匹马,那已经非常有实力了。
正是这种实力,给了汉武帝巨大的想象力,决心彻底打击匈奴之患,永得汉帝国的平安。
霍去病,就是他的想象力的化身。
霍去病确实英勇善战。但是,世界上永远不存在常胜将军。
即使霍去病没有英年早逝,他也不可能把匈奴“斩尽杀绝”。因为战争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打,另一个方面是和。
打与和都是战争的手段,所以,你也不能认为,匈奴永远都陪霍去病打到底吧。
我们一定要遵循规律看问题,不能机械地看问题。
因为事情总是要变化的。双赢,这是打出来的,也是和谈出来的。
假如按照你的这种逻辑,汉朝怎么会存在呢?
因为匈奴在汉初的咄咄逼人,简直就是大有灭汉朝于一日之气势。
可是事实呢?
汉文帝不打了,我要服软,给匈奴嫁出去一个公主,赢得了和平,“息兵养马”,也赢得了汉武帝的出现。
其他网友回答
到汉武帝执政之时,汉朝的综合国力已有大幅提高,抵御、乃至于驱除匈奴的实力“底牌”已经成形。值得重视的是,尽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已经开始产生重要影响,但法家、墨家等学说在朝野之中还是有着“余毒”影响的。儒家的“中庸之道”显然不足以支撑当时的汉朝的皇帝和文臣武将们的必须X匈奴铁骑之决策出台与实施的。
百家学说的“攘外”精髓直接、间接地影响了汉武帝等决策阶层对于匈奴“赶尽”国策的出台与实施,这恐怕连汉武帝本人也没有意识到!当然,也可能汉武帝明白仅仅依靠儒家思想是根本就不可能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的浅显道理。只不过自己既然采纳了董仲舒的历史性建议,自己也不便再公然“昭告天下”罢了。
对外决战的思想统一、国力强盛,大汉王朝岂有不越战越勇地“赶尽”国土上的匈奴铁骑之理!从当时的综合情况来审视汉对匈的战局整体走势,霍去病这员著名战将的有无固然重要,但已并非“牵一发而动全局”那般重要了。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不能,这是霍去病的性格决定的。霍去病可为将才,但是指挥庞大军队大会战的话,还是不行的。霍去病灵活多变的闪电战需要精品的战马和优秀的军人队伍配合。
说到这,霍去病前几次的大功也不得不说一下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栽培和支持,三千军骑是霍从军队中挑出来的特种兵,马也是最好的马,装备也是最好的装备,这就是一支特种兵。当然,也有霍去病指挥得当的原因。霍的打法是不讲究什么规律的,对他的匈奴一败涂地,主意是匈奴根本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攻击了,没有什么战前准备,也琢磨不透。霍去病是特种兵闪电战、迂回包抄的军事人才,这和他的性格是一样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但是这种性格的人一旦做军队大会战的指挥,很容易犯错,大军队移动性不比特种兵,何况人员素质也不如特种兵来得强。像项羽就是这样的典型,小军队、特种突袭绝对牛逼,但是做了大王指挥国家之间的会战就会表现欠佳了。
所以笔者以为,霍去病的年轻去世,也是让世人对霍去病所缅怀和仰望最大的原因,如果霍没有死,那么也许后面的功绩会对他前面的功绩反而会大打折扣。
其他网友回答
差不多应该可以。汉武帝前期,卫青、霍去病指挥的汉匈大决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匈奴主力。汉武帝后期,李广利、赵破奴、公孙敖指挥的扫荡匈奴残部的战争皆以惨败收场,给了匈奴喘息之机。如果霍去病再多活几十年,乘胜追击,也许能彻底荡平匈奴。
其他网友回答
死的早也许是他的完美吧,巅峰之后的日子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