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怎么泡才是正确的(了解泡茶的方法)

网友提问:

泡茶新手应该如何了解茶叶?如何正确学习泡茶?

优质回答:

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理解茶叶的苦涩甘甜?可能刚开始的新人对于茶叶并不是很了解,有时候碰到一壶好茶确实不容易!该珍惜!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证的。但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尝苦涩,而是在品尝茶带来的回甘生津,体验茶汤对味蕾的冲击。茶的回甘生津是源于茶的苦涩。

一、茶叶的主要成分及其茶汤滋味构成:

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氨基酸,具有鲜爽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生物碱中的主要成分咖啡碱也称X,具有苦味也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儿茶素也称茶单宁,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也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二、茶汤苦涩与回甘生津的味觉转化解释:

茶汤的苦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质是X和茶单宁。茶汤的涩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质是茶单宁。X的苦是不会长留舌本、很快就能化掉,这种苦味是“回甘”的基础。当呈苦味物质不再长留舌本,化掉时就可导致味感改变出现味感“错觉”呈现回甘。这种错觉应该是一种人的本能需求反映,好在茶单宁可使X的作用减缓,使这种本能错觉停留在了口腔舌本。我们经常听说的“茶毒,喝了上瘾”就此因由。茶汤的涩感是因为茶汤含有茶单宁成份(即儿茶素),茶单宁具有收敛作用,能使口腔单细胞菌类的蛋白质凝固,进而使口腔局部肌肉收敛。当茶单宁苦涩味化掉时收敛性转化,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就呈现生津的感觉。如果茶单宁的收敛性过强,浓烈的涩对味蕾X性很强,会长留舌本让人反感,经常涩伴随着苦让人难受,这种苦涩主要是茶叶加工过程的不当形成的,这种苦涩对茶来讲就是一种很大的缺陷。而X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变化。茶汤中茶单宁与X结合而缓和X对人体的生理作用,茶单宁可使X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我们经常听说的“茶会醒神和破睡”就此因由。

三、茶汤的口感与个人品评的差异:

茶汤中主要呈味物质有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不同就导致了整体口感的差异。而茶汤的苦涩与回甘、生津是相生相伴的,就有如五行之说中的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我们喝茶是无从判定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更无从判定这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应当遵循的比例。个人有一个口感感官评定:

如果入口有苦,苦要个人口感可以接受,并且苦不长留舌本能够化掉后回甘;如果入口有涩,涩不可上腭不可挂齿不可黏唇,并且涩不长留舌本能够转化后生津。这就是我常说的:苦不叮口,涩不挂舌。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口感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感受,是个人味觉、嗅觉、触觉对茶汤产生的各种X所形成的综合的主观感受。所以茶也因人而异。好茶是茶汤的鲜爽本韵浓烈盖住茶汤的苦涩,并且苦涩在还无知无觉中已转化。但这种无知无觉在于人的主观感受,我们经常听说的“好茶是要有缘分的”就此因由。

其他网友回答

正确泡茶的步骤包括:烫壶、置茶、温杯、高冲、低泡、分茶、敬茶、闻香、品茶等九项。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X,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新手觉得自己泡茶不好喝,可能问题在这里!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同样的茶,自己泡和别人泡感觉差别很大。

明明感觉泡法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但总觉得自己泡茶不好喝,却搞不清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茶叶,同样的茶具,同样的水,你泡的茶就是没有别人泡的好喝呢? 今天试着为大家答疑解惑。

