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最有哲理的诗句(最有哲理的一句诗)

网友提问:

你认为的最有哲理的诗词是哪一首?

优质回答:

你认为最有哲理的诗词是哪一首?

诗词的历史已经很长。在诗词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的蕴含哲理的诗词。特别是进入宋代之后,富于哲理的诗就多一些。所以,哪一首最有哲理,我一时还难以比较。我最先想到的是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云: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翻译成白话,就是:

古代的人研究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在青少年时代就勤奋努力,往往要到年龄比较大了,才能够真正的有所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都是很肤浅的,要深刻地认识一件事情,那就必须亲身经历和体验。

宋宁宗五年的一个冬天的夜晚,放翁先生正沉醉于诗书当中。窗外北风呼啸,寒气逼人。诗人读着读着,心中灵感顿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就写下了这首富于哲理的好诗,并激动地把它送给儿子。

我们具体进入诗中体会一番吧!

上二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这两句的重点在“无遗力”三字上。为什么要“无遗力”地学习研究学问呢?因为,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来说,人要有本事,才能够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才能够光宗耀祖;从国家和X的角度来说,人更要有本事,才能够为国家X效力,做岀你应有的贡献。不论是为了上面所说的哪一个目的,你都必须不遗余力地勤奋努力。诗中说的是“古人”,那今人就不需要努力了?今人更要努力。因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是我们永远难以穷尽的。只有不断挖掘,才能逐渐有所发现,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国家怎么会发展如此迅速呢?为了达到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的目的,青少年时期就要打好基础,基础坚实了,才能够向上发展,取得突破。要取得大的成就,就要选准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而不是“一日暴十日寒”,此山看到那山高,,象猴子掰苞谷,边掰边掉,最后也只有一个。只有不断积累,知识量才会雄厚,才有广度和深度,以达到厚积薄发的彼岸。所以说“少壮功夫老始成”。

下二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二句道岀了学习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人要想有本事,就要这两点: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实践。学习是为了实践,实践是为了检验学习的成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证明前人总结的经验正确在什么地方,也才能够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部分,由此便能够产生新的知识和经验。只学习不实践的结果,知识是肤浅的;只有学习加上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深刻的。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中的“习”,就不单单是练习、复习的意思,而是重点在实践的意思上。远古时代的人,他们以前没有任何知识的记载,他们的学习一开始就是从生活中、实践中来学习。比起我们,他们是万分的艰难。我们就不同了,我们可以先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然后加以实践,然后发现新知,何其有幸也。所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用毛X的哲学思想来说这个哲理的话,就是《实践论》中的:认识——实践,实践——论识,再认识——再实践,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不再多言,欢迎点评!

图片来自网络,若是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謝邀!

最有哲理的诗句也不少,下面仅举几例∶

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照初人。人生代代无穷巳,江月年年只相似。"

江边是谁苐一个见到月亮的?月亮又是什么时候照到苐一个人的呢?人生一代又一代没有穷尽,江中的月亮却年年相似,好象没有变化。人一代又代的变化着,月亮却依旧如初,大自然的为量何等伟大。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天的人从没见过古时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过古人。今天的月亮就是古时的月亮,没有变化;而人却是一辈去了一辈又来。这就是变与不变的哲理。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中的"莫笑贫贱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不要轻视贫贱的人而夸耀富贵,等到都成了枯骨还有贫贱之分吗?贫贱之人死后成了枯骨,富贵的也照样逃不掉成为枯骨的命运。钱再多枯骨不能复生,钱再少再贫贱的人,最坏的结果也只是成为枯骨。人死之后贫贱和富贵还有区别吗?

所以∶莫笑贫贱夸富贵。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年以前读过一首诗:

生长在天堂里的不一定都是神

生长在人间的不一定都是人

生长在地狱里的不一定都是鬼。

神到了人间不一定比人更高贵

人到了地狱可能比鬼更微贱

鬼到了天堂一定比神更神气。