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与明朝关系(跟随郑成功赴台的明朝宗室)

网友提问:

郑成功以明朝臣子自居,建立明郑后,为何不拥立明朝皇室后裔?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就是错误的一个问题。

首先,郑成功不是以明朝臣子自居,而是他本来就是明朝臣子。在隆武朝,隆武帝当时是郑氏兄弟拥立,一方面出于感谢,一方面出于拉拢,另外郑成功当时还叫郑森,在面圣时候隆武帝一见满心欢喜,可惜没有女儿可嫁,于是赐名朱成功,等同驸马都尉,此后,郑森就成了朱成功,到死都是这个名字。这也就是国姓爷的来历。

而后,在清朝攻占台湾以后,为了消灭明朝皇统,减少郑氏在太晚影响力,故意给变成郑成功。于是后人都以郑成功来称呼他。

另外,他没有建立明郑,他死的时候依然是企图X神州的明将。他到死一直是明朝昭宗分封的延平郡王,后来因为战功,昭宗两度想晋封为潮王,但是郑成功因为谦恭,又刚刚北伐失败,于是坚辞不受。所以他到死爵位是延平郡王,官位是明朝招讨大将军。

由于昭宗朱由榔的中央朝廷远在昆明,中路广西一代被清军占领,路途遥远,音讯不便,于是昭宗亲赐郑成功便宜X。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武将可达一品,文官可以说六部主事。

虽然任命是这样,也等于给郑成功一个独立X的权利,事实上他便成为一国之主。但是他仍然忠心耿耿,没有任何僭越之形。他的X仍然是明朝王土,不是郑氏封地。所以不存在建立明郑X这一个说法。明郑只是后来史家称呼。

最后,郑成功死的时间是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而昭宗永历帝在云南昆明被吴三桂逼死的时间是永历十六年四月,当时清兵完全窃据大陆,并且实行了严格的封海令,路上音讯不通,在当时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是完全不可能传到台湾的,所以,当永历帝死讯郑成功是不可能知道,也就是说他死的时候认为皇帝还在世间,既然有一个皇帝就不肯能在拥立另外一个,除非想篡位。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是不是:郑成功为什么没有拥立明朝王爷?

答案是有的,鲁监国。只是鲁监国没到台湾就病死了。以前有传说是郑成功害死的,现在已经挖掘鲁监国的墓,证实鲁监国是病死,郑成功并没害他。

鲁监国也一直尊崇永历正统,这一点他和郑成功观点一致。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历史学家都把永历帝X视作明朝(南明)的终结,但其实不然,因为占据台湾、金门的郑成功家族在此后依然打着明朝的旗号从事抗清事业,时间长达X之久(1661-1683年),因此部分史学家便把这段历史称之为“明郑时期”。不过,郑成功家族虽然打着明朝的旗号,但却始终不肯拥立朱姓皇族为帝,这究竟是为何?在笔者看来,原因大概有以下4点:

郑成功画像

首先,寓居台湾或金门的皇族人数虽多,但大都没什么名望,不足以号令天下。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逃往台湾或金门避难的朱姓皇族为数众多,仅统计拥有王爵者,便包括泸溪王朱慈旷、巴东王朱江、乐安王朱俊、舒城王朱著、奉南王朱熺、益王朱锆、宁靖王朱术桂等人。但是,这些藩王都属于远支皇族,并且名望普遍较低,根本不足以承继大统、号令全国。

当然,鲁王朱以海是个例外,此君毕竟当过监国(准皇帝),并且曾在浙东坚持抗清十余载,在反清志士当中拥有相当的影响力,按道理应该被拥立为帝。但是,朱以海当年曾与隆武帝大打内战,对抗清大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而郑成功恰恰又是隆武帝最为器重的将领。如此一来,郑成功当然不可能拥立朱以海为帝,甚至都不允许他到台湾(注:朱以海最后病死在金门)。

鲁王朱以海的墓地

其次,明朝藩王喜欢内斗,无论拥立谁做皇帝,都不免引发内战。在南明存在的17年间,充满了藩王们内斗的“黑历史”,起初是潞王朱常淓与福王朱由崧之间的皇位之争,紧接着便是隆武帝朱聿键与鲁王朱以海之间的“同室操戈”,很快在绍武帝朱聿鐭和永历帝朱由榔之间又爆发大规模的内战。总之,每次皇位的更替,都会必然引发藩王之间大规模的内斗。

不仅如此,在每个藩王X的内部,无不存在着纷繁复杂的派系纷争和倾轧,他们在内斗方面个个是“行家里手”,但在对外作战方面则无异于一盘散沙。如此一来,无论是哪个藩王上台,都无法完成凝聚共识、团结抗敌的重任,反而会加剧局势的恶化。正是考虑到上述负面影响,因此郑成功家族对拥立朱姓皇族为帝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宁肯拖延也不能草率X。

永历帝剧照

再次,消解清朝的敌意,避免成为首要打击目标。清朝以异族入主中原,自身正统性严重不足,因此十分在意名号问题,但凡发现有称王称帝者,必然要竭尽全力予以消灭。譬如,永历帝在丢失中国大陆全部据点、仓皇逃往缅甸后,虽然对清朝已不构成任何实质威胁,但由于他依然拥有皇帝的名号,因此仍不免遭到追捕,直到最后被缢死在昆明了事。

永历帝的遭遇对郑成功家族来讲,无异于一记“警钟”,告诫他们不能公开拥立朱姓皇族为帝,否则将会成为清朝首要打击目标,就双方的实力对比来分析,结果不难想象。因此,为保住金门、台湾,郑成功家族最务实的策略,无疑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却不拥立皇帝,这虽然看上去很是诡异,但未尝不是讨巧求生的好办法。