开水反复煮沸 反复烧开的水泡茶,茶没那么香! 有的人泡茶用水一次性煮得太多,等到泡下一泡水温又不够了,于是又继续加热。

其实这样反复烧开,水中的铁、钙类物质也会不断增加,与茶多酚反应,会破坏茶叶的香气。

泡茶用水,以初沸、二沸为宜,煮到水翻滚冒泡即可,不可等到波涛汹涌或长时间沸腾。

一次煮水不可过多,建议用小一点的煮水壶,煮完用完最合适,下一泡重新煮水,就可避免水质对茶的影响。

从不温杯烫壶 保持茶杯的温度,可使茶的香气更明显、滋味更美。

室内温低时茶具的温度相应也会变低,此时泡茶会让水温也受茶具低温的影响,稍微下降,因此,口感自然就会没室温高时的韵味足。

温杯烫壶,一方面是将茶具尽可能地洗净,去除异杂气味,另一方面,主要是减少周围环境对茶的影响。

温杯烫壶可提高水温,有助于激发茶香。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将茶具烫洗一遍,避免水倒到壶中快速降温,降低环境室温对泡茶的影响。

只有注意了这些细节,才可能泡出最好的味道。

用手接触茶叶 ,用手抓取茶叶易加速茶叶变质。

茶叶最忌X或异味侵入,而人的手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难免带上许多微生物和细菌,并且手是极容易出汗和沾染水分的。

如果用手抓取茶叶,会将细菌传给茶叶,久而久之,叶的那股清香不但会渐渐远去,茶叶也可能因此而加快变质。

润茶时间太久 润茶时间久,茶味会变淡。 润茶旨在让茶叶舒展开来,这样能冲泡出更好的味道。

尤其是铁观音类颗粒形茶、紧压的饼茶、沱茶等等,通常第一泡很难出味,往往会弃掉,等到第二泡才饮用,味道更佳。

但润茶时间也不能太久,一旦泡得太久会造成茶中内含物质损失过多,而正式冲泡时茶味就变淡。

润茶的程度到茶叶舒展到七成左右,因为吸饱了水,第二泡茶叶很快展开,茶味很快就会出来了。

泡所有的茶都用沸水 冲泡每种茶都有特定适合的水温,有的茶不适合用沸水冲泡,否则会影响口感。

有的人不管什么茶,一律都用开水泡,水一翻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冲茶了。但是,并非是所有茶都适合用开水冲泡的。

尤其是一些X的芽头制成的茶,像一些名优绿茶、白毫银针等,过高的水温会导致苦涩味掩盖其鲜爽味。

红茶头两泡也不可用太高的水温,避免浸出太浓而酸涩,而且水温过高会导致茶不耐泡,到了茶味稍微淡下来,可以改用沸水冲泡,并适当延长时间。

品质绝佳的红茶可用沸水冲,但出汤一定要快。 茶水久浸不分离 茶叶长时间浸泡,味道会变苦。

茶叶冲泡时间过久,不及时倒出,会使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会自动氧化,降低茶汤的色、香、味;这样的泡法,会使得茶味不好,过于苦涩,丢失了茶叶本身的香气以及滋味的层次感。

建议使用飘逸杯、快客杯等简易茶具,尽快分离茶水避免久浸。 泡茶这件事,其实因人而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习惯,久而久之,很容易忽视掉一些误区。

不妨多与茶友用同样的茶具、对比冲泡同样的茶,多多交流泡茶的方法,也许你的泡茶技巧会进步得更快。

其他网友回答

谈到怎样泡茶的话题,还真是既简单又很复杂。前几天,老杨和一个自称不懂茶的朋友聊天时,她说:泡茶必须依照茶性泡茶,才能将茶泡好。听到这句话,老杨非常深有同感,立即称赞这位朋友是懂茶人。

老杨个人认为,泡茶的首要原则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依茶性泡茶,依茶性泡茶才能充分展现出一款茶最佳的风味。依茶性泡茶,就需要深入了解要冲泡茶品的特性,并且能够根据茶叶的特性选择泡茶水、茶器、投茶量、冲泡手法、空间布置、泡茶动作等,通过对泡茶各种因素的有意识的调控来展现茶的本味。换而言之,只有熟知茶理、茶性并对茶文化有自身审X悟的懂茶人才有能将茶泡到最好。

刚讲过泡好茶复杂的一面,现在讲讲泡好茶的简单一面。泡茶需要专心、精心,选择恰到的泡茶水、茶器,并采用较为适合的冲泡手法就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老杨总结了几个泡茶时的不良习惯,相信茶友们认识并改变了泡茶的坏习惯,就能泡出一杯适口的茶。

