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宇宙中有没有类似太阳系的星系?
优质回答:
宇宙中有没有类似太阳系的星系?
宇宙中确实存在类似太阳系的星系,这个恒星系位于天龙座方向的大约2545光年处,其主恒星被命名为“开普勒-90”(Kepler-90),早在2013年10月28日,科学家就发现了这个恒星系,但当时只找到了7颗行星,人们将它们按字母顺序编号为“开普勒-90b”至“开普勒-90h”。
时间到了2017年12月14日,奥斯汀大学天文学家安德鲁.范德堡(Andrew Vanderburg)和谷歌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沙卢(Christopher Shallue),利用人工智能沿着之前被人们所忽略的微弱讯号,找到了该恒星系的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至此8大行星全部被发现,也就是说,科学家找到了一个类似太阳系的星系。
相信大家一定比较好奇,在这个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中,会存在生命吗?下面我们来具体讲一下。
在“开普勒-90”恒星系的8大行星中,最靠近主恒星的三颗都是和地球类似的岩石行星,分别是“开普勒-90b”、“开普勒-90c”、“开普勒-90i”,在它们后面的“开普勒-90d”、“开普勒-90e”和“开普勒-90f”可能是岩石行星,也可能是迷你海王星(指质量比太阳系中的海王星小,但结构和海王星非常相似的行星),最后的“开普勒-90g”和“开普勒-90h”则是气态巨行星。
以离主恒星从近到远顺序来讲,地球在太阳系8大行星中排名第3,因此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处于同样位置的“开普勒-90i”,根据科学家的观测,“开普勒-90i”是一颗超级地球,其半径大约为地球的1.32倍,质量大约为地球的2.5倍。
由于“开普勒-90”是一颗与太阳同种类型的黄矮星,它的质量和体积只比太阳略大一点点(“开普勒-90”的质量是太阳的大约1.13倍,体积是太阳的大约1.2倍),因此可以说,假如“开普勒-90i”与主恒星的距离与太阳系里的日地平均距离相差不大,那么在这颗行星上就有可能会存在生命。
遗憾的是,“开普勒-90i”与主恒星的平均距离只有日地平均距离的12.34%,在强烈的恒星辐射下,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36摄氏度,这样的环境对于生命而言如同“地狱”,所以说生命(至少是我们已知的生命)是不可能在“开普勒-90i”上存在的,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个恒星系中的离主恒星更近的“开普勒-90b”和“开普勒-90c”上也不可能存在生命。
如上图所示,与太阳系相比,“第2个太阳系”里的8大行星与主恒星的距离都显得非常近,其中“开普勒-90d”、“开普勒-90e”和“开普勒-90f”的运行轨道平均半径远远小于太阳系中的金星轨道平均半径,因此即使它们也是超级地球,在它们那里也不可能存在生命。
事实上,只有运行在最外围的“开普勒-90h”才处于该恒星系的宜居带,然而它却是一颗与太阳系中的木星一样的气态巨行星,观测数据显示,这颗行星的半径大约是地球的11倍,比木星还要大一点,而据我们所知,生命是不可能在气态巨行星上存在的,当然了,在同样是气态巨行星的“开普勒-90g”上面,就更不可能有生命了(因为它离主恒星更近,只有0.71个天文单位)。
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断定“开普勒-90”恒星系就没有生命存在,因为在一个恒星系里,除了行星以外,还有大量的围绕着行星运行的卫星。比如说我们太阳系中的木星就拥有79颗卫星,其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其半径高达2634公里(这相当于地球半径的大约41%),并且有水还有氧气,这就意味着,如果位于宜居带里的“开普勒-90h”也拥有类似这样的一颗卫星,那么在这颗卫星的上面就有可能存在着生命。
需要指出的是,“开普勒-90”比我们的太阳更加年轻,科学家推测其年龄大约只有20亿年,也就是说,就算在这个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中存在着生命,它们也远远没有地球上的生命高级。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图:开普勒-90恒星系和太阳系比较艺术图
开普勒-90恒星系距离太阳系大约2545光年,位于天龙座,目前已经发现其拥有八颗大行星,和太阳系比较类似,因此又被称为类太阳系或者迷你版太阳系。
这个恒星系的母星和太阳类似,都为黄矮星、光谱为G型并且处于主序星阶段,其质量约为太阳的1.13倍,半径约为太阳的1.2倍。所属的八颗行星中六颗内行星为岩质行星或者类地行星,两颗外行星为气态行星或者类木行星。
但是比较不同的是,开普勒-90的八颗行星距离母星都比较近,如果按照太阳系来对比,八颗行星都聚集在地球轨道之内,也就是都分布在1.5亿公里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它们的温度都会非常高,并且很难有稳定液态水的存在。
当然这是目前已知的,天文上探测系外行星主要通过行星凌日的原理,如果距离过远就很难探测到了。仅仅银河系直径就20万光年,想必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不会在少数。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