郑成功的活动范围

最后,郑成功家族有割据称王的野心,不允许有更高的权威存在。郑成功家族虽然一向以大明忠臣自居,以反清复明为己任,但实际上不过是政治宣传罢了,根本不能当真。比如,永历帝即位后,郑成功虽然奉其为正朔,但却拒绝朝廷派人到军中任职,也不配合官军在两广地区的作战。等到他入据台湾后,更是以“延平王”的名义开府治事、X全台,丝毫不许永历朝廷置喙。

等到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虽然仍使用明朝赐予的“延平王”封号,并声称谨守臣礼,但在内部却开始自称“东宁国王”(郑经以“东宁”称呼台湾)。不仅如此,郑经在与清廷商谈议抚条件时,明白无误地提出欲效仿X、越南,做清朝的藩属国,而非与大陆完成统一(“郑锦请称臣入贡如X,上未之许。”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郑锦”为郑经之误)。

郑成功的雕像

郑成功及其子孙占据台湾X,虽然没有拥立朱姓皇族为帝,但始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并且在台湾设府置县,建立各级行政机构,大力发展农业和国际贸易,将一个原始、封闭的海外孤岛变成一块百业渐兴、生机勃勃的宝岛,功劳不可谓不大。1683年,康熙帝派大将施琅跨海收复台湾,末代延平王郑克塽兵败投降,台湾自此再度与大陆实现统一。

参考书目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X版。

吴高飞:《郑成功传》,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7年版。

其他网友回答

你弄错了,郑成功拥立了明朝皇室后裔的。

1645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叔父郑鸿逵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建立了隆武X。这时候,年轻的郑成功,跟着父亲在军中历练,所以他当然也是“拥立”朱聿键的X臣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原名不叫郑成功,叫郑森。是朱聿键对他特别欣赏,说“可惜我没有女儿,否则一定招你为女婿”,并且赐以国姓、赐以“成功”之名的。也就是说,朱聿键给郑森改了名,叫“朱成功”,而“郑成功”是一个原姓与赐名的结合称谓。

人们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就是来源于朱聿键的赐姓。

可惜隆武帝朱聿键不久就死了,父亲郑芝龙也投降了清朝。郑成功不肯投降,与父亲决裂,自己坚持抗清。1649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

我们在《鹿鼎记》里看到郑经被称为“延平郡王”,就是袭了郑成功的爵位,来自永历帝的册封。

永历帝名叫朱由榔,是原来福王之子。老福王就是当年“国本案”的核心人物之一,郑贵妃之子,名朱常洵,被李自成所杀。朱由榔从那时就展现出他惊人的天赋——擅长逃路。

做世子的时候,他从李自成大军围捕中逃跑;继承了福王的爵位,他又在清军南下的大潮中逃跑。当了皇帝之后,他又一跑逃跑,从云南一直跑到缅甸,在缅甸住了三四年,直到1661年才被献给吴三桂(也有说是1662年年初),永历朝廷才算结束。

而郑成功呢,死于1661年。也就是说,郑成功一生,名义上都是明朝的忠臣,他的反清斗争也一直以某位明朝皇室后裔为正朔的。

郑成功,包括他的儿子郑经,最高的职位都是“延平郡王”,这是南明永历帝给他们的册封。他们没有自已立国。

其他网友回答

四个字“志大才雄”。

郑成功是X英雄不假,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军事家、政治家,但是郑成功本人志大才雄,遇事独断于心,具有极具坚毅的性格,根本不是屈居他人之下的凡物。

顾城老先生的《南明史》堪称历史著作的典范,书中对郑成功的评价我觉得很深刻度,“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个怎么说呢,我觉得只能是一个中性略带贬义的评价吧,郑成功的地盘都是自己血拼下的,肯定要优先考虑自家势力的存亡兴衰。

郑成功在隆武帝X后,一直不愿意奉永历帝朱由榔为正朔,在孙可望受封秦王,分三路誓师连克贵州,川南、湖南、广西大部的大好形势下,郑成功依然在坐观成败并没有向永历朝称臣,保持自家的割据性,虽然最后受封延平郡王,但是受封不听调,在孙可望降清清军主力云集西南的时候,依然坐观成败,俨然独立王国,永历王朝的死活郑成功并未放在心上。

孙可望北伐全盛时期真有一鼓作气收复河山之势,可惜私心导致功败垂成,当然这与本次问答无关我不在赘述。

张煌言、张名振在浙东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一时之间声威大振,福建“义师起,八郡同日发”,但是郑氏集团对朱以海监国这个事情很冷淡,不光不予以配合还处处掣肘。后来朱以海被清军击败,没有了根据地的朱以海到了厦门依靠郑成功,郑成功表面上以礼相待,安排朱以海居住于金门。

永历帝 朱由榔在云南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后,张煌言几次X朱以海,要求朱以海“争取闽海勋镇,速正大号,以求正统”,但由于郑成功不支持而作罢。郑成功死后,朱以海一度无人供奉。

对此,顾城对在南明史中对郑成功有严厉的批评,“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

所以郑成功是一个枭雄,他不可能拥立拥立明朝皇室后裔,而且郑氏集团本来就是一个大的军阀势力,郑氏集团本身对明朝的忠诚的就很一般。

郑成功虽然割据自雄,但是依然是一个大英雄,鲁迅先生说的好,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而郑成功坚持抗清,誓不投降的气节也赢得了清朝的赞赏,康熙给郑成功写了一副挽联: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比起江北四镇、左良玉之流,郑成功对大明已经算做的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