不良习惯一:工业自来水泡茶

茶圈中广泛流传着一句话:水为茶之母。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的爱茶人,都非常重视泡茶水的水质。唐代的刘伯刍是中国最早的鉴水家,他将中国适宜沏茶的水列为七等,其中:第一,扬子江南零水(又名泠泉);第二,无锡惠山第一峰白石坞下的惠山泉;第三,苏州虎丘景区“陆羽井”等。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叶八分耳。”由此可见,泡茶水的品质对于冲泡好一杯香茶的重要作用。

在老杨12年的泡茶、品茶实践中,尝试国内外几十种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发现泡好一杯最重要的一个窍门就是选择适当的泡茶水。例如:依云矿泉水泡茶会发咸发苦;江浙一带的矿泉水普遍涩度、甜度较明显,更适合泡炒青绿茶;东北长白山的矿泉水能发茶性,适合冲泡大部分茶品尤其是普洱老茶;斐济的矿泉水泡茶柔甜、香高;浙江千岛湖的矿泉水较为中性,适合试茶;纯净水、过滤水因为制备工艺的不同,水的滋味也不同,并不是最中性的泡茶水等等。老杨在选择泡茶水时,还发现一个小窍门,泡什么地方的茶用什么地方的矿泉水,一般都差不了。

反之,泡茶的不良习惯第一条就是用工业自来水泡茶。工业自来水用采用氯气、漂X等多种化学药剂加工而成,水中化学成分复杂,水的滋味远不及天然矿泉水和纯净水。因此,有条件的茶友在泡茶时最好不要采用工业自来水。

不良习惯二:刻板按照书本的规定泡茶

老杨身边很多朋友都考取了初级、中级的茶艺师、审评员的资格证,其中不少人在泡茶时要严格按照书本中介绍的泡茶方法,刻板不变通的泡茶。只要是一类茶,就会固定按照一个方法进行冲泡,在水温、出汤时间、注水X方式、动作手势上,毫无变化。、

茶要泡得好,必须依据茶性来泡茶。各类茶艺教学和茶文化科普书籍中关于泡茶手法的记述,是对泡茶方法的大致概括,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泡出一杯合格的茶。但是,针对具体某一款茶品,想要充分展现茶品的最佳香气和滋味甚至本味,则需要根据这款茶品的个体特性来进行冲泡。比如,同为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红茶,金骏眉最为细嫩,冲泡时最好控制水温,缓流慢注水,不要采用沸水直冲法冲泡;而传统工艺的松烟熏制的陈年正山小种红茶,为了发起茶香与茶味,最好采用沸水直冲法。普洱茶茶生茶中的新茶,前几道水最好采用95-98摄氏度之间的矿泉水小流慢注,快进快出汤,后几道水则沸水急注闷泡法;而普洱茶生茶的老茶,则适合费用急注法,激发茶香、茶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老杨的方法。

有一些学过茶叶审评的朋友,会在泡茶过程中不自觉的采用审评法泡茶。审评法泡茶确实可以很快的评判出一款茶的品质特征,但是审评法泡茶浓度高、滋味重、苦涩感强,往往不能展现出茶叶的最佳味道。所以,老杨个人不建议在平时品鉴茶品时采用审评法泡茶。

不良习惯三:不控制茶水比随意投茶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宋代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脍炙人口的佳句,形容杭州西湖的美景像美人西施的妆容,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好看。但是,我们口中的茶在冲泡时,却不会是“浓淡总相宜”。

泡茶时的茶与水的比例,决定了茶汤的浓淡滋味,很大程度会影响品茶人的感受。茶淡无味,展现不出茶韵;茶浓苦涩不易化,感受不佳,体现不出茶汤滋味的细节与层次。因此,相对适中的投茶量才可以让我们充分感受一款茶香气、滋味的美妙,客观的判断一款茶品的品质高下。

在于一些江浙一带刚接触武夷岩茶朋友交流中,会反映说喝正岩的岩茶很难找到岩韵,感觉除了火香明显以外,没有太大的特点。开始老杨对此非常不理解,后来看到、尝到了茶友用苏式清淡泡法泡岩茶,就明白了问题出在茶水比的控制上。茶具大,投茶量少,茶汤淡薄,难以正确感受岩韵和茶气。当茶友们品尝以武夷山茶人最常用100毫升容量的盖碗冲泡8克岩茶的茶汤后,纷纷表示可以明确感受到茶汤中有“骨鲠”的岩韵了。

不良习惯四:情绪不好时泡茶

泡茶人的情绪会影响茶汤的滋味。这好像是一种唯心的说法,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一位茶界前辈,曾经告诉我:“你的心里有什么味道,你的茶里就有什么味道。”心情好的时候泡的茶也好喝,心情不好的时候泡出的茶也是苦涩的。六年前还体会不到这句话的真实含义,现在却深以为然。不信的茶友,可以尝试一下,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

不良习惯五:不用心泡茶

用心才能泡出好茶,这个道理其实非常浅显。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只有用心、认真、专心才能做好,泡茶也是一样。

不良习惯六:出汤不净

泡茶时出汤不净是很多茶友在泡茶时最易犯的小毛病。泡茶时每道水之间如果不能讲茶器中的茶汤空净,茶器中残余的热水将会影响下一道茶汤的滋味,增加苦涩度、降低耐泡度,茶友们在泡茶时最好将茶器中的茶汤空尽。

不良习惯七:不醒茶

醒茶主要针对老茶而言,普洱茶、黑茶、白茶等茶的老茶,经过多年的陈化,茶香、茶味、茶性需要在适度的通风环境下X激活,除去仓储中产生的不良气味。有些茶友会将湿仓茶的退仓和老茶的醒茶混为一谈,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老茶醒茶最简易的方法就是采用避光、无味、有盖的茶罐进行醒茶,将撬成小块的老茶或老茶的散茶装入茶叶罐中,定期适量、适时通风,每过几天试一下口感变化,到达自己满意的口感就可以封罐结束醒茶。

不良习惯八:不润茶

泡茶时第一道水必须倒掉,称之为“洗茶”。很多朋友认为这是泡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老杨个人不太喜欢“洗茶”这一说法,很多人会讲洗茶可以将茶叶中的农药、化肥、霉菌等有害物质洗掉、洗干净,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农药主要是脂溶性化学药剂,用开水很难将其溶解干净。洗茶也无法将霉变的茶叶中的毒素完全清除。洗茶最多可以洗去茶叶表面的灰尘。

老杨更喜欢“润茶”这一称呼。老茶因其陈年转化,茶香、茶性内敛,需要用沸水滋润、激活更好的展现茶香、茶味、茶性。另外,润茶也可以去除一部分老茶的仓储气息,改善茶汤口感。新茶则可以通过第一道水的适度滋润作用焕发茶香和茶味,为泡茶整个过程起到抛砖引玉、奠定基础的作用。

同时,我们要明确一点,不是所有的茶都需要将第一道“洗茶水”倒掉,第一道水含有大量的可溶物,是茶叶营养、保健物质的精华,倒掉了就是浪费。原料有机、制作卫生、仓储干净的茶品,第一道茶汤可以饮用。高品质炒青绿茶、正岩的岩茶等不需要将“洗茶水”倒掉,反而第一道茶汤的滋味相当美妙,韵味十足。

泡茶并不难,只要X要领,依据茶性,养成好的泡茶习惯,就能逐渐提高泡茶的水平,慢慢泡出一杯自己喜欢的好茶。

(声明:本文为作者苏州老杨个人感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原创文章,禁止非授权转载。) 老杨才疏学浅,自知见识浅薄,惟愿与各位茶友共寻茶的真味。如有错漏,欢迎各位茶友雅正,老杨不胜感激。 作者微信crlysc,欢迎大家在微信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